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怼小米SU7,凯迪拉克比椰树还辣眼睛

品牌观察员 2024-04-07 07:08:39

“头条原创,感谢品鉴。”在阅读前,诚邀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持续为您提供优质内容,也方便您参与讨论交流,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

来源/品牌观察官作者/品牌观察官

引言:2021年3月30日,小米CEO雷军“押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盛誉”,开启了“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2024年3月28日,雷军的3年之约已至,随着“保特米”的隆重登场以及21.59万元的价格揭晓,雷军从“雷子”化身为“雷神”,小米汽车也“一夜封神”。

想买车和不想买车的,喜欢小米和不喜欢小米的,都没有办法逃出SU7发布会产生的“磁场反应”。

更何况,小米汽车这场“核爆”已经从互联网虚拟世界蔓延到现实生活。

夸张一点——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小米汽车配置,和小米汽车的售价以及退订问题呀。

小米汽车的“千呼万唤始出来”,不仅给到了在发布会现场的各位车企老总一点小小的震撼,以至于有了那张刷屏全网的“蔚小理”表情包;

▲ 图源:小红书网友

造就的舆论效果,四舍五入,友商们也算是大出风头了,相当于打了一波免费的品牌广告。

而那些没到现场,又不想错过这波行业大热的车企,也有自己的一套刷脸方法论。

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位凯迪拉克,不出场则已,一出场就玩了把大的,刷新了车圈圈流量的宽度与广度。

日前,凯迪拉克官方小红书账号以一句“对不起,搞了120年营销忽然给我整不会了”开场,并附上8张“椰树风”海报,直接开怼某友商。

▲ 图源:小红书@凯迪拉克

至于这位友商是谁,网友直言,就差报小米SU7身份证了。

▲ 图源:小红书@凯迪拉克

当然啦,凯迪拉克的目标很明确,也没想藏着掖着,第一张海报就剑指雷神了。

凯迪拉克这一招蹭热点的玩法,在营销圈可谓百试百灵。

很快,“凯迪拉克海报暗讽小米SU7”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一位置,在榜时长超过6小时。

▲ 图源:微博

凯迪拉克直接贴脸开大,诉求很明确,就是要告诉人们凯迪拉克傲歌将于4月与大家见面。

官方小红书账号的“不正经”,给了凯迪拉克官方微博账号抖机灵的机会,毫不避讳地回应道,“没想到这回泼天的流量轮到我了!”

▲ 图源:微博@凯迪拉克

凯迪拉克的目的达到了吗?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刚自导自演了一场国产汽车“春晚”的小米汽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广告位。在这个特殊时期,竞品在宣传中捎带上小米汽车,等于流量送到家门口,就看你敢不敢用了。

▲ 图源:微博网友

汽车产业迈入电动化进程以来,舆论场上一直由比亚迪、特斯拉和蔚小理们占据着话语权。要么就是掀起腥风血雨的价格战,要么就是频出“XX万以内最好的XX车”、“遥遥领先”等玩转新流量的金句。

在电动化汽车时代,车企大佬们纷纷做起了自家品牌的头号代言人,不遗余力地为自家产品摇旗呐喊,刷爆存在感。

而凯迪拉克作为国内的二线豪华品牌,一直不温不火,上一次点燃大众舆论热情的还是源于油车时代的“浴皇大帝”梗(某地图发布的一份关于七大汽车品牌车主最常去的地方报告,显示凯迪拉克车主偏爱洗浴场所)。

汽车市场的营销法则早已今时不同往日,善用互联网思维以及新消费品牌打法的造车新势力们,给了还沿用旧媒体为主力宣传渠道的传统车企当头一棒。

诚然,在信息冗杂过剩的互联网时代,默默无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消费者心中排不上位置,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

