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的戈壁腹地,一座总投资1.95亿元的煤化工项目正搅动着西北能源产业的格局。酒泉汇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进入投产倒计时——随着二期设备安装进入最后10%的冲刺阶段,这一煤焦油深加工基地即将撕下“试生产”标签,为区域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

走进玉门东建材化工工业园,汇海能源厂区内的钢铁巨兽正以惊人效率运转。一期生产线每天“吞”下550-750吨煤焦油原料,通过蒸馏、分解等工艺,产出沥青、工业萘等高附加值产品。技术总监刘效清称根据测算,一期满产状态下年处理量可达20万吨,而随着二期甲醇、乙二醇回收装置6月试车,产能将跃升至30万吨,年增效益1.5亿-2亿元。
这一项目将采用多级冷凝油气回收系统,能将有机废气处理效率提升至98%,而污水处理环节通过“化粪池+厂区处理+园区管网”三级体系,实现吨水处理成本控制在2.8元,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40%。更值得关注的是,二期建设的甲醇废溶剂和乙二醇提纯装置,可将生产废料转化为每吨超6000元的化工原料,可以实现“吃干榨净”。

汇海能源的突围,恰逢玉门市工业转型的关键窗口。作为甘肃规划的千亿级化工产业带核心节点,玉门东建材化工园今年密集推进1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390亿元。汇海项目的投产,直接打通“煤焦油-精细化学品-新材料”链条,其产出的沥青基特碳材料,已锁定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新能源电池厂商订单。而同期建设的志合新材料数字化工厂,更以全自动化生产线承接欧美300吨MCM特种材料订单,形成产业链闭环。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该项目背后是西北能源转型的深层逻辑——利用新疆、内蒙古输入的煤焦油资源,叠加玉门风光电制氢的绿能优势,探索“煤化工+绿氢”耦合路径。随着8月全国焦化行业“三废”治理峰会落地甘肃,这条戈壁深处的生产线,或将成为破解高耗能产业转型困局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