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究竟要打几遍药,答案来啦

小马侃 2025-04-20 12:20:58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用药次数需根据天气条件、小麦生育期及病害发生风险综合判断,核心原则是“适期防治、见花喷药”,具体可分为以下情况:

一、常规情况下的用药次数

轻发地块或低风险年份

1遍药:若小麦抽穗扬花期天气晴朗干燥,且往年赤霉病发病较轻,可在扬花初期(见花5%)施药1次,重点抑制孢子萌发。

推荐药剂: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剂(如戊唑·咪鲜胺、氰烯·戊唑醇)。

中高风险地块或阴雨天气

2遍药:

第一遍: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见穗即打或见花5%),优先选择抑制孢子萌发的药剂(如氟唑菌酰羟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第二遍:间隔5-7天后(盛花期前),改用抑制菌丝生长的唑类药剂(如丙硫菌唑、戊唑醇),并添加毒素抑制剂(如井冈霉素)。

注意事项:避开扬花盛期(避免影响授粉),雨后需及时补喷。

连续阴雨或高发年份

3遍药:若抽穗扬花期持续阴雨、生育期不整齐,需在抽穗期抢空打药(见穗即打),后续间隔5-7天补喷2次,重点兼顾病斑扩展和毒素控制。

二、关键用药原则

时间把控

晴天:扬花初期(5%开花)施药最佳,下午4-5点喷药效果更佳。

阴雨:停雨后立即抢喷,避免错过最佳防治窗口。

扬花盛期:严禁喷药,否则导致空穗、瘪粒。

药剂选择

首次用药:优先内吸性强、耐雨水冲刷的药剂(如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

二次用药:改用唑类杀菌剂(如丙硫菌唑、戊唑醇),并添加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

毒素控制:可混用井冈霉素、氟吡菌酰胺等抑制毒素产生。

特殊情况调整

抽穗不齐:见穗即打第一遍,后续根据扬花进度补喷。

白粉病混发:在盛花期可添加苯菌酮等药剂,避免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混用。

三、总结建议

轻发或晴好天气:1-2遍药(扬花初期+盛花期前)。

中高风险或阴雨天气:2-3遍药(抽穗期抢空+间隔补喷)。

药剂轮换:避免单一药剂抗性,优先复配方案(如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

建议结合当地植保站预报灵活调整,确保“喷匀打透”,降低病害和毒素污染风险。

0 阅读:0

小马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