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黄河建设——中华民族伟大传承的历史之思

传统文化学者黄海涛 2023-05-23 14:25:5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需要重视文化黄河的建设

文|黄海涛(文化学者)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华民族伟大传承的历史之思,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课题。

三年过去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沿黄九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黄河战略的落实,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其中对黄河文化生态的认识和提炼,要求我们从历史渊源、精神标志、当代价值的学理、道理、原理、哲理多维度给予回答。

一.黄河生态体系的多样性,是我们认识黄河的根本。

1.黄河生态体系的多元一体。

黄河流域生态的本质构成是自然生态黄河、政治生态黄河、文化生态黄河、经济生态黄河,整体构成了一个黄河发展的多样化生态结构和体系,多角度认识黄河、保护黄河、利用黄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福炎黄子孙的必要功课。全面认识黄河生态体系,要讲清楚黄河生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一方面,讲清楚黄河生态是中华民族身份的确立和民族文化主权的宣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性格。另一方面,对多元一体黄河生态的揭示,就会给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政治主张的世界话语权和历史文化基础,及其内涵的自然观、宇宙观与世界观作出合理合法的背书。合法性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合理性解决了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黄河文化属于大河文明(农业文明),黄河文化农业文明的标志是位于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黄帝在河南新郑的建政立业,标志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独特的中华文化类型的确立。它以其特有的内涵,纵向赓续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横向凝聚了全球炎黄子孙的心灵归属和精神寄托。2、黄河生态体系的多重属性。从黄河政治生态上看,黄河国家战略的推动,本身就是国内最大的政治。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关系上,它不仅仅是一种人类之间的合作,它同时是一种国际关系当中的政治表述。尤其是后发的代表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对人类发展、对世界格局的贡献上,要有我们的政治话语权,这个话语权的合理性、合法性,都建立在黄河生态整体发展提供的有效经验基础之上,尤其是建立在对黄河人文历史的认定之上。因此,黄河生态在国际上又具有了政治含义。从黄河经济生态上看,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生存与发展基地。黄河生态的经济发展成功了,中华民族才得以延续至今。所以黄河生态的经济含义、特别是当今黄河流域的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战略意义。从黄河文化生态上看,黄河儿女是5000多年世界上唯一连续不断繁衍生息的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身份和文化标志的确立,既是延续黄河生态的命脉、文脉、国脉等精神文化基础,也是新时代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文化根基。从黄河自然生态上看,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滋养了中华民族的前世今生。黄河生态自然环境的治理,是历朝历代都极为关注的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治理、开发、利用黄河自然资源,给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而且,黄河文化的产生,依赖于气候、地理环境形成的浅表地理资源以及相对应的天体物候构成,也就是说黄河文化派生于黄河的自然资源禀赋。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的概括。既然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属性,而且所有这些都是以自然生态黄河和文化生态黄河为基础的,那么在这里我们提出要高度重视“文化黄河”概念,是为了更好地在文化生态领域里培根铸魂、凝神聚气,提炼黄河流域文化大发展新的时代价值。

