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儿擎瓜,细犬逐蝶”,也是一种修炼

笑醉相思 2024-05-01 00:02:54

序言:晚上九点,坐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看着城市的灯光闪烁,顿时一股孤独感涌上心头,有成年人的落寞,也有心灵无处安放的惆怅。

发现没有,打开微信的时候,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一个孤独的小人,面对巨大的地球站在那里,也许这有着独特的深意,可我一下想到的是多么孤独的画面啊,今天就来聊聊孤独。

那如何定义孤独呢?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一个人可在众人参与的生活环境中,或者在众皆欢乐的热闹社交场合而仍深感孤独,也可在漫长的独处中毫无孤独感。孤独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在孤独心态下人们往往会感到寂寞、郁闷、焦虑、空虚、无助、冷漠甚至绝望,常伴有铭心刻骨的精神空落感。

孤独是如何产生的呢?

孤独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它是一种综合因素的产物,是每个人所遭遇的内外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比如外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有的环境很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在人烟稀少的环境中,或独自一人处在某种环境中,即使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却没有交往的对象,如长期在外工作、勘探的人,驻守边防的军人,单身独居的人,都会经常感到孤独。在陌生的环境中也同样如此,有些环境尽管热闹,但对某个人而言却是陌生的、不熟悉的,因为没有朋友、没有熟人,却要独自面对许多问题,承受许多压力,无法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也无法同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联络,于是就会感到特别孤独。

面对浩瀚的宇宙,当清晰的看到这个世界,而人不过是一粒小小的微尘,我们恐惧死亡,害怕孤单,希望在这个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有属于自己目标值的成就,笑声与幸福的感受,但当现实与内心连自我安慰最底线的标准都能发生冲突,不吻合不达标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焦虑,从而升华为孤独的感受。

儿时的我们依傍在父母,无忧无虑,从爬到走,再到后来的奔跑,在这过程也会产生孤独感,只不过每个阶段的孤独形式是不一样的。

孤独会有多种形式,而其中一种,叫做被这个世界所遗忘,当经历了遇到那个以为对的人,相互间用最快速简约的方式相认敬礼,还来不及炫耀,但却在短暂的寒暄后,就各自独立,分路前行。那一刻你是愕然的,因为寻寻觅觅以为的人,不过是短短几秒的一场短剧作秀。而接下来的日子,仍然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享受开心的事情,一个人窃喜,会送自己小礼物,会给自己设定短期目标和自我鼓励,即便是生日,也要记得自己定好蛋糕布置好一切,然后关灯许愿吹蜡烛。那时,笑容背后是充满心酸的,和快乐没有丝毫的瓜葛。

曾经回家的夜路,好像心中一直有盏灯,从不感觉到恐惧,而此刻仿佛前途一片黑暗, 没有人能够救赎那颗冰封的心灵。或者情境之下,才会领悟,孤独就是源于毫无希望又别无选择下的虚度。我们可以接受孤单的自在,却无法接纳,名义上有人陪伴宠爱下的独舞。

真正的孤独,是人内心世界从来没有人读懂,也没人有兴趣陪你共度你期待的人生旅程,鸡同鸭讲后的各自前行,那是最熟悉人的形同陌路,明明如此是煎熬,可是未来,根本再无其他可能。

孤独,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体会,只有经历了孤独,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强大,也只有承受孤独,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

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没有“挚友”;人们拥有的朋友数量级相当,但友情的意义却打不相同;人们感到孤独,却并不想要更多的朋友在身边。

很多人都害怕孤独,喜欢热闹,觉得在人群中,才有安全感,也只有在人群里,才能找到存在感。可是,那些真正高层次的人,他们往往是孤独的,而且他们享受自己的孤独。

全球化让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独来独往。现在的年轻人单独居住,单独饮食,单独饮食,单独健身,单独游戏。孤独成了生活的日常,“孤独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日益庞大的空巢青年。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可以忍受生理上的苦痛,却难以抗拒心理孤独所带来的疼痛。孤独会诱发人们抑郁、焦躁的负面情绪,远离心理上的健康发展。孤独是一种内在情感,而不是外在生活方式。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这是对孤独多么形象的写照,可惜我没有稚儿,没有瓜果,也没有狗,孑然一身,可孤独却不曾舍弃我,而是多年常伴,越长大越孤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是小时候的孤独是需要陪伴,而后来的孤独却是升华为心灵的交流了。

孤独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必修课,那些体会孤独,熬过人生中最艰难时光的人,才能让情感得到升华。

0 阅读:2

笑醉相思

简介: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