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怪事还真不少,上班划水摸鱼见得多了,可这光天化日之下在会议室里上演“激情戏”还被同步直播到大屏幕上,这可真是开了眼了。
前阵子,安徽铁塔那档子事儿,男子身穿黑色衬衫,女生穿着一件白短袖,两人的激情表演直接让现场的工作人员炸开了锅。
这对“情侣”到底是谁?他们为何会在这样的场合上演这一幕呢?
安徽铁塔不雅事件后续
24号上午,在安徽福建铁塔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准备一场会议,可谁知,屏幕上的画面毫无征兆的转换了,原本的会议议程没有了,跳出来了另一个会议室的监控画面。
画面里,一男一女搂在一起,亲得那叫一个往我,动作激烈,完全沉浸在了二人世界里,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直播主角”。
这个场面一出现附件铁塔那头指挥调度中心的几十号人瞬间石化了,被眼前的画面震惊住了,随着寂静的过去,有人憋不住笑出了声,同时也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哄堂大笑。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怎么就流传出去了呢?
据说这个画面并不是某个角落里的内部小插曲,根据后面传来的消息声称,因为技术上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这个本该内部留存的监控视频,接入到了整个视频会议的直播系统。
要知道,全国好几个分会场,成百上千号人,这下子直接来了个“同步观赏”,直接火出圈了。
随着这件事情在网上传开,在网友们的深挖之下,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那对在镜头难舍难分的男女主角,确实是安徽铁塔公司的员工。
说起安徽铁塔,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单位,它可是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运营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国铁塔在安徽的分公司,妥妥的国企骨干。
这种公司,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家大业大,资产雄厚,据说就光在安徽的固定资产就高达上百亿,能在这种地方上班,那可是捧着“铁饭碗”的,福利待遇也绝对是排得上号的。
可谁又能想到,也正是在这么一家通讯基础设施领域顶着国企光环的大公司,却因为两个员工在会议室里的不当亲密行为,直接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自从这件事情在网上曝光之后,这就已经不单是个人行为的问题了,而是公司脸面的问题,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公司领导看到这样的一段视频被直播,那脸都不知道黑成啥样了。
事情一出,安徽铁塔的反应倒是非常迅速,当天就成了调查组,25号官方通报也随之发出。
根据通报确认了涉事的两人都是公司员工,地点就是公司的会议室,称这两人的行为已经“严重背离了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员工行为规范”,决定给予停职检查处理,并且对此事造成的社会不良影响表示“诚恳道歉”。
可是这份通报并没有让舆论平息,反而让网上的议论更加旺盛,不少人觉得“停职检查”这个处分太轻了。
但不得不说,“铁塔”虽然没有塌,但是这在外的形象,算是实实在在的“塌”了一回。
就这还没结束,公众的议论,加上改变事件性质的细节,让这个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顶峰。
有人透露,这起事件的男主角并不是单身,而是有家室,甚至还有孩子,平时在单位里的人缘不错,而女主角据说是从其他单位临时调来的派遣人员,尚未结婚。
这些细节的曝光,直接让风向发生了转变,原本还是“办公室恋情处理不当”的事件,一下子就沾染上了婚外情、职场伦理等因素,这也让整体事件迅速升级成了对个人品德、家庭责任的问题。
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大多数都认为,谈情说爱本身没有错,亲密举动也是人之常情,无可是非。
但是要注意,做某些事情是要分场合的,公司的会议室,是用来谈工作的公共办公区域,并不是谈情说爱的私密场所,无论两人是什么关系,这种公司不分的行为,本身就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对公共规则的尊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会议室的监控,本意是用于安防或者会议记录,怎么会接入全国性的视频会议系统呢?这是偶然的技术故障还是有意为之呢?
如果连内部会议的画面安全都保障不了,那它所承担的更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又如何让人完全放心?
而这也变相的引发了一个争议的焦点,那就是这段不雅的视频是如何流传到网上的,是谁在会议室按下了录制键,将这些内容公布于众。
虽然说男女主角的行为确实不妥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隐私就可以被肆意拍摄和传播,这种将他人不雅行为曝光于网络上的做法,本身就已经越界了,传播的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事情已经发生了,但对于安徽铁塔,以及整个中国铁塔系统来说,这起事件的杀伤力远不止一时的舆论风波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的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内部管理的公信力造成了损害。
要知道,一家承担国家重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任务的大型国企,如果连内部会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都无法保证,恐怕会让客户、社会和合作伙伴对自身的业务能力产生质疑。
国企往往意味着更强的稳定性和保障,从中国铁塔官网上能看到,上面写着“尚德、明规、自律”的员工准则,这些标语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挂件,而是对每一位员工的基本要求。
在这样的体制内,公与私的界限尤其需要厘清。把严肃的办公场所变成满足私欲的角落,不仅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不负责,更是对企业文化和公共形象的践踏。
最终,这场风波给当事人带来的,恐怕是难以承受的代价,估计这次事件的男女人工,即便在“停职检查”之后可能复职,但也很难像之前那样工作了。
而且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段不光彩的记录几乎不可能被抹去,会像一个无形的标签,伴随着他们很长一段时间。
参考信源
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