凯迪拉克此举一反常态,碰瓷车圈的“当红炸子鸡”,可比一般自卖自夸的新品宣传广告效果要劲爆得多。

能承受得住多大的赞美,就要经受得住多大的诋毁。

泼天流量的到来,往往伴随着泼天的争议。

其中,就有许多网友对凯迪拉克蹭小米汽车流量的行为表示不解,甚至毫不留情地批判:“好low”、“真掉价”……

再者,人家雷军在发布会上也多次提及并且“对标”保时捷、特斯拉,凯迪拉克上来以“反对标”来暗讽小米汽车,算是“以五十步笑百步”了。

当然,风也不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刮。

作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凯迪拉克也有自己的拥趸。

官博下一条高赞留言道出了凯迪拉克眼下的营销窘境,“出场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出场”。

正如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

有人认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凯迪拉克用“出格”的方式来博取流量也无可厚非,毕竟有流量总比淹没于尘埃强。

但是,泼天流量并不能与泼天销量划上等号。

尤其是对于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有话题度是一回事,但回归到理性的购买行为,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本身的品质和驾驶体验以及品牌形象和口碑。

凯迪拉克用海报暗讽小米SU7,之所以被指“低端”,很大原因是犯了碰瓷营销的大忌。

有口皆碑的碰瓷营销的默认法则,一般都是“下位者”主动碰瓷“上位者”。

换句话说,就是去碰瓷比自身名气更大、定位更高端的品牌。

在这点上,凯迪拉克真的应该向小米汽车取取经。

大家同样都是碰瓷,前者被自家车主指着鼻子骂,后者则赢得了鲜花与掌声。

在小米SU7发布会上,雷军毫不避讳地谈及小米汽车的对标和模仿对象,敢于面对自身的不足,并且承认别人的优秀之处。

讲述了一个越级对标的故事后,再用小米一如既往“没输过的配置”彰显品牌满满的诚意,最后当21.59万售价被揭露的那一刻,小米SU7就已经赢太多了。

▲ 图源:小米汽车直播截图

至于车辆本身的口碑如何,且看首批小米车主的反馈与后续的销量表现。

这是在汽车圈营销事件中,“下位者”小米主动对“上位者”特斯拉和保时捷发出的“三角戏”剧本邀约。

此外,也有实力相当的同档次品牌之间的碰瓷。

最驰名中外的莫过于奔驰宝马,这对相爱相杀了上百年的老对手贡献的碰瓷案例,随意列举一段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经典。

比如,2019年奔驰全球CEO迪特·蔡澈退休时,宝马发布了一条以“蔡澈在奔驰总部的最后一天”为故事背景的广告。视频的前半段比较沉闷,直至最后蔡澈从车库中驾驶着一辆宝马i8扬长而去,并伴着“free at last(终于自由了)”的字幕,宝马的小心思不言而喻。

▲ 图源:腾讯视频

重头戏在后头,宝马官方微博还特意@奔驰,配文“奔驰一生,宝马相伴”。

宝马的贴身玩火没有让奔驰自乱阵脚,对方反而淡定地转发了该条微博,只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换文案顺序的动作,便能“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尽显品牌的大度与格局。

▲ 图源:微博@奔驰

看明白了吗?

优秀的碰瓷营销,出发点从来都不是去抹黑对手,而是在充分尊重对手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创意去传递自身产品的特性与价值。

在营销成本日渐攀高的当下,品牌要是善用互联网手段,与竞对来一场硬碰硬的营销,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若是使用不当,很大可能只会落得个“黑红”的下场。

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这种通过“拉踩”竞对才能凸显自身优势而获得的“红”,不仅“杂质”多,充满不安全的成分,随时还会侵蚀品牌此前打下来的根基。

如大部分网友都在吐槽凯迪拉克用“椰树风”海报“拉踩”小米汽车的举动,与凯迪拉克的豪车品牌定位格格不入。

只让人看到了花里胡哨的“自我吹捧”,至于能否自圆其说,就跟小米SU7一样,都要等到新车落地才能见分晓。

如果凯迪拉克不在乎品牌调性、只看重流量的话,那么恭喜它,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热点人物辣评,商界奇趣,互联网资讯,更多优质有趣内容,欢迎关注

0 阅读:0

品牌观察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