人物志|王家卫:原来寂寞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吴一条 2024-01-26 15:10:21

本期「人物志」我们要给大家聊聊的王家卫电影。

▎王家卫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七日,王家卫出生于上海,但在五岁时,他和父母一起搬去了香港。

初到香港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也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他度过了一段孤单的时光。

而那时最能让他开心的事,就是母亲带他去医院了。

从前在上海的时候,妈妈就很喜欢看外语片。

去了香港以后呢,他们也开始看更多类型的影片。

除了看电影之外,王家卫也常常会听在夜场工作的父亲,讲一些别人的故事,这些都让他获得了不少的启发和灵感。

长大以后,王家卫考上了香港理工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

不过还未毕业,他就去了无线电视的导演培训班,获得了许多的创作机会。

相信许多人都有听过王家卫拍戏,是没有剧本的,可他其实是做编剧起家的。

在八十年代,他写过各式各样的剧本,无论是喜剧还是恐怖片,他都有尝试过。

并且他在八七年的编剧作品,《最后胜利》还获得了金像奖(提名)。

由此可见,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导演,除了要掌握镜头语言之外,良好的写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王家卫在少年时期就常常读一些文学作品,川端康成和太宰治,都是他喜欢的作家,还有《蜘蛛女之吻》的作者曼努埃尔·普伊格(阿根廷),也对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阿飞正传》和《东邪西毒》中片段式的叙事手法,就是从他这里学来的。

在王家卫当了八年编剧之后,忽然有一天已经成为监制的著名演员邓光荣,询问他是否想做导演,他愿意为他提供机会。

然后就是在邓光荣的资助下,王家卫开启了他独特的创作之旅。

《旺角卡门》拍摄于一九八八年,是一部比较典型的英雄片,也是被影迷们称为最不王家卫的一部电影。

因为相比他之后,那些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影片,这个故事写的太过直白,而且在那个黑帮片盛行的年代,一个古惑仔的爱情故事,也很难拍出新意。

不过,无论是多么热血的江湖片,王家卫都能拍出他独有一份的柔情。

如果不知道在这部电影中何处可见,或许你可以去问问那个被藏起来的杯子。

虽然《旺角卡门》是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在上映之后仍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而且在王家卫的指导下,出演男二号的歌手张学友还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一直都被认为演技不佳的刘德华和张曼玉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所以作为处女作来说,《旺角卡门》是非常成功的。

王家卫的第二部作品是一九九零年的《阿飞正传》。

尽管如今看来,这部影片是相当的经典,但在当年他的票房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因为很多观众都无法接受这种碎片性的叙事,也完全搞不懂,他究竟想表达的是什么?

导演在访谈中有提到过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关于《记忆》,时间这个意象刚好可以用来强化它,所以在影片中,会经常看到钟或表之类的东西出现。

而令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那句台词也呼应到了这一主题。

「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时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

「因为我会记得那一分钟。由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

其实在这一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或许什么也没有,它只是一种暧昧朦胧的感觉,就像记忆一样。

在这个脱离现实的空间里,不会有过去,亦没有将来。

时间是数字,为了要提醒一切曾经存在。

再来说说影片的年代设定吧,假如不是那句台词,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故事到底发生在什么年代,因为它不像其他的怀旧影片,会有标志着六十年代的都市影像,或是文化符号,历史事件等,它有的仍是一种模糊的感觉,仿佛一切都是陈旧的,只是活在记忆里的样子。

