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名誉维权律师|从流量断崖到胜诉翻盘:老牌拍卖行的逆袭战

周文海律师 2025-04-30 10:19:21

社会的良性运转离不开企业、机构与个人的共同担当。尤其对企业而言,诚信不仅是立足之本,更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信任,以开放态度接纳合作选择。然而,互联网的匿名性让部分人将网络视为“法外之地”,通过捏造事实、冒充客户等手段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严重破坏市场秩序。这种扭曲的竞争手段不仅损害企业声誉,更侵蚀社会信任的基石。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1)

案例:一场由同行诽谤引发的企业保卫战

来自河南驻马店某城唯一一家拍卖公司深耕行业十年,凭借专业服务和透明流程,不仅赢得本地客户信赖,更吸引邻县客户慕名而来。然而,这家企业突然遭遇诡异困境:连续两个月客流量断崖式下跌,经营濒临危机。老板几经排查,偶然在知乎、小红书等平台发现大量匿名“避雷帖”,直指公司名称与法人,虚构“收黑钱”“虚假拍卖”等不实信息。

随即,老板联系到了我们律博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通过披露、诉讼等,最终揪出幕后黑粉,并获得了赔偿,具体维权行动关键节点:

1.取证固证:老板迅速截图、录屏保存诽谤内容,委托律师申请平台披露发帖人实名信息。

2.锁定源头:经实名追溯,发现诽谤者竟是邻县同行。对方因服务差导致客户流失,便企图通过造谣抢夺市场。

3.法律制裁: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名誉损失、精神损害及误工费共计10万元,并要求其公开道歉。案件胜诉后,公司客流量逐步恢复,口碑更胜从前。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2)

企业网络维权实操指南:五步捍卫合法权益

若遭遇匿名诽谤,企业需果断采取以下措施:

1.证据固化

立即对诽谤内容(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公证保存,使用“时间戳”“存证云”等工具确保证据法律效力。

2.律师介入

委托律师向平台发函,要求提供侵权者注册信息(依据《民法典》第1195条),必要时申请法院调查令。

3.平台投诉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向平台提交侵权举报,要求删除不实信息并限制账号权限。

4.司法诉讼

以“名誉权纠纷”立案,主张赔偿损失及公开道歉。若诽谤导致直接经济损失(如客户解约),可申请第三方审计报告作为索赔依据。

5.声誉修复

胜诉后通过官网、媒体公布判决书,联合行业协会发声,重塑公众信任。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3)

给创业者与年轻一代的忠告:竞争有道,基业长青

1.摒弃“黑公关”思维

恶意诋毁或许能带来短期利益,但一旦败露将面临法律严惩与行业封杀(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明确禁止商业诋毁)。

2.修炼“硬实力”内核

客户流失的根本解药是提升专业度与服务标准。案例中邻县同行若优化自身流程,本可避免客户流失,而非诉诸歪门邪道。

3.善用法律武器

遭遇不公时,冷静取证、果断维权,法律永远是诚信经营者的坚实后盾。

律博名誉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4)

律博维权卫士周文海律师还建议道:互联网绝非道德洼地,匿名面具更非作恶通行证。唯有以诚信筑牢根基,以专业赢得市场,以法律捍卫权益,企业方能行稳致远,为社会注入更多正向能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