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约184年—220年),汉灵帝为镇压黄巾起义,采纳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赋予地方军政大权,导致各地诸侯割据。以下是十三州的州牧(或主要控制者)及其重要手下、兵力情况:
1. 司隶(司州)
控制者:东汉朝廷(后由董卓控制)
重要手下:吕布、李傕、郭汜,李儒、张济、张秀、贾诩
兵力:朝廷在洛阳城内的禁军数万,董卓进京时带兵约3千,控制朝廷后扩充至10万以上。
2. 豫州
州牧:黄琬(后由曹操控制)
重要手下:无
兵力:约1-2万
3. 兖州
控制者:曹操
重要手下:程昱、典韦、于禁、夏侯惇、曹仁、戏志才等
兵力:曹操初期约3万,击败青州黄巾后收编30万(精锐约5万)
4. 徐州
州牧:陶谦
重要手下:陈登、臧霸
兵力:约3万
5. 青州
控制者:孔融
重要手下:武国安、太史慈
兵力:约3万
6. 凉州(后分雍州)
控制者:马腾、韩遂
重要手下:马超、庞德
兵力:西凉联军约10万(马超部约3万)
7. 并州
控制者:丁原
重要手下:张杨、吕布、张辽、高顺
兵力:约2-3万
8. 冀州
州牧:韩馥
重要手下:麹义、沮授、张郃、潘凤
兵力:约3万
9. 幽州
州牧:刘虞
重要手下:公孙瓒、赵云(短暂投奔)、阎柔、鲜于辅
兵力:刘虞约2万,公孙瓒“白马义从”约1万精锐
10. 荆州
州牧:刘表
重要手下:蔡瑁、黄祖、蒯越
兵力:约10万(水军较强)
11. 扬州
州牧:刘繇
重要手下:太史慈、许劭、孙贲
兵力:两万左右
12. 益州
州牧:刘焉
重要手下:张鲁(汉中)、法正、黄权、张任
兵力:约5万
13. 交州
控制者:士燮
重要手下:吕岱(吴国将领)
兵力:约1-2万
总结
兵力最强:刘表(荆州)。
割据最久:刘璋(益州)、孙权(扬州)、士燮(交州)
东汉末年州牧制度加速了地方割据,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如需更详细资料,可查阅相关史料或《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