不过我们还是能从片名中将导演的意图窥见一二。

《阿飞正传》这个名字应该是取自于一部老电影《无因的反叛》,他的港译名就是《阿飞正传》,在这个故事中,由詹姆斯迪恩饰演的男主角,也是一个处处惹事的「阿飞」。

但在《无因的反叛》背后,往往都藏着「无尽的迷茫」。

这跟阿飞中所讲到的无脚小鸟概念,其实是很相似的。

而且在六十年代,这样迷惘的年轻人似乎也非常多,所以才有了片尾仅登场一分钟的梁朝伟。

因为一个阿飞倒下了,很快还会有下一个阿飞。

所以《阿飞正传》可以说是王家卫对六十年代的第一次致敬。

不过他并没有将过去真实的景象照搬,而是靠着想象力创造出了类似的街道、房间、物件、来拼凑出那个失去的年代。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总是有一种朦胧的感觉,因为一切不过是一场记忆。

一九九四年,王家卫指导了《东邪西毒》和《重庆森林》。

起初他是想将东邪和西毒设定为女人的,因为他很喜欢这两个名字,但后来他发现买名字的版权费和买下整部射雕英雄传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就干脆拍了一个自己的射雕英雄传,讲述了东邪西毒等人在年轻时候的故事。

不过,由于他从来没有拍过古装片,所以对影片的处理其实是很现代化的。

而且故事也和导演其他作品是有所关联的,讲的都是一个人被拒绝,或者怕被人拒绝。

《东邪西毒》所讲的正是众人被拒绝之后的日子,譬如,林青霞精神分裂变成了两个人。

梁家辉喝得醉生梦死,梁朝伟用死拒绝了所有事情,还有一直躲在沙漠里的张国荣不愿意走出去。

很多人都认为王家卫的电影时间感和空间感很足,即便是在没有钟表的沙漠,也能从日夜交替和絮絮叨叨的独白中,得知一个大概的时间标记。

而且台词中提到的细节,也为之后发生的事情添加了一丝宿命的意味。

至于空间感的形成,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塑造的人物都很封闭,因为他们不轻易表露自己,害怕受伤,所以躲进了一个不被外界侵视的空间。

谁也进不来,谁也出不去。

《东邪西毒》的英文名是《时间的灰烬Ashe of Time》。

但或许对于王家卫来说,这是他成长的烟灰。

编剧魏绍恩曾经提到过,王家卫是将一九九二至一九九四的自己,全部投入到了东邪西毒里去。

他代表着他对电影,对生命的态度,还有他的执着与坚持。

因为他知道人一旦过了某个阶段都会被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忘却之前,将所有的一切都封存在电影里。

所以这部影片不仅仅是《东邪西毒》的前传,也是王家卫的前传,他自己也有说过「他从前是一个怀旧的人,由《重庆森林》开始便不是了。

所以《东邪西毒》和前两部电影是一个阶段,重庆则是一个新阶段。

因为东邪结束以后,欧阳锋成为了一方霸主,王家卫也走向了国际。

那些不为人知的过去的迷惘的伤痛终将被大火燃烧,成为时间的灰烬。

再来聊聊《重庆森林》的创作经过。

王家卫当时用了两年的时间去摄制《东邪西毒》。

然后打算等剪辑完成后,送到威尼斯参展。

在这期间,他有六个月都没事干,所以他决定拍一部简单的电影。

因为王家卫是在尖沙咀长大的,所以他一直都想拍这个地方。

而且这里很有香港社会的特色,重庆大厦更是鱼龙混杂,什么人种都有。

于是他就用这个地标的前两个字,建造了一个他自己的「重庆森林」。

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和一些过于自我保护的人群。

就像王家卫,总是戴着墨镜一样,林青霞的假发和风衣,亦是自卫的标志。

不过王菲是一个例外,尽管她终日沉浸在音乐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但她更明显的特征是神经质。

这种人设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是很少见的。

此外,他的戏份还都很有趣,所以观众也很买账。

在《重庆森林》中,王家卫对数字的使用比以往更多了。

不仅有经典的零点零一公分,两万五千里上空,还有五十七个钟头之后等等。

也有人说这种数字恋和村上春树的百分百女孩,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很相似。

但他本人倒是对这个说法感到奇怪,因为与其说他是受到村上的影响,不如说是受了加缪的。

而且在他看来的,和村上春树是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是一个有感情的男人。

不过数字的使用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装酷,它其实是在通过量化,来表达该人物对一些事物的执迷,就像现代人都很喜欢为某件事制定一个纪念日一样。

因为他会时刻去提醒那天对你的重要性,因且通过数字产生的期限,这个设定也很巧妙,凡事都会变质。

连蜜蜂的凤梨罐头都会,更何况是脆弱的爱情?

