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圣人有一个说法,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到了四十岁,也就活得不再迷惑了;人到了五十岁,基本上,就能知天达命了。
知天,就是搞清楚自然的规律;达命,就是顺势而行,让命数得以通达。
肯定有人会说,我又不知道自己的命,究竟会怎样,那如何顺势而行呢?
是否知道,只有一个标准:是否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命运“轨迹”走向。
当你读懂了什么是“命”,那你也就知道何去何从了。
02
一个案例。
一位前辈,姑且称他为老杨,他跟我说过他的人生,以及对于命运轨迹的感觉。
老杨高考那年,不高一分,也不低一分,刚刚好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毕业后出来工作,老杨没有进入到有油水的岗位,只是替补进入到较为安稳的岗位。
在岗位里边待久了,老杨觉得没意思,就出来单干,利用人脉做生意去了。
原以为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可拼到最后,还是只能赚取“中财”,也就是百千万级别的财富。阶层,算是中产。
赚了钱之后,老杨觉得没意思(因为赚不到更多了),就通过一定的人脉,去到一个单位,过回安安稳稳的生活。
每当身边人问他,老杨,你不是做生意赚了百千万资产吗,怎么还回来这领个几千块的固定死工资呢?
老杨只回了一句话:我这辈子啊,就不是大富大贵的命,仅仅是“中等”的命罢了,不需要波澜壮阔,只需要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就可以了。
03
一个问题:为什么老杨,能感觉到自己只有“中等”的命数呢?
因为经历过,再回过头一看,就一清二楚了。
从读书时候的“刚刚好”过关,不低一分,也不高一分,恰好进入到重点大学。
到进入岗位,或者做生意的时候,只能做到中等水平,没有贫穷,但也做不到大富大贵。
对此,老杨也就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命,仅仅是中等命,而不是什么富贵命,也不是什么贫穷命。
我们身为局外人,就会发现,老杨的命运轨迹,就是按照“中等刚刚好”的方向去走了,没有一丁点偏离。
当然了,如果不是身为局外人,也没有一定的悟性,基本都很难感知到自己的“命”。
试问,屏幕前的各位,当你们回首自己的前半生,你们能总结出自己的命数,究竟是按照什么轨迹发展的吗?
我想,很多人都会嘴硬,甚至是不敢承认。
04
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命运轨迹一直在运行着。
可以做一个类比。
我们买了一张从上海坐往北京的高铁票,那我们的路程轨迹,就是从上海出发,一路奔向北京。
由于这一段路程是固定的,所以就算身为乘客的我们,再怎么嘴硬,再怎么不愿意接受,依旧要北上,通往北京。
这,就是命运的轨迹。
这个世界有80亿人,注定就有80亿种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有我独特的人生轨迹,你有你独特的人生轨迹,他有他独特的人生轨迹。
我们都是在演绎着自己的剧本,过着独属于自己的一生。
谁也不比谁高尚,谁也不比谁牛逼,我们只是在坚强地活出自己,仅此而已。
05
写到最后
绝大多数人,要到五十六岁的时候,才能幡然醒悟,明白自己的命运轨迹走向。
也就是说,要到五六十岁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究竟买了通向何方的“车票”。而这张车票,只有去程票,而没有回程票。
也许,你吃到了时代的红利,顺利晋升中产阶层,如今衣食无忧,岁月静好。
也许,你只是基层的打工人,大半辈子都领着固定的工资,过着匆忙的生活。
也许,你无奈待在小县城里边,只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地活着,没有其他追求。
......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也许,有太多的可能,也有太多的无奈。
但是,有一点是能够确定的,不论我们拿着什么样的剧本,都要尽心尽力,去尽兴活一场,不负岁月光阴。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