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的厨房内,胡曼黎凝望着沸腾的粥,耳边突然响起电话铃声。
她迟疑了片刻,仍旧未接。
显示为未知号码,铃声持续不停,她慌乱中挂断了电话。
随后,她收到了一条短信。
账户被冻结、房产被强制查封。
胡曼黎急忙赶到儿子房间,把丁达尔叫醒。
“快醒醒,起来吧,一会儿去你爸爸那里。”
“哎呀,我不想,太烦人了。”
在推搡之间,敲门声响起。
胡曼黎没有顾及叫醒丁达尔,叮嘱他不要外出后,关上房门便走了出去。
“家里有人吗?胡曼黎女士,我们是来查封你家的房子的。”
“不要啊,不要啊,我上有老下有小,能否和公司商量一下,宽限几天,宽限几天可以吗?”
丁达尔听到声响,急忙过来看看情况。
瘫痪的胡德功无法言语,倒在地上,手中的铃铛急促地响着。
胡曼黎顾不得解释,拉着丁达尔把他推到胡德功的房间,又匆忙跑到大门口跪下,泪流满面,哭泣着说:
“求求你们了,我会还钱的,再宽限两天。”
“你的房子在庭审前可以继续居住。”
贴上查封条后,留下这句话,他们就离开了。
胡曼黎关上门,回过神看着打扫卫生的阿姨,默默关上了房门。
这个场景,正是今晚《蛮好的人生》播出的最新剧情。
几年前,胡曼黎为马勇办理了三百万的投连险。马勇当时忘记在告知书上签字,胡曼黎打电话时,他正在飞机上,让她代签。
几年后,马总公司资金出现困难,发现投连险中只剩下十几万,为了挽救公司危机,他利用这个漏洞将蓝洋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四百万。
金总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被唐玲截断。
唐玲被胡曼黎抓住把柄,被迫将老艾总的千万大单交给薛晓舟,心怀怨恨的她立即要求丈夫陈放与总公司法务联系,密谋让胡曼黎赔偿公司四百万损失。
第一次调解见面时,胡曼黎的态度并不友好,面对法务的步步紧逼,她选择正当反击,也因此,法务决定给胡曼黎一些教训。
他先是冻结胡曼黎的账户,再派执行人员查封她的房子,把胡曼黎逼到绝境。
从业二十多年,胡曼黎这一次真的是山穷水尽、一无所有了。
就像她第一次失业时一样,她跑到蓝洋,想要求金总救她一命。
然而,金总并没有给出她想要的答案,只是淡淡地说:
“我帮不了你。”
而这,也为胡曼黎即将面对的命运,划上了句号。
在这个情境下,胡曼黎选择了承担责任,决定卖房还债。
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胡曼黎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走到这一步,她并非完全无辜。
➤ 第一,违规操作
这是胡曼黎最严重、最要命的错误。
二十年前,她仅是一名不起眼的前台,靠金总的栽培,逐步晋升至金牌销售岗位。
无论是销售保险还是从事其他职业,最关键的是遵循规则。在规则之外,人们可以拥有更广泛的自由空间,但在规则范围内,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胡曼黎因被取消从业资格证两年、被金总辞退,固然有唐玲和陈放的共同算计,但别忘了,假如她未曾违规,即便金总看到她与李青青见面的照片,又能怎样呢?
充其量只是在工作中对她进行打压,或者在保险之星的名额上搞些小动作,亦或是暗中使绊。
假如胡曼黎始终按规则行事,未被抓住把柄,那么即便被同事嫉妒、上司针对,鉴于她为公司带来的利益,也没人敢将她辞退,更不用说取消她的从业资格。
十年前,她因一时心软,目睹母亲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儿子跪地求她,便向这位母亲透露可以隐瞒乳腺癌病史。
当时她们约定,此事绝不能外泄。然而,“无利不起早”,陈放只是告知这位母亲,一旦被发现骗保,将面临十年牢狱之灾。
你看,问题就来了,那位母亲当年为儿子跪地求胡曼黎,从而购买保险并得到三十万赔偿,她便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为避免被抓,与陈放串通,出具伪证,将责任全部推到胡曼黎身上。
善良并无错,但盲目善良就是愚蠢。
做好事值得赞扬,但也要合法合规。胡曼黎的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与客户串通骗保,尽管情有可原,但她确实实施了这一行为。
此后,胡曼黎又犯下了第二起违规行为。
胡曼黎为了促成订单,客户要求她代签,她便照做了。然而,公司明确规定,必须让客户了解风险,并确保其本人签字。
就为了一个订单,她担心错过时机,便这样做了。
胡曼黎向金总求情时,这样说道:
我不服,但我认。
我们来算一笔账,公司确实不应该让胡曼黎承担全部责任,这是公司的问题。
但同样的,有什么不服的呢?
订单是不是她签的,骗保行为是不是她告诉客户的?
这都是事实,胡曼黎却还未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是每个从业者首先要做的事情。
如果这样说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那么我换一种说法。
比如:一家外卖店,明知食品安全规定,却仍使用过量添加剂,在未对顾客造成伤害的情况下,被人举报,面临高额赔偿,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应该受到惩罚?