但更有趣的是,爱你一万年,这种话无论是孙悟空或是何志武说出来,大家都不会相信,甚至有人会觉得好笑。

可是走出影院之后,当他们面对的不是戏剧,而是生活的时候,又总是希望着恋人的爱,可以永恒不变。

然后在九五年的金像奖,《重庆森林》和制作了两年多的《东邪西毒》一起被提名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等奖项。

不过获奖的却是仅拍摄了三个多星期的《重庆森林》,而且他在国外也大受好评,不少评论都称这部电影非常性感,不可抵挡。

据说将他引入美国的昆汀达伦蒂诺,还一边看一边哭呢。

所以,不得不说《重庆森林》可太有趣了。

紧接着王家卫就在第二年拍摄了《堕罗天使》,起初在筹备《重庆森林》的时候,他就预想了三个故事。

但由于前面的故事拍的太长了,已经没有篇幅可以讲第三个了,所以就将这个计划挪到了下一部作品。

在导演的构想中,这个故事应该是像《独行杀手》那样的,而不是一般的警匪片。

于是,他借用了《重庆森林》中女孩潜入别人家的桥段,让《堕落天使》的男孩潜入了别人的店,拍出了另一种感觉。

虽然也会有人觉得王家卫是在啃老本,同样的套路,一直用就不新鲜了。

不过导演为了将两部电影区别开来,还是做了很多的尝试与改变。

比如这次他就大量的使用了超广角镜头,使角色之间的距离看似遥远,实则很近。

这跟我们日常生活是很相似的,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常很近,其实在心理上的距离非常的远。

即便是身在人群中,有的人依然只是一座孤岛。

然后说到作品的延续性其实《堕落天使》不仅是和《重庆森林》相似,他和《旺角卡门》、《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讲述的故事。

往往都是和杀手黑帮有关。

因为在那个年代,警匪片非常流行,而在成为导演之前,编剧王家卫也写了很多相关的故事。

所以这种题材对于当时的电影创作者来说,都是很难绕过去的一个话题,但和其他人稍有不同的一点是,王家卫一直在用他的方法,来消除大家对英雄对杀手的刻板影响。

就像里面有一场黎明和小学同学在巴士上重逢的戏。

这个挺有意思的,也经常会被观众提起。

因为一般杀手的形象都是很神秘的,你根本不会去想象这种人,他上小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被人销售保险又是什么样的。

所以在王家卫的故事中,这些看似古怪的人物,其实也很接地气,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每个人都有一段很普通的过去。

一九九七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杀入戛纳电影节,获得了金棕榈的提名和斩获了最佳导演。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美的阿根廷,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国家拍摄,大概是因为他一直都很喜欢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加上对居住在香港的人来说,阿根廷遥不可及,仿佛世界尽头一般。

而且王家卫也厌倦了,被问到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以后的香港会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他索性就让故事中两个角色都逃到了阿根廷。

另外,片名曲为《春光乍泄》的原因,则是安东尼奥尼在一九六六年的电影《放大》,其港译名就是《春光乍泄》。

而且更巧的是,电影的原著就是出自一个阿根廷的作家。

然后英文片名译名《Happy Together》,则是导演希望一九九七年以后,大家依然能够快乐的在一起。

虽然这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至于电影主角为何是同性恋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去讨论的。

