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肿瘤医院新一代核素治疗病房正式启用

新沂河 2023-11-24 14:12:22

近日,临沂市肿瘤医院新一代核素治疗病房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临沂及周边地区甲状腺癌碘-131治疗一床难求的困境。临沂市肿瘤医院核素治疗病房是临沂市第二家规模较大的核素治疗病区,主要收治需要碘-131治疗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病区严格按照辐射防护相关法规标准布局,实行严格分区管理。

核素治疗病房开展的碘-131治疗可以对手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可能的残留甲状腺癌病灶或转移病灶进行“靶向”打击,明显降低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风险。此外,碘-131治疗有利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评估病情。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经过规范化综合治疗后一般可以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

临沂市肿瘤医院核素治疗病房具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等医学专家6人、高级职称等护理人员6人,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核素治疗病房开展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碘-131治疗甲亢及甲状腺摄碘率检查等多项诊疗项目。

用碘-131后的病人带有辐射,因此病房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了全方位给予患者优质舒适的住院体验,病房内配有空调、电视、WIFI等设施,提供了多种智能化、温馨化服务。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可视门禁管理患者的进出,还可远程在病房内巡检并为患者提供甲状腺辐射剂量、血压、心率等检测。此外,病区引入了医护患沟通新桥梁——多功能床边可视系统,患者可直接一键视频或语音呼叫医护人员,便捷化的操作让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更有效。患者端增设了增援呼叫,迅速直呼医护主机,方便护理人员迅速定位所需增援床位。可视系统中还植入了视频、音频等形式的病区宣教以及核医学健康宣教等内容,宣教中的文字内容可自行朗读,方便患者直接聆听。平板内含有部分影音、电子书籍等内容,可缓解患者的压力,放松心情。

据了解,临沂市肿瘤医院核医学发展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1974年,经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准,决定在临沂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科的基础上,组建临沂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所(临沂地区肿瘤医院),研究所人员为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全体医生和抽调地区有关医学科研人员组成。1975年,临沂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建设了放疗室、同位素室,安装了临沂地区首台60钴远距离治疗机、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等。1976年,临沂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开始临床使用同位素治疗甲状腺癌,并在临沂地区首次开展甲状腺吸碘131实验,是当时山东省较早开展此项实验的研究机构。

据《临沂地区卫生志》记载,临沂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同位素的应用,自1976年开始至1985年,已做甲状腺吸引碘试验9320人次,甲状腺扫描9320次,肝扫描4381次,开展了同位素敷贴治疗等业务。临沂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所(临沂地区肿瘤医院)开展的甲状腺吸131碘试验,甲状腺扫描,肝扫描,同位素敷贴治疗等,均填补了临沂地区的技术空白。

改革开放后,临沂地区肿瘤医院核医学发展,以现任核医学科主任鲍洪刚等人为代表的医学专家,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地进修学习,不断将核医学的先进技术引到医院。进入新世纪后,核医学科主任鲍洪刚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争取到了一台ECT,但受老院区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设置核医学科和核素治疗病房。但发展核医学的学习和研究一直没停下,鲍洪刚主任等人不断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地进修学习,熟练掌握了核医学发展的前沿技术。

临沂市肿瘤医院在搬迁新院区之前,便在新院区建设了高标准的核医学科,并引进PET-CT、SPECT等先进设备。2021年,临沂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开诊。今年6月15日,为提高核医学理论、临床及科研能力,加强核医学专业多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由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主办,临沂市肿瘤医院承办的“健康新征程,核医千里行”活动在临沂市肿瘤医院召开。会上,多位国内顶尖的核医学领域专家进行授课,搭建了一个信息沟通共享、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临沂区域内核医学诊疗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医院新一代核素治疗病房的正式启用,将同位素治疗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临沂市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是临沂市最早开始进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科室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成了省内一流的核素治疗病房和核医学专科门诊,培养了一支临床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大的高素质、高水平医技护团队。临沂市肿瘤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医疗理念,严格遵守临床诊疗规范、不断提高诊断质量,用精湛的医术和亲情的服务,为沂蒙老区百姓及周边地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