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宣武门》,荡气回肠,直击人心!

豪祥光年 2024-04-04 02:20:50

由著名导演王小康执导的史诗巨制《宣武门》今晚将在北京卫视、爱奇艺、腾讯视频圆满收官。《宣武门》自3月5日开播以来,凭借乱世风云的史剧格调、匠心的史剧制作、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戏骨演员的精彩表演,收视一路走高,卫视收视第一、爱奇艺飙升榜第一、腾讯视频传奇剧榜第一,各界好评如潮。

众多观众点赞:“《宣武门》让小人物融入大历史,是一部有品质、有筋骨、有情怀的史诗巨制”“《宣武门》深入历史深处,家族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荡气回肠,直击人心!”

作为一部题材大胆、手法新颖的历史传奇剧,《宣武门》自开机以来就备受瞩目。它不仅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还通过一条老北京的胡同民居生动再现了百年沧桑。

提及选择这一创新视角的用心良苦,王导这样说道:“历史题材影视剧向来聚焦上层和朝廷,很少有从基层百姓视角切入的。

而老北京的胡同里就住着最地道的老百姓,他们在动荡年代的生存与抗争最值得书写。我们想借此折射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细究王导的执导理念,我们不禁发现很多独到之处。

此前拍摄历史剧时往往会着力渲染一种肃穆严肃的基调,但《宣武门》却在平民百态中融入了大量喜剧元素,比如假传圣旨抢石榴的荒诞喜剧桥段。

“我们不想审视历史就一味压抑,”王导解释道,“当代观众更需要的是生动有趣的共情体验,所以融入喜剧元素增加可看性自然而然。”

除此之外,《宣武门》在塑造人物时也颇具匠心。“我们在选角时就特别重视演员的语言功底。

剧中大部分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或是精通京腔的表演老手。”王导坦言,为了保证语言上的纯正,他们斥重金物色了一批京味十足的实力派。这也是为何剧中的人物形象如此鲜活生动的原因所在。

“三十年前是《大宅门》,三十年后就该是《宣武门》了。”这句导演口中的豪言壮语一点也不随意。为了将两部剧的基因延续下去,王导对《宣武门》的制作用心程度可谓是史无前例。特别是慈禧太后那袭经过数月巨资打造的华服,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更让人惊讶的是,为了1:1还原老街风貌,剧组曾多次在京城各处勘景,但都不尽如人意。最终不得不一次次拆毁重建一条临时街景,整个过程历时长达数月,工人们几乎是昼夜不停加班赶工。可以说,与其说《宣武门》是一部电视剧,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座临时的建筑工程。

当然,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王导透露,剧组曾找来多位民俗专家对拍摄细节把关,包括戏中的饮食、仪式等。比如张丰毅在剧中举办的“喜酒”,就是复刻了老北京人过去的婚嫁习俗。而那些鲜亮的特色小吃,也都由地道的老字号师傅们手把手指导演员制作。

正是源于对细节的高度重视,《宣武门》才能在观众中掀起一股追剧热潮。很多朋友都反映,看这部戏宛如身临其境,仿佛就在当年那个烟火气息浓郁的老北京街头走了一遭。这种出乎意料的高度认同感,正是王导执着的结果。

“我们想展现的不仅是一部讲述百年沧桑的作品,更是一部对于精神传承的礼赞。”在采访的最后,王导这样总结道。他说,剧中的玉石榴寓意祖国56个民族的团结,寄托了对于民族精神的礼赞。同时,玉雕手艺本身也体现了中国工匠精神的精髓。“比如李云棉老人用一辈子雕一块玉,就是最好的注脚。”

毫无疑问,《宣武门》用其高质量展现了电视剧应有的最高造诣。它不仅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振兴和礼赞。未来,相信更多优秀的电视作品将从中汲取滋养,在这条道路上越行越远。

0 阅读:11

豪祥光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