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真正意义统一的国家-秦国,它的统一一定意义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延续根基的重要作用。其实不管哪个国家完成大统都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一个国君就能做到的,这里面需要一代代君王付出心血,同样需要各位文韬武略的人才协助君王治理国家才能做到,这个道理对于秦国来说同样适用。所以秦国完成大统大约经过二百年的时间,足够看出,不论何时完成这种大业是多么的艰辛。
秦始皇画像
俗话说,江山易打却难守。对于完成统一天下的秦国来说,秦始皇同样在担忧着如何守住这片打下的江山。其实,不论何时,在朝堂上都会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保守派,一种是创新派。保守派当时是支持国家继续延续旧的规章制度治理国家,而创新派则支持君主开创新的管理制度,打破旧秩序,颠覆之前人民对政权的认识。
在经过一番争论后,秦始皇最终还是采取了创新派的建议,开启一种全新的政治管理体系。秦始皇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若是继续采取之前的管理制度,也许目前一切安好,但是数年数代以后,又会陷入一片混乱的局面,无法管理,可能最终国家又会走向灭亡。此时,皇长子扶苏是创新派的有力支持者,虽然还未册立太子,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太子非他莫属,只是时间的问题。
扶苏雕塑
人生总是充满戏剧化可是老天总是喜欢开玩笑的,当你认为板上钉钉的事时,总会发生戏剧性的转折。其实父子俩的矛盾源于焚书坑儒,。秦始皇派扶苏跟着蒙恬在军队历练,当扶苏听到这个消息时,不顾众人反对,连夜赶回都城面见秦始皇想阻止此事。
很多事情我们认为是巧合,其实它只是提前为某些事埋下伏笔而已。扶苏此次回宫,正是为了以后的宫廷变故埋下伏笔。自秦统一后,渐渐的朝堂生出了派系,以皇长子扶苏和蒙恬算是一派,而李斯算是另外一派。
众所周知,秦国的法律极其严明,但是这种严政其实对于战争时代是适用的,如今秦国完成统一,应该放宽政策,让百姓从战火的纷争中走出来,安居乐业。但是秦始皇担心那些蠢蠢欲动的旧势力,所以暂时不敢改变政策。就这样,这件事被搁置不论了。
李斯主张严政,而扶苏是主张宽政的,这明显两个派系出现了政治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赵高胡亥假传圣旨逼死皇长子的事情。就这样,扶苏被赶出皇城,去了军队,此事当然在朝堂上引起很大的争论,在大家眼里,扶苏就是太子,未来秦始皇的接班人。只是此时秦始皇的做法,让大家迷惑不已。
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得到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秦始皇表面把扶苏贬去了军队,实则是提升了他的地位。这样扶苏不仅有一个皇长子的身份,还多了一个监军的身份。蒙恬是秦始皇最重视的军事主力,把扶苏派到蒙恬的身边,其实是在向大家表明扶苏的重要性。
在那个时期,其实军队一般很少有监军这个职务的,因为打仗都是听率军的大将的,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表明了大将的权利。而此时,秦始皇授予扶苏监军的身份,其用意就是帮助扶苏在军中建立更大的威望,为日后的继承大统奠定地位。在秦始皇的心里,他最在意的还是自己的皇长子。
其实跟所有人一样,大家对自己的一个孩子是充满各种期待的,一代帝王秦始皇也不过如此。
扶苏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