因为王家卫拍的就是一对普通情侣的故事,是男是女并不重要,而且这个计划也不是原先就定好的关于此事。

导演在访谈中的说法是因为梁朝伟和张国荣总是在他的影片中扮演性感的诱惑者,所以他有次便开玩笑的说道「不如你俩演一对如何」。

当时两人哈哈大笑,觉得这个设定很有意思,但也没有去多想,谁知道飞去阿根廷之后呢,这件事情就忽然成真了。

张国荣是比较开放一点的,所以对于没有演过的角色,他都愿意去尝试。

可对于梁朝伟来说,大概就是晴天霹雳了,不过当时也别无他法,他只能当自己喝醉了,硬着头皮演下去。

《春光乍泄》在初剪完成后的时长是三个小时,可是导演不太喜欢过长的电影,所以他直接一刀下去,把电影砍成了九十分钟,片中三位女性角色也仿佛从未出现过。

除了想要减少篇幅之外,他其实也是希望能将焦点全部放在两个主角身上,不想有太多其他人来干扰到观众,不然就会像《东邪西毒》一样,让人找不到重点。

片尾,黎耀辉一个人去了台湾,准备在第二天回归,这时他终于有了勇气和从前道别去走向未知。

这个结局其实还算是比较光明的。

因为导演原来的计划是打算让黎耀辉自杀的。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就这么结束,反而更好。

不过我们仍然能从黎耀辉的眉宇间看出一丝淡淡的忧伤,毕竟生活可以重新开始。

可他和何宝荣不行,Happy Together只是存在于那个狭小房间里的一个甜美的梦境。

《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又一部提名金棕榈的影片,它表面上是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但他和阿飞正传一样,代表着导演对六十年代的情怀。

正如那句台词所写,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见,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

如果他能够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至于电影的叙事结构则是源于作家刘以鬯的小说《对倒》。

虽然王家卫并没有引用小说里的故事,但是的《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概念使他联想到,拍电影也可以使用这种双线并行的发展结构。

于是,他利用光线与色彩、声音与画面,将一九七二年的小说和两千年的电影交错成了一个一九六零年的故事。

两个主角也都拥有双重身份,是受害者的同时,也是当事人,而且为了添加悬疑感,导演,将希区柯克的《迷魂记》重温了数次。

然后他将故事设定在了邻居的目光下,把线索都藏在了画面之外。

两位主角的配偶也从未在正片中出现过。

因为这样一来,观众的注意力就都能集中在两人身份上的转换。

除了故事结构之外,另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苏丽珍的旗袍了。

整部电影中,它应该是有二十套左右的旗袍,一些是在三十年代风格的裁缝店定制的,一些是美术指导张叔平,从外地买回来的旧花裙改造而成的。

所以说电影虽然发生在六十年代,但是有很多服装和道具是颇有老上海风味的。

还有片中房东的演员潘迪华,就是出生于三十年代,还说的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她的演绎同样也让电影多添一份怀旧的味道。

当然,旗袍的设定也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其实是等于穿在人物身上的一把道德尺度,因为时刻束缚着,所以苏丽珍永远都是谨言慎行,战战兢兢的,这些压抑的肢体语言,同样也代表着内心的压力。

尽管,两人到了影片后半段,还是挣脱了道德的枷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过导演在最后关头把这段床戏删除了。

因为那个年代本该就是含蓄、隐晦的、太直白了,反而有失美感。

况且,整部电影最令人着迷的不就是这种 暧昧的氛围吗?

