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足先登(jié zú xiān dēng),也作“捷足先得”“疾足先得”,原指脚步快捷者先登上高峰;比喻行事迅速能够先人一步得到所求。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蒯通,本名蒯彻,秦末广阳郡范阳县人(今河北定兴固城镇)。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建立张楚政权后,派武臣北上扫荡赵地,蒯通趁机游说范阳县令徐公投降武臣,又劝说武臣厚待徐公,其他人见到徐公投降被厚待,自然也就不会抵抗了。
在蒯通的辅佐下,武臣很快便平定了赵地三十余城,并在张耳、陈馀的劝说下自立为赵王。之后,武臣派遣部将四面扩张,而他自己却开始有些醉心于享乐,蒯通见此情形,知道武臣难成大事,遂再次归乡隐居,而武臣则在不久后被部将李良所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成为诸侯联军统帅,他听说了蒯通的大名后,派人以爵位和封地前去招揽。然而,当蒯通得知好友安其生曾多次为项羽出谋划策但皆未被采纳后,他意识到项羽同样难成大业,遂对项羽的招揽予以了婉拒,继续选择了隐居。
直到“楚汉争霸”时期,韩信率军北上开辟第二战场,在攻灭西魏、代国、赵国和降服燕国后,又奉命率兵东进攻齐。然而,韩信率兵东进后,才得知刘邦已派郦食其前往齐国劝降,于是停兵于齐赵边境,蒯通得知消息这才再度出山,劝说韩信发兵东进,最终攻占齐地,但也导致郦食其被烹杀。

韩信占据齐地后,面临腹背受敌的项羽先是派项佗、周兰、龙且率兵攻齐,但却在“潍水之战”中遭遇惨败,不得已项羽又派武涉前去劝说韩信归楚,在武涉劝说失败后,蒯通趁机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
实际上,刘邦从未真正信任韩信,在派其率兵开辟第二战场的同时,又通过掺沙子的方式,牢牢掌控着人事任免权,韩信手中兵力不少,但曹参、灌婴等中高层军官却几乎全部出自刘邦嫡系,这使得韩信的军队从未真正脱离刘邦掌控。此前,刘邦虽然迫于形势封韩信为齐王,但随即又任命齐受和傅宽为齐国左右丞相,以分化韩信的权力。

何况,齐地虽然富庶,但毕竟刚刚才被平定,韩信的统治并不稳固。因此,思虑一番之后,韩信最终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
蒯通劝说失败,遂以患疯病为由,脱离韩信再度隐居。后来,韩信跟随刘邦击败项羽,刘邦称帝建国后,册封韩信为楚王,但不久韩信便被人告发谋反,刘邦则用陈平之计,将韩信逮捕后废为淮阴侯,并将其迁居京城。
汉十年(前197年)九月,统领代、赵两地兵权的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以太子刘盈留京监国,由皇后吕雉、相国萧何辅政。

次年正月,韩信因为家臣犯罪意图将其处死,家臣的弟弟于是上书吕后,告发韩信意图谋反,并表示陈豨之所以反叛,就是韩信挑拨所致,韩信还曾与陈豨约定,一旦陈豨造反,韩信将在长安为内应。而且,韩信已经与家臣商议妥当,将在夜里假传诏书赦免京城罪犯和奴隶,将他们武装起来袭击太子和吕后,趁机夺取京城。
吕后想到韩信被废以来的种种表现,怀疑韩信确实怀有反意,遂在相国萧何的帮助下,将韩信诱入长乐宫处死,并夷灭三族。

韩信被杀之前,回想到当初蒯通的话,愤然说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今日果真被这宵小之辈所害,当真是天意啊!”
刘邦平叛归来后,吕后将韩信的遗言告知了刘邦,刘邦遂命齐王刘肥抓捕蒯通送往京师。蒯通被押至长安后,在朝廷的审问之下,不得不交代了当初劝说韩信自立之事,得知事情原委,刘邦怒斥道,“你为何教唆韩信谋反”。
蒯通回答道,“虽然确有其事,但正因韩信没有用臣的计策,所以现在自取灭亡了。如果他当初用了臣的计策,陛下又怎能诛灭他?”

刘邦闻言大怒,下令将蒯通烹杀,蒯通却是全然不惧,继续说道,“秦朝统治崩溃,崤山以东大乱,异姓同时起兵,英雄豪杰如乌鸦一般聚集。秦朝已经失去了‘鹿’,天下人共同追逐,只不过才智高绝、动作敏捷之人率先得到罢了。
盗跖的狗之所以对尧帝狂吠,不是因为尧不仁,而是狗本来就要朝主人以外的人狂吠。当时我作为韩信谋士,自然要为韩信考虑,如今作为陛下的臣子,当然只能忠心于陛下。况且,想要夺取天下的人太多了,只是力量不够罢了,您能将他们全都烹杀吗?”
刘邦闻言,认为其所言有理,这才熄了胸中怒火,赦免了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