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生活里有些人,稍微有点成绩就鼻孔朝天,对人颐指气使;可还有些人,明明站在行业顶端,却谦逊温和,对谁都客客气气。这背后的差距,其实藏着一个关于认知和修养的大秘密——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懂得尊重别人。

主持人方家翊在直播时就感慨过,他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十几年,什么样的人都见过。那些没什么见识,刚有点小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最难打交道,交流时趾高气昂,优越感十足。但那些行业大佬,却都特别谦卑,对晚辈也很关照。就像《周易》里说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认知高的人,一言一行都透着骨子里的教养。

西方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苏格拉底和学生聊天时,有个乡下学生不停地炫耀自家土地广阔。苏格拉底拿出世界地图,先问希腊在哪,学生轻松指了出来。可当问到雅典时,学生找了半天才不确定地指了指。最后让他找自家那“一望无际”的土地,他只能尴尬低头。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这个学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眼界窄,才会盲目自大,他的优越感不过是源于无知罢了。

曾国藩刚到京城做官时,也满是傲气。觉得自己通过科举考试就是天之骄子,看谁都不顺眼。但和世家清流接触后,他才惊觉自己视野狭窄、格局太小。从此他开始谦虚向学,修身明理,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三体》里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真正强大的人,不会仗着能力就目中无人,而是温和待人。

电视剧《大染坊》里的陈寿亭,从一个小乞丐一路打拼成染坊老板。曾经他也抱怨命运不公,可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心态变了。对流民,他主动救济招工;对落魄的竞争对手,他提出合作;对交际花,他也给予尊重和建议。这份胸怀让他人脉广泛,生意越做越火。那些骄横的人,不管是“穷嚣张”还是“富嚣张”,本质都是认知不足。想要摆脱自大,就得把目光放远,多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苏轼自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就是认知的高境界。近代学者许第山,出身书香世家,在牛津大学学习,精通六国语言,27岁就在北大任教。可他为人却十分平易近人,和老舍初次见面时,一点架子都没有,还鼓励老舍出版了第一篇小说。他对所有人都真诚友善,扶老人上楼、帮流浪儿找住处、和卖菜大娘聊农事。正因如此,在战乱年代他去世后,家人也得到了朋友们的全力帮助。在认知高的人眼里,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有个年轻人向老者请教如何去除戾气,老者让他去观察流浪汉。一开始,年轻人觉得他们是自甘堕落;观察一天后,他发现其中有好吃懒做的,也有天生残疾、精神疯傻的。骄傲源于浅薄,愤怒源于无知。当我们见识不够,脑子里全是成见,就容易愤怒不平。想要戒掉戾气,就得打开视野,换位思考。
愿我们都能放下偏见,不以身份、贵贱、见识去评判他人。当你尊重善待他人,也会收获他人的善意与帮助。往后余生,让我们成为认知更高、更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这样的人生,才能更加顺遂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