片尾,周慕云将自己的感情埋葬,等待岁月将一切抹去。

这场戏一方面为了表达戏中人对过去爱情的追忆,另一方面是则是阐述了戏外人对逝去年代的缅怀。

因为在事过境迁后,他们都将置身于新的时代。

而他在吴哥窟留下的那些话,不过是一个树洞的秘密。

很多不熟悉王家卫的观众或许,并不知道二零四六这个数字的意义。

他的灵感来自邓小平提出的「五十年不变」方针,即一国两制。

指的是香港从一九九七至二零四七年都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于是导演决定用这个承诺来讲一个爱情相关的故事。

因为在感情的世界里,最难把控的就是变与不变,所以他创造了一个二零四六的时空,在这里什么都不会改变,就连戏中人物的名字也多数是在以往的作品中出现过的。

这种重复性也强调了某些伤口其实是一辈子都无法痊愈的。

所以二零四六的主题仍是对过往的沉溺。

无论是新加坡的苏丽珍,还是交际花白玲,都像是过去的替代或者重影。

这些人物的存在,就是爱情的遗憾。

电影中,木村拓哉的角色,不断的对女机械人说着「跟我走。」恰好对应了《花样年华》中的「会不会跟我走?」台词从问号变成了句号。

同样是在弥补曾经的遗憾,对于没有看过前作的观众来说,二零四六的确是有一点乱,所以导演倒是很推荐。

大家可以先看《二零四六》再去补《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在消除影片疑惑的同时,或许还会有新的发现。

虽然从架构上来说,《二零四六》确实不太讨好,当年在戛纳也是大倒热灶,没有获得任何的奖项。

但它作为王家卫六十年代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还是有很多小细节值得去品味的,所以还未看过的朋友,也不妨去探索一下这个名为《二零四六》的奇幻宇宙。

在《二零四六》之后,王家卫跟安东尼奥尼合作,拍摄了一部名为《爱神》的影片。

他负责的章节是由巩俐和张震出演的《手》。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一个有关于欲望的故事。

但它的结构其实也蛮像是一个男孩变成男人的成长故事。

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华小姐是欲望的主体,她要求小张把手放下,「把手给我」。

可到了后半段变成了小张,对他说「你的身材我知道我用手量一下就可以了」。

这时,他反而从客体转为了主体。

记得在《二零四六》中,有一句「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

这句话其实用来描述手也非常合适,因为整部电影的氛围都很潮湿,总是下雨的天气不停漏水的房间,以及他们眼中似有若无的泪。

片尾导演并没有向观众告知华小姐真正的结局。

但从小张悲伤的神情中可以得知他的出现是他人生中淋过最大的一场雨,而她的离开也将会成为他心底最潮湿的记忆。

二零零七年,王家卫指导了一部外语片《蓝莓之夜》故事情节和《重庆森林》非常相似,讲述的都是一个失恋的人,将前任的钥匙留在了小餐馆。

只不过这一回男女主角的身份对调了,而且在演员的选择上,他找的也是一名歌手。

诺拉琼斯,原因是他和王菲一样不太懂演戏的套路,所以更能发挥出本色。

至于男主角,他选择了裘德洛,因为他是英国人,在纽约,他天生会给人一种距离感,但是他本人其实非常随和,而且演戏经验丰富,也能稍微的带动诺拉。

可能有人会问,那这部戏的预算岂不是会爆炸?

但其实美国演员的片酬标准和国内不太一样。

如果是商业大片,他们会根据投资比例去拿片酬。

但是对于独立电影的话,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剧本或题材,他们并不会在钱在方面,那么计较。

所以导演也很顺利的请到了几位知名的外国演员,因为整部电影都是在讲述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旅程。

所以也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公路电影。

不过导演解释到这条所谓的公路,其实是女孩的心路历程。

无论她走到哪里,他的心始终留在了纽约,而且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只是为了去过一条马路,同样也说明他其实哪里都没有去。

说起《蓝莓之夜》,很多人都觉得不过又是一部换汤不换药的爱情电影。

但是这个观点导演是否认的,因为爱情是直到片尾才发生的,在这之前只能叫寻找爱情的感觉,就像《二零四六》讲的是爱情的后遗症,而不是爱情本身。

那么为什么会叫《蓝莓之夜》呢?原因是当时在拍摄的餐厅里,老板说最不好卖的甜品就是蓝莓派,然后导演就定了它。

因为不好卖,就等于被冷落,那蓝莓派的味道一定是苦的,不甜。

在这之后,王家卫花了好几年时间,终于打磨出了《一代宗师》拍这部电影的原因。

说起来有些奇妙,那是九七年的时候,他正在阿根廷拍《春光乍泄》,趁着打灯的空档跑去了报摊,打发时间在那里,他看到了许多奇怪的封面,其中有两本印着中国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李小龙,若是有当地人崇拜毛泽东,他觉得还能够理解。

