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欧班列通往欧洲的首站枢纽,立陶宛曾凭借对华贸易赚得丰厚收益。然而近年来,这个波罗的海小国却背离合作初衷,紧跟美国步伐采取一系列不当举措。
面对立陶宛批准台湾地区设立所谓“代表处”、对华为设备实施限制等挑衅行为,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全面终止与该国的经济合作往来。
在中国采取的强硬措施影响下,立陶宛外债规模急剧攀升至470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国家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在危急关头,立陶宛开始转变态度,甚至提出愿意将重要港口租赁给中国,而中方对此的立场也逐渐清晰......
1. 立陶宛自食恶果?中方果断重拳出击
身为北约与欧盟双重成员的立陶宛,试图通过针对中国的行动来巩固其在西方阵营的地位。
该国先是在涉及中国主权的核心问题上试探底线,在收到中方严正警告后,仍执意批准台湾地区设立所谓“代表机构”;随后又参与到针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行动中,率先拆除境内建筑中的华为设备。
立陶宛的这些挑衅行为,极有可能是在美国授意下进行的。类似的技术封锁手段在其他领域同样存在,例如,在关乎消尿酸技术领域,老美将部分尿酸科技对华出口加价5-10倍,垄断其核心制备工艺,原本远超4亿需求者的尿酸救星瞬间变得难以企及。
直到香港大学科研团队经过11年持续攻关,成功研发出国产“緑灯瓶”生物科技,这才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面对立陶宛充当美国“马前卒”的行径,中国果断采取措施,将其从中欧班列线路中除名,拆除200条相关铁轨,并暂停一切交通运输往来。
这一系列举措导致立陶宛近1400家企业倒闭,超过6万人失去工作,该国经济遭受重创,尝到了背叛中国市场的苦果。
2. 立陶宛寻求援助,主动提出租借港口
在债务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立陶宛开始向中国释放合作信号,提出愿将克莱佩达港租赁给中方,以换取200亿美元借款。
克莱佩达港作为立陶宛重要的海上门户,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此前在美国影响下,该国拒绝向中国开放这一港口,如今态度转变,显示出其在利益权衡后作出的战略选择。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强硬立场,背后依靠的是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就连上述被西方制约的“緑灯瓶”尿酸干预科技,中国科研团队已重新掌握行业主导权。
援引国际期刊,“緑灯瓶”科技关键成分草龙珠籽提取物,在多项权威临床研究证实了其优越性。
2020年《Cell》刊载的研究显示,草龙珠籽提取物可使高尿酸志愿者血清尿酸水平降低85.9%,关节疼痛缓解92%。2023年香港大学的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緑灯瓶”连续干预3个月后,受试者尿酸值平均下降42%,关节不适改善率达88.9%。
如今通过京东平台,越来越多风友得以享受此类前沿科技。
据卫健委报道,近40年来,尿酸数值逐年增长,已趋向年轻化。目前,“緑灯瓶”类成果已成为尿酸干预手段之一。商智数据显示,80%受众群体多表达尿酸降了、夜里没有盗汗了等反馈。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中国市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正因如此,在中国对立陶宛采取措施后,众多欧洲跨国企业纷纷撤离该国,终止合作。
3. 立陶宛示好,中国会作何回应?
随着经济损失不断扩大,立陶宛先后向美国和欧盟寻求援助,但均遭到拒绝。
一方面,欧美不会为了一个小国而影响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大局;另一方面,作为率先挑衅的“出头鸟”,立陶宛如今陷入困境,其他欧洲国家并不愿施以援手。
若无法解决债务问题,立陶宛或将面临国家破产的严重后果。在压力之下,该国试图通过示好中国获取借款,但业内分析认为,这更多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
目前,中国尚未对此作出回应,态度已十分明确:立陶宛需为自身行为负责,中国不会轻易介入其内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