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些年轻人,还在谈“进厂”色变,被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压得喘不过气时,有位老板却格外的“叛逆”。
他舍得花一亿元包车费送员工回家过年,公开抵制996,怪不得他的工厂20年来没有一个员工主动离职,年收入高达226亿。
这位别人家的老板,就是申洲国际的掌舵人马建荣。

1965年出生的马建荣,是浙江绍兴人,绍兴人才辈出,周恩来总理、鲁迅先生都出自这里。
原以为这位60后老板指定是穷苦出身,其实不然,他的家境相当不错,他的父亲马宝兴13岁便戴着马毡帽闯荡上海。
后来凭借着自身的聪慧,被派往日本参观纺织工厂并接受培训,回国以后渐渐成长成了行业专家,还解决了上海纺织业棉毛衫松弛和缩水的难题,就这样一路做到了上海针织二十厂副厂长。

所以马建荣小的时候,家境条件一直是很优渥的。
马建荣这孩子什么都好,脑子灵活、爱说爱笑、嘴又甜、又懂事,弄堂里的男女老少都很喜欢这孩子,
只可惜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学习,13岁就辍学了。
这情况要是换作一般家长,指定得急的跳脚,然而马宝兴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并没有因为这是苛责儿子,而是大手一挥,把马建荣安排到了工厂里做工。
就这样,马建荣成了纺织厂里最小的“工人”。

1985年,宁波要开始筹建北仑区,大量的征地导致当地无业人口激增。
未解决就业难题,政府联合伤害针织二十厂和外资企业,成立了宁波申洲织造公司,并邀请马宝兴担任副总经理。
马宝兴当时只提了一个条件:把孩子的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并让他们进场当工人。
得到应允后,马兴国便带着全家搬到了宁波,马建荣进入工厂针织和编制部门。

然而刚到工厂,父子俩就傻眼了。
原来工厂资金没到位,连厂房建设费都没还清,没钱、没人、没市场,这可咋开工?但是全家都已经搬过来了,既然退路已断,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于是乎,马宝兴一边跑遍宁波,到处拉投资,一边请上海的老师傅过来培训工人,马建荣则跟着父亲学管理、跑生产。
那个时候,中国纺织厂大多都是扎堆做低端产品,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利润也是少得可怜。

父子俩一看这景象,决定剑走偏锋——瞄准日本高端市场,专做幼儿成衣。
1992年,公司刚有点起色,马建荣就被派去日本拜访客户,当他正端坐在吸烟室抽烟的时候,日本代表突然问:“这批衣服一冲水就掉色,怎么回事?”
马建荣瞬间紧张到后背发凉,他在父亲的讲述中得知,日本人对质量要求相当严苛,这次如果搞不定,说不定整个日本市场都要黄了。

那几天,马建荣是茶不思饭不想,觉也睡不着,蹲在工厂反复琢磨,势必要找出问题出在哪里。
最后他一咬牙,把所有不合格的产品付之一炬,信誓旦旦的向客户承诺:“以后绝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
这股子破釜沉舟的劲儿,反而让日本客户看到了诚意,申洲也渐渐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

1997年,马宝兴正式卸任,马建荣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公司,本以为老人退位、年轻人接棒,会带领者申洲更上一层楼。
没想到的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日本市场一片萧条,大批订单取消,厂里瞬间变得人心惶惶。
就在这个时候,优衣库抛来了一个“烫手山芋”:35万件订单,20天内必须交货!
这单子,让马建荣进退两难,接吧,可能会因为违约赔到破产,不接吧,工厂也要撑不下去了,于是马建荣咬紧牙关:“干!”
那段时间,马建荣像一个打仗的将军似的,天天守在生产一线。

工人三班倒,他也跟着熬夜,困了就用凉水洗脸,饿了就和工人们一起随便扒拉两口饭,终于,赶在最后一天,将订单如期交付给客户。
这一战打得拼命也打得漂亮,从此优衣库成了申洲的长期合作伙伴,耐克、阿迪也陆续被吸引了过来。
马建荣能成功,不仅仅靠的是毅力和运气,更是超前的眼光和魄力。
当时,大多数工厂都选择做OEM(来料加工),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利润低得可怜,完全是被客户牵着鼻子走。
马建荣上任后,果断带着申洲转型ODM(设计、生产全包),从织布、染整到印花、缝制,把整条产业链牢牢抓在手心里,这样以来,不仅能赚更多钱,还能自己定价,彻底摆脱了“低端代工”的帽子。

