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4月上旬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以来,双方的进口关税加征都到了125%的水平线以上,意味着再买产品要付出多一倍的代价。不过美国媒体提及,很多人忽视中国和美国的关税冲突从2月份就开始了,2月和3月特朗普已经对中方的商品两次加征10%的关税,遭到了中国的反制;当时根据船舶监测数据、美国港口流量等数据推算,美国对华商品订购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中国的对外出口反倒是增加了一截;因为美企囤货等原因,对中国的进口数字也出现了短暂的增长,他们愿意承担这部分税率。

但这一情况到本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英媒《金融时报》日前发布报道称:根据集装箱追踪服务Vizion的最新数据,到4月中旬,从中国到美国的标准集装箱订单比一年前减少了45%,已经接近一半的数据。报道提及很多厂商选购其他国家的产品“暂时替代”中国进口,以解决燃眉之急;也有一些企业找不到替代的产品,只能先顶着145%的关税进口然后加价出售,利润大幅缩减。还有的企业为了完成之前的订单只能亏本进口然后按时交付,对于承担对华关税已经无利可图、但又找不到其他供应商的公司,也只能倒闭停业了。

金融人士表示,美国国内当前已经是“乱象丛生”,很多对华企业亏损严重,已经通过地方议员的渠道,层层加压到特朗普政府。也正是因为这些困境,所以美国才三番五次对外释放“准备对中国减税”“中美有信心达成共识”“中国和美国正在谈判”等消息,其中所谓的“中美正在谈”已经被中方辟谣。很明显这些消息就是为了稳固国内的恐慌情绪,对于特朗普来说,没有展现出来谈判任何诚意,但他的“对外态度”似乎非常积极。

此外,报道提及美国还打算继续和中国拖下去,因为特朗普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中国没有实质性的让步,那么美国就不会减免关税。同时中方要求美国取消所有关税,否则不进行谈判,就此形成了僵局。但接下来如果美国因为中国的供应链问题“撑不住”,特朗普还有一招:对紧缺的物资进行暂时免额外关税,让美国一部分火烧眉毛的企业从中国继续获得进口,以便他们还能对华继续博弈下去。

因为这一招特朗普之前已经用过一次,在4月11日为了防止美国科技企业供应链“闪崩”的情况,美国海关对中国的电子产品等多类名单物资暂停征收额外税款,让苹果等一批企业得以稳定供应链;所以预计接下来美国还会出台部分豁免名单,先让国内紧缺的企业减小压力。对此也有评论表示,特朗普的这个“新招”或许能让美国中小企业多撑一会儿,但对于中国管制的产品即稀土等物资,即便是美国开放进口也买不到;这才是让美企压力快要“爆炸”的根源,军工企业也已经库存见底,他们需要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