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吃饭”这件事去“调戏”AI?

吃货贝佳 2024-03-21 17:23:20

仿佛梦回2023年。去年年初,ChatGPT引发了普通人对AI的讨论热情,此后海内外在AI大模型投资上展开了军备竞赛。

2024年春节假期还没过完,OpenAI又带着视频生成模型Sora袭来。从AI聊天、AI绘画、AI音乐……到这次AI生成视频,随着一系列AIGC相继问世,让众人直言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颠覆性影响的“AI革命”正式来临。

春节期间,连小区的看门大哥都要拉我聊两句:“都说这AI会让大家失业,你说啥时候会把我这保安干掉?”我只能赶紧安慰他说没那回事。

吃饭时,我家餐桌上居然也谈到了AI的话题。我妈妈疯狂地暗示:“这几天都在说AI抢饭碗,啥时候AI能替我做饭?要是还能刷锅洗碗,那就更好了。”我赶紧回答:“AI哪有你做的好吃啊?刷碗这活儿就交给我了!”

复工之后,看着行业讨论AI的话题,我自己也心生疑问:AI会砸掉谁的饭碗?对于餐饮行业而言,AI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用“吃”这件事情调戏AI?

AI未来会砸掉谁的饭碗我不清楚,但我和AI的对话确实是从“吃饭”开始的。马上就到了中午干饭时间,但我却陷入了选择困难症,无法决定是出去堂食还是点外卖,也不知道选择哪家餐厅,于是开始求助ChatGPT。

原本,我寄希望ChatGPT能直接给我推荐一家餐厅,可惜在我描述完自己的地理位置后,它推荐的餐厅我都没听过,打开大众点评一看,这几家店早已关门。

看来,ChatGPT并非无所不能,它的数据需要及时更新。当然,也有可能是中餐行业更迭太快,老餐厅倒闭与新餐厅开业的速度超出了AI的预测。之前有一段非常直观的数据:2023年国内餐饮企业注吊销数量超过126.5万家,是2022年全年餐饮企业注吊销量的2倍多,创下2020年以来餐企注吊销量新高...

为了不让AI出丑,善解人意的我赶紧列举了一下我附近的餐厅,让ChatGPT帮我做选择。吃完饭后,还可以让它帮我给西贝莜面村写一段点评,以后再也不用纠结怎么写好评了,直接一键生成。

解决完自己的午饭问题,趁着午休时间还有几分钟,我开始与ChatGPT聊起了“吃饭”这件事。“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毕竟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吃到美食是最幸福的事情。

可是,怎么调教AI,关于“吃”这件事,它始终没有自己的想法。“吃饭”还是“不吃饭”,对ChatGPT而言其实都不重要。

如果有什么是不能被AI代替的,吃算一个,AI估计永远不能体会到人类在吃饭时感受到的幸福感。但技术的迭代却会改变我们的饮食方式和消费习惯,现在就已经有食品公司通过对食物成分、口感和消费者需求等大数据分析,预测和优化食品生产、配料和口感了。

我们今天先和ChatGPT,浅聊一下,见识下它目前的美食段位。它可以轻而易举地为我生成各种菜谱,如何制作讲的是头头是道,连夫妻肺片与老婆饼也能进行细致讲解,甚至还能为我科普“为什么老婆饼里没有老婆”这件事。

但我紧接着问了一些经久不衰的南北美食文化差异的问题,它就掉进了陷阱之中。比如,什么是青菜?土豆到底算不算青菜?在ChatGPT的定义里,青菜需要叶子是绿色的,那么百合、豆角便都不算青菜。所以土豆也不是青菜,因为在ChatGPT的定义里,土豆......是一种食用菌。

另外,在ChatGPT眼中,兰州是有拉面的。西安肉夹馍里是有青椒的,并且“如果您在西安品尝肉夹馍,一定要试试加青椒的肉夹馍”。

看完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突然觉得,对于中国美食,它好像很懂,又好像不太懂。

拿着当下餐饮业最关注的问题,我去问了ai

作为一个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我关注的点自然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还有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状况。2023年,餐饮行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五万亿,但很多身处一线的餐饮从业者却对这一数据“无感”,因为很多人在实际经营中切身体会到的大都是艰难。从第三方的视角看,总结2023年的餐饮行业则是“两极分化”,一方面,中国餐饮业的总体营收和连锁化程度在不断提升,赛道不断细分。但另一方面,中国餐饮业却面临着内卷加剧,竞争进一步白热化的现状。

