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棒磨成针”遭孩子批为“毒鸡汤”:智慧育儿应对策略

世界属于劳动人民 2024-03-31 18:42:45
1.从教育学角度分析儿子的观点

a.小孩通常思维直接,注重实效。在他们的认知中,问题往往有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因此,儿子听到老奶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磨铁棒时,他可能会觉得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不够高效。

b.小孩对于资源的价值往往有直观的感受。他们知道物品可以交换,而且通常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立即满足需求的方式。因此,在他看来,铁棒作为一种可以交换的物品,其价值应该体现在它能够换取的实用物品上,而不是被用来进行长时间的磨制。

c.随着小孩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逐渐从直观、感性向抽象、理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和故事提出疑问,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他提出卖掉铁棒买针的想法,不仅是对故事的质疑,也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儿子的观点

a.即时满足指的是人们追求快速、直接的满足感。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结果和回报。儿子可能受到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认为直接卖掉铁棒去买针是一种更加高效和直接的方式,能够迅速满足获取针的需求。

b.心理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某种结果或事件的主观期望。在儿子的视角中,他可能认为老奶奶直接卖掉铁棒去买针是更符合逻辑和效率的做法,这反映了他对于快速、直接解决问题的心理预期。这种预期可能受到现代社会追求效率、便捷性的影响,使他更倾向于选择简单、直接的方式。

c.认知固化是指个体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观念或偏见。可能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接触到的信息和教育方式使他更倾向于追求效率和直接性,而忽视了一些非直接路径的价值和意义,使他认识到卖掉铁棒去买针才是有效、有意义的方式。

3.从成年人的角度分析《铁棒磨成针》故事:

这个故事所传达的并非仅仅获得针这个结果,而是磨针的过程,这个过程强调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帮助我们克服难关、实现目标的关键。

因此,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并非“毒鸡汤”,而是一种精神传承和文化教育。

4.多思考、多批判

甚麽是创新?创新就是不甘守成与重复,不怕风险与失败,不尚空谈与陈规,勇于开拓新的世界,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勤于发现、发明与创造,善于把新的思想变为新的事物。

没有批判、没有质疑,哪里來的创新?

我们应该鼓励小孩多质疑,希望他们能够质疑并推翻现有的技术和理论,让科学技术更上一层楼。

现在属于我们,未來属于他们,我们更应该包容、鼓励他们多尝试、学习。

只要不是胡闹,又有何妨呢?

求求点个关注、赞同【谢谢】。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比心】。

0 阅读:11

世界属于劳动人民

简介:有关必回!!!家有一只小公主👸🏻 分享日常生活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