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前,我先透露两个看起来没有关联的线索,那就是俄乌和中美贸易战。
看上去的确不相关,但其实这两者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即它们都是特朗普试图解决的问题。
客观来看,现在的中俄都在和川普同志玩心理战术。
接下来我们浅浅聊一下。
先来说说俄乌战争。
早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他就不止一次放出豪言,说上任后将在一天内结束这场战斗。
当时,这番言论也是非常振奋,给他当选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结果呢?
上任三个多月了,战争结束了吗?
本月25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称,他在2024年竞选总统期间声称上任第一天结束俄乌冲突的说法,是“开玩笑的”,这一“承诺”只是象征性的表达。
不得不说,川普同志变脸戏法玩的很不错。
为了找回颜面,他接着表示,这件事必须有个了结。
对于怎么了解,何时了解,他也给出了相应回复。
特朗普表示,他认为时间并不算长,并提到自己才上任三个月。
“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如果(当时)我是总统,这场战争根本不会发生,”特朗普还说,“这是(前总统)拜登(时期)的战争,不是我的战争。
我与此毫无关系。”
可以说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商人果然就是商人,连回答都这么不要..脸。
当然,他并不是没有行动。
26日,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教皇葬礼期间进行了约15分钟的短暂会面,这是自泽连斯基此前在白宫与特朗普爆发灾难性冲突以来两人的首次会面。
会面结束后,特朗普和泽连斯基走下大教堂的台阶,泽连斯基的到来受到了人群的鼓掌欢迎,然后他们在前排就座。
当天,泽连斯基就表示,这是一次“非常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面。
而特朗普随后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猛批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继续轰炸,炮轰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许并不想停止‘战争’,只是在敷衍我。
这也是特朗普罕见地指责起了普京。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如果普京继续不答应结束这场战争,那么美国将继续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
然而,恰在特朗普公开批评普京的同时,4月26日,普京在莫斯科接见了特朗普派往中东的特使威特科夫。
据知情人士透露,会面结束后,俄罗斯新闻发言人私下表示,俄方可能会无条件地开始谈判。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很可能意味着普京经过内部评估后认为,对特朗普采取极限施压的策略已经可以逐渐放松了。
这些发展表明,俄乌战争的解决并不像特朗普想象的那么简单直接。
战争何时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似乎更多地受到普京的掌控和引导,而非特朗普的意愿。
德国媒体在4月26日报道中翻译了特朗普的言论,认为"普京似乎并不真心想结束战争,而是在故意拖延时间,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这种观点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
现在,我们又回归到了开头所说的俄乌和中美贸易战。
换句话说,如果俄乌事件是这样的表现,那么中美贸易战又何尝不是?
自从特朗普对中国征收重税以来,“变脸大师”川普可谓是反复横跳。
此前,苦等中方电话也不来的特朗普声称,中美之间已经就新的贸易协定开始谈判。
鉴于这一情况,美国在谈判期间不会再针对中方,也就是不会再针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
面对记者提问,他直言,白宫已经开始着手制定计划,以期在“不远的未来,大幅下调对华关税”。
然而,这话刚落地,特朗普又一改之前的妥协话风。
在参加罗马教皇方济各的葬礼之前,表示“如果中国不让步的话,那美国不会取消对华关税”。
当然,不管川普怎么说,中方电话也不会先打给他的。
因为,从情理与常规外交流程来看,中方与特朗普直接通话的可能性极低。
这并非是能力问题,而是基于外交策略与政治文化的理性考量。
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虽然时间不长,但实质上是一场意志的较量,双方都在观察对方是否先露出退让的姿态。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贸然由领导出面,都可能被解读为示弱的信号。
按照常理,外交谈判通常是渐进式的流程:先由技术官员和专家层面进行初步接触,理清问题,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待有了一定共识后,再逐步提升至更高级别的对话,最终才会安排两国领导人通话或会晤,为协议正式敲定背书。
这种"自下而上"的外交模式不仅符合中国的政治传统,也是国际外交中的通行做法。
贸然由最高领导人直接介入初期谈判,不仅会降低领导人的政治资本,还会失去谈判中的灵活性和回旋空间。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
那就是川普为什么总在反复横跳?
小孩子都知道,川普的话不能信,他那种随意发表评论的作风着实不妥。
但客观来看,中美关税这一块,目前的沟通渠道尚未完全中断,但绝不能被误解为官方层面的直接联系,更不能被曲解为中方主动联系特朗普。
笔者认为,特朗普现在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从目前情况来看,让局势再发展一段时间,或许也是有可能的,甚至有必要。
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个度。
我认为,商务部门可以考虑调查受贸易摩擦影响最严重的企业,从战略高度为这些企业提供适当补贴。
当然,这种支持不应无限期延续,关键在于找准转折点—即特朗普开始感受到实质性压力的时刻。
如何让他感到压力?
首先是美国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威胁到特朗普的权力基础。
其次,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削弱特朗普的底气。
因为特朗普为人自信甚至自负,只有当他的强势姿态有所缓和,谈判才可能回归理性务实的轨道。
谈判的时机与质量同样重要。
早谈不如晚谈,问题不在于是否要谈,而在于何时谈及谈判成果。
如果条件不成熟,那么暂时不谈反而更为明智。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在某些方面观点与本文不一致是正常的。
大家要文明交流,互相赋能。
感谢理解。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