别人忙着炒房赚快钱时,马建荣却一门心思砸钱高技术。
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申洲赚了3000万,他转头就拿去建了污水处理厂。
那是身边人都笑他傻,搞生产就搞生产呗,花钱处理污水干啥?
可他却说:“做企业不能给社会添麻烦!”
2005年申洲上市,拿到了9亿元融资,他有一股脑的全部投入了设备升级,把所有的老旧机器换成了国际顶尖设备,中间有一次还被坑了,花了280万美元买了个拉毛机,回来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没法用。

不过他还是坚持引进、投资各种先进设备,坚持开拓市场,最后,换了新设备的工厂良品率大大提升,不仅收回了成本,一年还厂里剩下了6000万的支出。

好日子没过多久,2008年,马建荣又赶上了次贷危机,纺织业哀嚎遍野。
宁波工业化程度高,纺织业作为低端产业,竞争力不足,再加上劳动力短缺、人民币升值,申洲也一度陷入了困境,
那个时候,走投无路的马建荣甚至想卖掉公司去造船、开宾馆。
好在有了想法后他并没有着急付诸实践,而是带着一个小团队亲自下场,跑遍了河南、四川十五六个县城去考察劳动力,甚至还跑到了东南亚去了解投资环境。
最终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纺织业的优势,20年内无人能敌!

申洲国际越南德利工厂
这回考察,算是给马建荣吃了颗定心丸,他回来之后再次豪掷4亿元扩大生产、高技术改造,还推出了自有品牌Maxwin,渐渐地,生意便好了起来。
信息来源:潮新闻客户端2023-04-04,申洲国际是个大“地瓜”:一家“代工厂”是怎么做到全球最大的?

那么马建荣除了在决策和行动力上充满魄力和前瞻性,在对待员工这方面,他也是叫人刮目相看,在996盛行的今天,马建荣的工厂却能做到20年无员工主动离职,这对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个奇迹。
他到底是咋做到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员工当人看。
马建荣常说:“员工能在公司干一辈子,那才是老板最大的福气。”

在申洲,没有“996”那一套,每周的双休是雷打不动,有一年春运期间,车票一票难求,好多员工都因此回不了家,
马建荣看到这情况,直接包下大巴车,浩浩荡荡的将一万名员工悉数送回了老家过年,这样体恤员工的老板,员工干着心里也是暖的。

除了这样的暖心举动,马建荣对员工的好是实实在在的。
再申洲的员工,工资普遍要比当地同岗位工资高出35%,他还给员工提供免费食堂、福利住房等一系列待遇。
在宁波总部的楼上“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这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越南的工厂更是破天荒头一遭地给员工装上了中央空调。
别的工厂劳资纠纷不断,申洲的纠纷率却低到万分之一二。

去年四月份,马建荣决定从7月份开始,给员工涨10%-15%的工资,用他的原话说:
“要让每一个员工,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企业效益提升了,首先要让员工有获得感。”
他甚至将这种行为比喻成“家和万事兴”,可见在他的思想里,早已将员工看做了家人一般去对待。

信息来源:央广网2024-04-26,申洲集团马建荣:“今年7月将给员工涨薪10%-15%”

今天,申洲国际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针织服装制造商之一,年营收突破226亿。
马建荣用行动证明了,企业真正的成功,不只是规模和利润的增长,更是人与人之间信任与温暖的积累。
他没有跟风“压榨式管理”,而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劳动者的价值,才让申洲成为了同行眼中的奇迹,也让无数员工心甘情愿地将青春与梦想托付给了这座工厂。
或许在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从马建荣身上看到另一种成功的可能——不是靠拼命压榨,而是靠彼此成就,共同奔赴更远的远方。
对员工好的企业 员工都爱 就是像于东来这样的企业家太少了
不错。善待员工。员工才能更认真
中国太需要良心企业家啦[点赞][点赞][点赞]
别人家的老板,就服你。[点赞][点赞][点赞]
不知道为啥,中央媒体,国家所谓的主流意识,不宣传这些人
宁波版的于东来
中国太缺这样的好老板了
还是马克梦想的故事讲得好一点[笑着哭]
我们厂费品太多,,原因大家都明白。其实有的老板扣的那些远远不及浪费大。
把员工当家人,员工才会把厂当自己家,员工越干越有劲,这才是做好企业的发展。[点赞][玫瑰]
这文章写的,马兴国是谁?
老板把员工当家人,员工才会把工厂当自己的家,良心的企业家才能让员工不愿离开企业,中国好老板!
马董事长,我也想来打工[祈祷][祈祷][祈祷]
周总理什么时候成绍兴人了啊。
申洲国际厂都要走了
胡说八道
胡说八道
这牛吹的[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马宝兴,马兴国,马建荣这到底是几个人啊?
信誉对于很多老板来说只有面对客户和银行的时候才有,面对员工就是老子说了算,这是很多老板的心里话
感觉很低调不是不宣传,最怕树大招风
申州国际,早闻大名,不知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