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披着“振兴国产科技”的外衣,却在暗地里上演了一出贻害无穷的大戏,让人痛心到不行。
他一边顶着耀眼的光环,一边把11亿研发经费骗得死死的,最后干脆拍拍屁股,直接逃往美国。
这出闹剧的幕后,更是让人想骂一句:“好啊,这是给国产芯片捅了一刀啊!”
2001年,当时的中国芯片设计行业正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进的履历让他如一颗闪耀的明星,他自称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并拥有多项芯片设计专利,还参与过顶尖核心技术的研究。
这样的简历,加上他的留美身份,无疑让人浮想联翩,这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救世主吧!回国之后,他马上就被上海交通大学以破格的方式聘为了教授,并很快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陈进在学术界展现出的能力和领导力,让他成为了当时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媒体热情宣传他的丰功伟绩,企业争相合作,几乎所有人都在盼着他能带领中国芯片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巨大的期待之下,陈进带领团队推出了一款爆炸性的产品:名为“汉芯一号”的芯片,这是一款标榜着完全国产自主研发的芯片,被认为是当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
“汉芯一号”的发布如一声春雷,震惊了国内外科技界,甚至连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这项科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陈进风头无两,他不仅成为了上海交大的明星教授,还获得了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的支持,随后,他的团队陆续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等后续产品。
中国芯片事业仿佛终于迎来了曙光,仿佛终于能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然而,故事的微妙转折开始了,就在所有人以为他是中国芯片界的骄傲时,暗流已经悄悄在陈进和他的团队里涌动,事情的东窗事发还得追溯到2006年。
当陈进的团队发布了“汉芯二号”之后,业内人士陆续开始对其芯片的性能产生质疑,技术层面的问题、性能测试结果的瑕疵,像是细细密密的小洞悄悄扩散开来,最终,有人发现,这款所谓的国产“汉芯”,竟然是从国外买来的芯片修改标签伪装的!
是的,他居然用国外芯片换了个牌子,给冠上了“中国制造”的名号,堂而皇之地将它包装成自主研发的国产芯片,更令人愤怒的是,他骗取了巨额国家科技资金,共计11亿元!这些资金原本是用来支持基础科研和创新技术发展的,却被他轻轻松松地挥霍在了包装、宣传和造假上。
这场骗局让科技界跌破了眼镜,国家投入大量心血和资源,期待着陈进能够带领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却发现根本没有“技术突破”,只有一个换下标签的外国芯片,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骗局曝光后,陈进的学术声誉瞬间崩塌,上海交大紧急宣布解聘他,并成立调查组彻查事件始末,一时间,陈进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他的团队成员、合作公司纷纷割席断交,中止所有项目,但这还没完,随着更多证据浮出水面,人们发现陈进的造假程度远远超出了汉芯标签本身。
他不仅参与了伪造产品,甚至在科学实验、基金申请报告中也有刻意虚报、篡改数据的行为,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芯片设计研发,这个“中国芯片之父”,只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面对国内舆论的压力和法律惩罚,陈进选择了最“聪明”的逃脱方式,他悄悄逃往了美国。
离开中国后,他再也没回国,也几乎销声匿迹,而他的罪行就像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一直刻在中国芯片史的记忆里,陈进事件不仅让中国芯片界陷入愤怒和失望,同时也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为什么如此明显的造假行为能够隐瞒长达数年时间?
为什么如此庞大的资金可以被随意挥霍却无人察觉?这场骗局反映了当时中国在科研机制和创新文化上的漏洞,大家过于渴望技术突破,以至于对所谓的天才学者和重大成果失去了应有的审核和质疑,而国家巨额的科研资金投入,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好在,这场骗局不仅是羞耻,更是一次警醒,随着芯片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更成熟的科研体系,也有更多真正脚踏实地为技术进步贡献力量的学者在奋力攻关,虽然陈进的骗局带来了负面影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但中国芯片行业总算没有因为这场闹剧停下脚步。
真正的技术突破,终有一天会到来,陈进欺骗了全中国,也欺骗了信任他的人,他用11亿的骗术,摧毁了自己本可以扬名立万的职业生涯,他原本也许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国芯片之父”,但选择了取巧、欺骗、自毁前程。
一家人躺平无法负责,陈进的逃亡则更像一场懦弱的结束,他的名字如今很少会被人提起,即使提起,也只会被认为是一个反面教材,一个警惕人们务必保持质疑精神的象征,“中国芯片之父”?不,他只是一个幻梦的掠夺者。
那个被期待能引领中国技术走向世界顶端的人,最终却让中国科技界遭受了沉痛的创伤,如今,陈进远在海外,或许他会时常想起那一颗颗芯片上被篡改的标签,以及曾经围绕着他的荣耀和期待,当梦醒时分,不知他是否还能平静面对自己的人生。
众目睽睽之下,诛九族的毒教材被多次举报多年后才不疼不痒的处理就是现实
开玩笑,这种人不可能成为中国芯片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