经历了2023年的经营后,2024年餐饮到底应该赚什么钱?或者到底靠什么才能真正赚到钱?2024年餐饮行业往何处去?这几乎是所有从业者都在思考甚至是焦虑的问题。于是乎,拿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去请教了ChatGPT。

首先,让我看看它对中餐行业的了解程度如何。

在ChatGPT眼中,当下中国餐饮行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多元化和创新的阶段,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机遇。ChatGPT还从他的视角中剖析了为什么一些从业者在2023年过得比较艰难。这种现象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竞争激烈: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已经有很多餐厅和品牌存在。新创业者需要面对来自传统餐厅、连锁品牌以及新型餐饮业态的竞争。这意味着新进入者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竞争优势。

2、高成本压力:餐饮行业的运营成本较高,包括食材采购、租金、人力成本、装修等。特别是在大城市,租金和人工成本可能会更高,这会增加创业者的负担和风险。

3、人才招聘困难:餐饮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很大,但是人才招聘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岗位,如厨师、服务员等,可能会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4、市场不确定性:2023年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不确定性较大。这可能会给创业者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风险,因为他们难以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向和变化。

至于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会变得更好,还是变差, ChatGPT表示自己只是一个AI 模型,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不过,它还是通过数据分析,用自己的视角为我推荐了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里几个值得关注与挖掘的机会点,包括智能化技术应用、健康饮食与特色菜品、体验式餐饮、绿色环保和和持续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及儿童餐饮等。

在大方向方面,AI总是能讲的头头是道。

别担心ai会抢餐饮人的饭碗

在外卖如此发达的今天,许多人找不到做饭的理由,这其中的原因五花八门。主要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中餐太难量化。例如,看网上教程简单炒个土豆丝。但是,油温6成热是多热?多少度?怎么量?什么时候放盐、放醋、放土豆?土豆丝炒几分钟,才能脆而不生,熟而不烂?对于初学者来说,做一顿饭不仅需要准备食材,还需要准备温度计、闹钟、量杯...一系列工具。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固定答案,只能靠“经验”,所以刚开始学做饭很难不出差错。

回到开头,我母亲提到的问题是:AI能帮我做饭吗?甚至AI将来有可能抢餐饮人的饭碗吗?在应用层面上,AI驱动的智能机器人早已进入厨房。一些先进的AI和机器人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了智能化产品。例如某家机器人企业自研的AI炒菜机器人,它不仅能复现大师的味道,满足消费者对新鲜现炒菜的需求,还能解决餐饮企业的FLR(即Food食材成本、Labor人力成本和Rent租金成本)难题。根据使用客户的测算,使用AI炒菜机器人后,餐饮企业的门店人效提升了84%。

那么,未来AI有可能取代厨师吗?拿着这个问题我继续向ChatGPT请教。

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它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影响厨房生产。但是ChatGPT承认,目前的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限制,使得完全取代厨师的可能性较小。例如,AI在创造性、感知和判断方面仍然不如人类,而且在处理复杂的烹饪任务和应对突发情况时可能会受到限制。因此,即使AI在厨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人类厨师的技能和创意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虽然菜品可以工厂化预制,点餐买单可以扫码,上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一家餐厅所营造的社交氛围,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顾客来餐厅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愉悦的用餐体验和与人交流的机会。厨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提供食物,还是为了与顾客建立联系,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热情。毕竟,AI可以在一秒钟内给你解释各种美食的制作方法,但无法在深夜给你一个鼓励的眼神。

去年,备受期待的机器人餐厅Zume披萨宣布倒闭,这家融资50亿美元(约350亿人民币),采用机器人制作披萨外卖的独角兽公司,终究没能熬过“七年之痒”,成为了又一个机器人餐厅的失败案例。这说明机器人代替人工,在上新闻方面可能效果显著,但在餐厅实际运营中目前并不实用。

最后

我们无需用一种非黑即白的竞争观念来看待我们与AI之间的关系。我们更希望AI能把大家从繁琐重复的高压劳动中解放出来,餐厅服务员们可以更从容地与顾客交流美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在智能化时代,善用科技力量为用户提供人性化体验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0

吃货贝佳

简介:做餐饮行业最好看的产业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