胡曼黎的处罚过于严厉,她父亲的疾病、中年遭遇不幸确实令人同情,她的仁慈、心地善良也是一种美德。
然而,规则是公平的,从公正的角度来看,胡曼黎的做法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我思考:电视剧之所以安排薛晓舟法学背景的人物设定,并对胡曼黎的违规行为进行揭露,意在提醒所有人,规则不容置疑。
➤ 其次,行事张扬
大家在看剧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胡曼黎和薛晓舟在为人处事上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极端。
孔子有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几乎是众所周知。
薛晓舟在胡曼黎身上,领悟了世故人情、真诚待人、热爱事业、放下身段,那么胡曼黎是否也应该在薛晓舟身上汲取些什么呢?
薛晓舟最显著的特点,贯穿全剧就是坚守原则、保持底线、通晓法律且行事低调。
编剧如此安排,一方面是通过胡曼黎的例子提醒大家不要钻空子,另一方面是通过薛晓舟和胡曼黎的对比,向我们阐述财物不宜外露,人心难测的道理。
胡曼黎这次的失意,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
在她向金总求情时,金总说:
理赔部全体员工都告发你,加上你之前的多起投诉,总部现在问我为何会推荐这样一个人。
金总,坦白讲并非恶人,对胡曼黎还有再造之恩。
我觉得金总对胡曼黎的态度更像是失望至极,怒其不争。
电视剧的开头镜头,就是胡曼黎接受杂志采访的画面。
胡曼黎衣着光鲜,家中挂满了她的照片、桌子上摆满了奖杯,她大声阐述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开口就滔滔不绝,还不够,她甚至拉上丁致远一起受访,大方展示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生活。
杂志社人员进入电梯后,开始低声议论,都是对胡曼黎的负面评价,认为她不够上档次,丁致远与她离婚也是原因之一。
而公司镜头的第一个画面,正是老艾总妻子离世,需要胡曼黎协助办理理赔,这也是她与薛晓舟的首次相遇。
王春露进来汇报说理赔部不允许插队,我们看到胡曼黎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公开找麻烦
申请奖项时,在员工面前都是熟悉人了,胡曼黎毫不保留,要求插队为自己团队加快加急处理。
女员工刚说了几句话,大概意思是人手不足,无法立刻处理。
几个团队都在等待申请款项,无法优先为她办理。
胡曼黎接着说:
一个两百人的团队,赚的还不及我一个人多。
当然,她说的是事实。
然而,起初她赚得盆满钵满,同僚便心生嫉妒,她那般嚣张跋扈,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视若无睹,且炫耀无度,让众多人对其心生怨恨,而陈放便是其中地位最高、最能干的一位。
关于第二件事,欲让薛晓舟插队理赔。
薛晓舟刚到公司,对胡曼黎在公司的影响力尚不了解,因此以资料不齐全为由,未曾同意。
胡曼黎大模大样地走进来,尽管言辞中带着温和,然而她所做的一切无不显示出在让薛晓舟走个后门。
仅这两件事,已足够显现出她在公司是个屡犯,类似事件恐怕不止一次。
再加之金总与她谈话,虽是试探且轻微打压,实则是在有意无意地提醒她不要过于放肆。
《群居者》中如此描述:
人性犹如阴沟中的老鼠,一遇光明,便人人喊打。
嫉妒、贪婪、厌恶均为人性中的负面情绪,鲜有人能安心目睹他人生活美满,他们总是拿自己的不幸与他人的幸运相较,你越成功,他越自卑,你越失败,他越得意。
当总公司进行调查时,整个公司为何无人为胡曼黎辩护?
其一,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没人愿靠近失意之人。
其二,胡曼黎的张扬早已激起众人的嫉妒,她屡次违反规定,引起大家不满,只是等待时机,一击即中。
胡曼黎并未领会金总的忠告,仍旧我行我素。
说实话,这两次遭遇算计,她属实是不冤。
换个角度思考,胡曼黎一直塑造家庭和睦、儿子优秀、财富充足的完美形象,热衷于在朋友圈炫耀,固然也是为了开单,但若她失去这些,又会如何?
当她为自己树立高大上的形象时,那些来找她的人都是为了她的能力和地位,一旦她失势,便会遭受众人排挤。
若她从未展示家庭幸福的形象,那么与丁致远分手后,她是否不会那么尴尬?
若她未曾炫耀财富,那么她的房产被查封后,是否也不会引起广泛关注?
从这方面看,是她的高调害了自己。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人的一生都能一帆风顺,也无法预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所以不如少言多行,低调处世,过好自己的生活,减少他人对你的窥探,以便在最后保留一丝尊严。
➤ 结语
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言道:
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按自己的情绪来。可情绪也分好赖,到底是把你引向胜利之巅,还是推进灾难之渊都在一念之间。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
在我看来,胡曼黎的失败并非全是坏事,痛苦才能使人成长。
好就好在,即便人到中年,胡曼黎依旧未曾舍弃拼搏之志。
请牢记:未来会如何,无需过多忧虑。若整天思虑今日,担忧明日,生活又有何意义呢?即便事情糟糕到了极点,我想总有转机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