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者,大家当然想花最少的预算买到性能更强的产品。只是一般来说新产品刚刚上市,在短时间之内是不会有力度比较大的折扣,此时尝鲜的玩家只能以“早买早享受”来安慰自己。
在年底的硬件市场上,AMD和Intel新一代的锐龙7000和第13代酷睿平台先后出现在市场上,不少人都预测,到明年之前,新产品应该不会比指导价便宜太多。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竞品的竞争下,锐龙7000系列迎来了一次大幅的官降:锐龙9 7950X从5499元降到了3999元、锐龙9 7900X从4299元降到3299元、锐龙7 7700X从2999元降到2299元、锐龙5 7600X从2249元降到1699元,降幅分别为500元、1000元、700元和550元,考虑到这些产品9月27日晚才正式开卖,不仅仅是在双十一期间,直到现在也可以以这个价格买到,几乎算得上是打“骨折”了。
Intel的第13代酷睿价格就稳定多了,在京东旗舰店中,酷睿i9 13900K粉丝价为5299元、酷睿i9 13900KF粉丝价为5099元、酷睿i7 13700K粉丝价为3599元、酷睿 i5 13600KF粉丝价为2499元,对比起来价格就贵了不少。
对于那些要想打造第13代酷睿平台主机的用户来说,如何才能享受到折扣呢?当然这也是有办法的。
处理器选散片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第13代酷睿的散片已经开卖了。目前酷睿i5 13600KF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酷睿i7 13700K的价格在3100元左右、酷睿i9 13900K的价格在4800元左右,整体比盒装产品的价格便宜400多元,对于酷睿i5 13600K/KF这样的中端产品来说,幅度就比较大了。
在购买时大家要注意,虽说处理器不可能造假,但是有可能买到ES/QS工程散片,其性能有可能打折扣、稳定性也不如正式版。而正式版处理器散片则来自于OEM,如品牌台式机、兼容机,品质与盒装是一样的。
至于散片的保修,从第12代酷睿开始,Intel已经为散片提供了3年的质保。只是Intel不直接提供保修,而是需要联系OEM或者经销商。对此介意的玩家,可以在购买散片时和卖家沟通好保修的细节。
至于散热器的问题,K/KF系列的处理器就算是盒装也不会搭配散热器,所以不用担心要另外添置散热器提升成本的问题。
主板选B650Intel平台一般两年就要更新一次接口,如此频繁的更换让玩家颇为诟病。这次的第13代酷睿LGA 1700接口,与第12代是一样的,意味着可以向下兼容上代600系主板,前提条件是升级BIOS。其实早在今年7月,华硕、技嘉、微星、华擎四大主板厂商已经给600系主板准备了新BIOS,全部支持13代酷睿。
澈哥特别推荐酷睿i5 13600K/KF的用户选择B650。主要是现在B750还未上市,Z790价格太高,必然会导致装机成本偏高。而大厂B650游戏主板普遍规格较高、用料扎实,支持酷睿i5 13600K/KF毫无压力,而且目前这些B650 Micro ATX板型的价格在1000元左右,性价比还算是比较高的。
肯定会有网友说,B650不能超频,搭配B650岂不是浪费了啊。个人觉得不浪费。现在选择带K的处理器,多数用户肯定更看重的是其拥有整个系列中最多的核心、线程数量以及最高的频率,能带来更为出色的性能表现。在保证处理器性能极致释放的基础上,超频只能算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能。
要购买价格更高的Z系列主板,性能更强的散热器以及额定功率更大的电源,仅仅是为了将核心频率提升那么零点几GHz,会多花不少预算。要是将这些预算全部拿去买更高级别的处理器,对性能的提升是不是来得更明显呢?
内存选DDR4在内存的搭配上,Intel并不像AMD那么激进,第13代酷睿也能同时支持DDR4和DDR5两代内存,如果想要控制装机成本,选择DDR4内存也是个不错的方案。
虽说DDR5内存的频率从4800MHz起跳,非常的高,但是其延迟也很高。就游戏应用而言,要想整体性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就得选择6000MHz及其以上的产品,而本来DDR5内存的价格比较贵,这些高频产品的价格就更贵了。目前DDR5 6000 16GB单条内存的价格都在800元以上,而同容量DDR4 3600也不过300多元,是不是又节约了好几百元呢?
好水[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你确定B650能上英特尔的[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不想买了
越来越贵了
这样的价格只能说英特尔在挥刀自宫
牛头不对马嘴,现在的B650主板是A平台的,怎么能用到I平台上,还敢称“玩科技”?简直就是糊弄科技!
性能已经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了。哪有谁天天玩高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