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顶山

石龙区·图源:平顶山传媒客户端
伏牛山麓,鹰城西北。
作为平顶山市最年轻的市辖区,正式成为县级区划38年以来,这里有了较快的发展;作为河南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级区划,石龙区又因面积人口的规模较小而缺乏更大的纵深腹地,以及“和平顶山主城区有着约五十公里的距离、与平顶山新城的距离约为三十公里”的区位而略显局促,因此鹄书认为平顶山市石龙区是个神奇美好又略显尴尬的地方。那规模如此袖珍又远离中心城区的石龙区是如何形成的呢?
作为著名的煤城,平顶山市发展的源头是1953年平顶山煤田开发,1957年3月以“叶县诸葛镇、大营乡、东高皇乡和宝丰县西高皇镇、井营乡、姚孟乡”为辖区设立了平顶山市;而石龙区身处平顶山三大煤矿之一的韩梁煤田腹地,可见它的兴起、设立都与平顶山一样是因煤而立、以煤而兴的。

石龙区与平顶山市
作为著名的煤城,平顶山市发展的源头是1953年平顶山煤田开发,1957年3月以“叶县诸葛镇、大营乡、东高皇乡和宝丰县西高皇镇、井营乡、姚孟乡”为辖区设立了平顶山市;而石龙区身处平顶山三大煤矿之一的韩梁煤田腹地,可见它的兴起、设立都与平顶山一样是因煤而立、以煤而兴的。
1971年以“鲁山县的11个大队成立五七公社,与梁洼、韩庄、高庄、大庄等4个国营煤矿”为辖区成立了平顶山市西区。这是如今石龙区的前身,可见因为丰富的煤炭资源,这里的系统开发也是比较早的;由于和平顶山主城之间还隔着宝丰县和鲁山县,所以这里的西区也成了平顶山市辖区的飞地。

鲁山县和石龙区
之后的平顶山市西区也经历了数次存废:1973年平顶山市西区被撤销,其中五七公社改属平顶山市郊区(今湛河区),剩余的区域合并为韩梁街道划入新华区;1977年恢复平顶山西区,1979年又撤销;后来在1981年再次设置平顶山市西区。
1997年12月平顶山市石龙区获批设立,因石龙河流经境内而得名,石龙河则因“因河床中岩石峥嵘起伏,形似石龙”而得名;当时面积约为37.9平方千米,2000年人口约5.3万;辖有梁洼街道(今龙兴街道)、高庄街道以及南顾庄乡(即原五七公社,今人民路街道和龙河街道),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其中高庄街道是1983年由韩梁街道析置,韩梁街道改为梁洼街道,可见石龙区是之前的平顶山市西区的延续。

平顶山·宝丰·石龙区
与郑州市上街区、洛阳市曾经的吉利区一样都是“规模袖珍又远离主城区”的市辖区,他们的发展方向才会成为受到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2021年3月吉利区与孟津县合并为孟津区之后,石龙区的存与废等类似的发展方向的话也再次得到关注;那么平顶山市石龙区未来会的走向如何呢,鹄书觉得有如下的可能:
撤销整合石龙区到宝丰县的直线距离约14公里、到鲁山县的直线距离约17.4公里,由于与宝丰县有公路链接而目前去鲁山县则需取道平顶山市,在石龙与宝丰联系更便捷和密切的情况下,如果借鉴吉利区与孟津县合并的经验、将石龙区与宝丰县合并设区也是极好的:不仅改变了石龙区规模小的问题,能将平顶山的市辖区面积大幅度增长,而且还让宝丰县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更重要的是对于优化当地县级区划布局的合理优化也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不过他们合并也许存在一些难度,这就需要当地妥善的去协调。

如果石龙区无法与宝丰县合并设区,那么扩容突围就成了它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不管是当地还是国内来看,这都是有一定可行性的:国内之前也有包括2004年6月长丰县孔店乡划归淮南市大通区在内的很多袖珍型市辖区成功扩容的例子,石龙区也是有可加以借鉴的,未来若能将与之邻近的宝丰县张八桥镇和大营镇、以及鲁山县仓头乡、张店乡、梁洼镇当中的一部分划入自己的范围也是很不错的。
2017年将宝丰县大营镇宋坪村划入高庄街道,宝丰县大营镇的相厂、康洼、西何庄3个村划入人民路街道,宝丰县张八桥镇的嘴陈、大刘、下河、河湾、贾岭5个村划入龙河街道,将鲁山县梁洼镇的楝树店、泉上、许坊3个村划入龙兴街道;这次扩容是比较成功的,既减小了调整幅度太大而可拥有的阻力,又让石龙区的从37.9平方千米扩大到如今的60.6平方千米、目前常住人口约为5.9万。

作为河南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石龙区存在并逐渐变得更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作为首批全国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扩容或撤销重组等话题或也许是石龙区这样传统资源型工业区转型发展时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其实不管哪种方式,能适应和促进当地的发展才是最要紧的,对此你怎么看,更看好哪种方式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