二、文化生态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1.黄河文化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人对黄河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早在中国革命时期就已经有论断了。1948年3月,毛泽东在吴堡县川口面对黄河说道:“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这标志着黄河文化已进入到民族战略思维的维度。新中国建国初期,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外出考察的就是黄河,强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关于治理黄河的伟大号召。此后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由安澜河目标升维为幸福河目标,并提出了黄河文化战略在新时代的打开方式和展开路径,打响了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发令枪,标志着黄河文化已进入到国家战略思维的维度。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议和领导人的多次讲话中,我们看到“黄河文化战略”由精神理念、到战略目标、再到实施工程、最后到成果验收,一步步在具体推进深入,现在已到第三步“实施工程”阶段。2.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黄河的建设黄河生态的基因和历史记忆告诉我们,黄河生态是天人合一的有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逆天的、破坏性的、过度地开发利用,一切都是在合理的逻辑和范围内进行的。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化过度开采以及对资源匹配的不平衡和浪费,造成了黄河流域生态的破坏。黄河生态内部结构体系彼此依赖、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所有这些都是以自然生态黄河和文化生态黄河为基础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完整准确地讲黄河生态,万万不可少了文化生态黄河。这一点是决定性的,文化生态的分裂是造成所有生态分裂的根源。因此说,对黄河生态的开发,要向文化深水区挺进。从历史发展的本质上看,从国家和民族战略纵横的施展上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相匹配的文化赋能和划时代文化体系的支撑。与时俱进的历史和社会逻辑要求,新时代的文化黄河,在旧时代的黄河文化根基上,在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必然诞生新的内容、形式与活力,形成新时代文化黄河的体系。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和系统上看,不论是自然生态的治理还是人文生态的打造,策划方案、目标、路径、赛道、流程、步骤、人财物的准备、时间、地点、人物、任务、节点、节奏的落实,都离不开文化黄河提供的历史经验、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理论保障。文化本身就是生态和高质量的标的和工具。中共十八大制定了文化大发展的国策,因此文化确立了国家战略发展路径、赛道的主导地位,文化大发展成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经济。这是推动文化黄河发展的合理性、合法性的基本逻辑动因。文化黄河的要素资源,是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和基础。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标的和工具是辩证统一的。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脉,文化黄河源远流长,文化基因、文化生态、文化人才、文化资源,对国家政治、经济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操作等的落实,具有重大意义。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黄河建设1.关于“第四条黄河”的建设新中国建立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这“三条黄河”的建设,为黄河治理和各项决策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为解决黄河的自然生态问题,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们看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着深刻的文化问题。文化黄河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身份的确立,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合理性、合法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载体和工具,是赓续中华民族基因的精神血脉。因此需要大力开发人文生态的“第四条黄河”,即文化黄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持久的文化支撑。从地理上看,文化黄河的影响力广泛。目前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历史上黄河下游由于频繁改道迁徙,还曾流经今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6省市。可以说,黄河流域加上黄泛区辐射了大半个中国。从文化的建立和构成来看,文化黄河是中国古代开发最早、发展最快、成果最发达的地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科技文明等,都是在这一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黄河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连续性最强,在5000多年的多数时间里都具有中心位置,并起到主导作用,黄河是中华文明之龙的“头部”,又是肇始中华文明的“根部”,可以说文化黄河是古代中华民族得以领先世界的摇篮。因此文化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根部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的头部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中心文化。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起文化黄河的“根部意识”“头部意识”“中心意识”。从文化的发展上看,文化黄河是中华文化中的根源文化、核心文化、主干文化的策源地和立足地,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根和魂。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黄二帝和蚩尤,在黄河流域开创了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开辟了中华民族绵延5000多年的道路。中国历史上八大古都中的六大古都,都在黄河流域范围之内,形成了中国古代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文化黄河不仅仅是地域文化,它还是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与中央文化。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目标,文化黄河代表着高度,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代表着深度,黄河全流域治理代表着宽度,黄河国家战略利民惠民的目标代表着温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策划的战略性,规划的战役性,操作的战术性,都要求文化黄河发挥出巨大的能动性。

2.沿黄九省的文化黄河大开发黄河流域目前的经济基础是处于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相似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基础,共同的文化期盼和幸福追求,以及大一统的民族共同体,尤其是5000多年炎黄子孙的文化黄河认同感,给黄河流域万众一心、齐心协力打造文化黄河,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时代要求。文化的资源要素决定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人文基础和对自然的开发的着力点,以及经济的发展成果。有了人文,就有了统一的意志与行动,文化黄河就形成了文化流、经济流、人才流、文旅流,也是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幸福流,进而形成了文化黄河的经济带、文化带,用文化黄河的软实力,讲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沿黄九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共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整合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打造文化黄河,客观可行,势在必行,志在必行。沿黄九省的历史文化资源、思想根脉、文旅文创素材,是讲好文化故事、开发文化产业的原料。黄河上中下游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各自在其特有的山川风物下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谱系、文化特色,丰富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黄河流域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脚踏实地考察梳理,摸清家底,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突出特色,建成文化生态廊道、文化生态旅游区和文化生态产业联盟。保护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乃至整个生态的特色,发展文化黄河的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消费等文化业态,推动文化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传承好、耕耘好文化黄河。

(作者简介:黄海涛,文化学者。电子信箱:kwtzh@163.com)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