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职场的“内卷”真相:权力游戏与生存法则
明朝官场是一个典型的“内卷”生态圈:官员们面临着科举门槛的激烈竞争、党争派系的站队压力、皇帝监督下的绩效焦虑,甚至还有道德绑架的清官人设。张居正的仕途之路,正是从这种“内卷”中杀出重围的典型案例。
科举地狱模式:明朝进士录取率极低,张居正虽出身书香门第,仍历经多年苦读才在23岁时中进士,相当于现代“985卷王”的终极对决。
官场关系网:初入仕途的张居正在地方任职时,既要应对贪腐成风的行政体系,又要在严嵩等权臣的阴影下寻找上升通道,堪称“职场新人被PUA”的典型。
二、张居正的“反内卷”逆袭策略:从工具人到首辅的进阶之路
在明朝这个“996福报”常态化的职场中,张居正能从普通公务员跃升为内阁首辅,靠的不仅是“加班”,更是高效能、权谋术和改革力的结合:
1. 效率为王: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极速处理政务: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要求六部公文当日处理、三日回奏,杜绝拖延(类似现代OKR考核)。他甚至能在短时间内批阅大量奏章,让同事徐阶都感叹:“张学士非寻常人,精力可敌十人!”。
拒绝无效社交:不同于其他官员沉迷酒宴联谊,张居正直接通过改革成果吸引皇帝注意,用实力代替“舔领导”。
2. 权谋布局:从“工具人”到“规则制定者”
绑定核心资源:通过教导年幼的万历皇帝读书,建立“师生+君臣”的双重信任关系,相当于拿下“CEO导师”的头衔。
清理竞争对手:借“庚戌之变”后的危机,联合冯保等宦官排挤高拱,稳坐首辅之位。这波操作堪称“职场政变”教科书。
3. 改革破局:用制度对抗内卷
一条鞭法:将复杂的赋税、劳役合并为白银征收,既减少基层盘剥,又提高国家财政效率(类似现代企业流程优化)。
考成法:通过量化考核激励官员,把“躺平式公务员”逼成“绩效狂魔”。
三、现代“996打工人”能学什么?
张居正的逆袭看似依赖个人能力,实则暗合内卷生存法则。对今天被困在“996”循环中的人,有三点启示:
1. 拒绝“无效努力”,提升单位价值
张居正从不盲目加班,而是用考成法逼团队高效产出(类似现代“结果导向”管理)。职场人应警惕“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聚焦核心技能的不可替代性。
2. 用规则对冲风险,而非硬刚系统
张居正通过改革制度(如考成法)减少内耗,而非直接对抗既得利益集团。现代人可借鉴“利用规则上升”,例如用法律维权替代情绪化抗争。
3. 警惕“逆袭后遗症”:内卷的反噬
张居正死后被万历清算,改革成果毁于一旦,暴露了个人崛起与系统矛盾的必然冲突。今日“996福报论”同样面临制度性困境——过度压榨个体可能引发系统性崩溃。
四、结语:内卷时代,普通人的出路在哪?
张居正的故事告诉我们:内卷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内卷中迷失方向。他的成功源于将个人能力与制度变革结合,而非单纯“加班吃苦”。对现代职场人而言,与其抱怨“996”,不如思考如何:
提升认知维度:从“执行者”升级为“规则设计者”;
寻找破局点:用创新打破零和博弈(如张居正的税改);
设定底线:避免将自我价值绑定在单一赛道上。
正如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分析的“农业内卷化”——当边际效益递减时,盲目投入只会加剧危机。无论是明朝官场还是现代职场,真正的逆袭者,永远是那些用脑子而不是膝盖打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