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视角来看,焦虑症的根源可追溯至 “心神失守”。
中医所说的 “心神”,涵盖着人类的精神思维与意识活动,而心,则如同守护精神的坚固宅邸。一旦心神 “离家出走”,在外游离不定,人们便会陷入没来由的紧张、恐惧与不安之中。
为何心神会出现游离?
其一,体质环境差干扰心神。当体内痰湿积聚,或是火热之邪侵扰,上扰心神,就如同住宅外出现了噪音,心神难以安居,只能选择逃离。
其二,当心阳不足、心血亏虚,无法为心神提供充足的滋养,就像宅邸年久失修,无法给予居住者舒适的环境,心神自然也会 “另寻出路”。
此外,若心神过度兴奋、阳气亢盛,同样会导致其躁动不安,进而引发焦虑。

因此,中医治疗焦虑症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心恢复宁静,使心神重归安稳。
以一位 22 岁大学生的真实案例来说明。踏入大学校园后,他遭遇了严重的睡眠障碍,常常彻夜难眠。白天,他精神萎靡,内心始终被焦虑与忧郁笼罩。他身形消瘦,面色暗黄,不仅时常感到怕冷,记忆力也大幅减退,还伴有胸闷气短的症状。观察他的舌象,舌质淡、舌苔白,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
综合分析后判断,他的症状源于心阳不足,无法滋养心神,致使心神失养而游离。
针对这一情况,采用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的治疗方案。

方中桂枝、炙甘草温振心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浮小麦敛汗除烦,麻黄宣通阳气,石菖蒲开窍醒神,大枣调和脾胃。每日两次,服用 15 剂后复诊,患者的胸闷心慌明显改善,内心的恐惧也有所减轻,身体乏力感减弱。
随后根据病情调整方剂,并叮嘱他坚持运动。经过近3个月的持续治疗与调养,他的气色逐渐好转,焦虑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显著提升,虽偶有多梦,但已能自行调节,生活与学习也重回正轨。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心阳就像滋养心神的阳光,一旦心阳不足,心神就如同失去阳光照耀的花朵,难以健康生长,只能 “浮越” 在外。
因此,治疗焦虑症,既要调整体内大环境,也要重视让安稳心神。兼顾整体和部分,根据个体情况逐步巩固、对症施治,方能实现标本兼治,真正摆脱焦虑的困扰。
好文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