可是李小龙他就有点想不明白了,所以他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然后当他联想到看过的一些电影,中国人都被拍的很猥琐,于是他就想拍一部电影,体现一下中国的靓仔,就像自信的李小龙一样。

虽然王家卫本身就很喜欢武侠片,但是也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拍,直到他看了叶问的一百零八式,他想到了一个命题,那就是传承。

接着他在九九年去了叶准先生那里取得了版权,并观看了大量的叶问相关电影。

而这个收集资料的工作已做又是三年。

因为有关叶问的事迹大家比较熟悉的都是他后期在香港的部分,可有关于他的前半生完全没有人知道,就连他的儿子都说不清楚。

所以在这方面,导演创造了很多的假设。

再来说宫二这个角色在当时的年代有所成旧的女人叫的是先生,而不是小姐。

王家卫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所以将一些民国奇女子如施剑翘、吕碧澄、孟小冬等人的特性,放在了宫二身上。

至于叶问的妻子,为何会找一个韩国的演员。

原因则是看中了宋慧乔身上有一种典雅的气质。

其次,角色原型也是性格贤淑,话不多的。

所以也不必担心她难以完全对白。

不过一代宗师虽然是一部有关武林传承等话题的电影,但内核还是十分王家卫的。

宫二有一句话是「人生无悔,都是赌气的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这段台词所表达的不正是他电影中最常见的那个关键词遗憾吗?

而且若说前作的精髓是逝去的感情或逝去的年代。

那么一代宗师所呈现的便是一个逝去的武林,所以会让人感觉久别重逢的不仅有世间上所有的相遇,还有王家卫的电影。

在一代宗师以后,王家卫再度玩起了失踪,已经有近十年都没有他主导的电影上映了。

虽然在这期间,他在一些烂片中挂了个制片的头衔,不过观众似乎也并没有因为他而在评分上留情。

而在2023年上映《繁花》这个拍摄速度相信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毕竟世界上什么都会变,只有王家卫的效率五十年不变。

这也是王导第一次以电影风格来拍电视剧,改编自金宇澄同名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讲述了主角阿宝通过炒股一夜暴富,从一个普通青年变成宝总,并卷入与三个女性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

它也延续了王家卫一贯的拍摄风格,注重画面细节和光影,拍摄历时近3年,每个镜头都经过多次拍摄,这也对主演胡歌提出了高要求,需要保持自律以保持角色形象。

剧版《繁花》在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删除了原著中的一些情节和角色,同时增加了新的情节和角色。

这也导致原著粉丝对剧版的不满,认为它更像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没有完全还原小说的精髓。

最近关于这部电视剧太多讨论。

最后简短的聊一下,我对王式电影的看法吧。

其实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导演,喜欢的人可以把他的台词当圣经,不喜欢他的,只觉得很「装」。

但我个人认为,电影除了脍炙人口的京剧,还有绝佳的美术设计,以及故事所带来的强烈共鸣感,都能令到观众深深的沉醉,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或难以忘怀的过去。

可是每个人都一定会有孤独的时刻和无解的遗憾。

而那个时候你在做什么呢?是像六六三一样,对着玩偶说话,还是像周慕云将秘密埋进了树洞里。

可无论是哪一种都印证了黎耀辉的那句话。

「我一直都以为我跟何宝荣很不同,怎知原来寂寞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再见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吧

0 阅读:6

吴一条

简介:每日分享最新高分电影内幕,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