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次南巡的意义,虽然有所收获,但是劳民伤财

思君朝与暮 2022-05-19 11:56:31

一说起乾隆皇帝,很多人想到的是乾隆皇帝的后宫,毕竟清朝的皇帝有很多都非常的值得去深挖的,但乾隆皇帝也是非常的喜欢考察各种地方的民情,除了他以外,其实在清朝最突出的是康熙,毕竟从他开始才开始了这种出巡的开端。当时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多年,出巡了一百多次,这也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极为的罕见。其中有六次南巡,从他16岁开始,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

在下江南这件事情来说,他是最为引人关注的,虽然说到后面也让他自己十分的后悔。说起乾隆,还是先说一下当时乾隆在避暑山庄之时,也曾经总结过康熙皇帝在位之时的所有活动,虽然说劳民伤财,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能够体察当时民情的,还能够让百姓团结,巩固国家政权,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于是他也有了一分经验,为自己的南寻也是开启了一定的基础。

后来他奉了自己母后之命,去巡查各种地方,当时浙江在清王朝当中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地位,当时的江南物产相当丰富,全国的很多资源都是来源于这个地方。江苏和浙江这两个省可以说是占了全国赋税的30%多,因此这两个地方也是最为出产状元的地方,科举的高中次数最多,也曾经被称之为科举甲江南,这也算得上是一个美称吧。

清朝初年的时候,和这里的士绅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虽然说后面也是略有紧张,可是在经济方面也算得上是不错。但当时江南有很多大户,他们的赋税比较重,而常年都在拖欠这样的一份欠款,针对这样的问题,好几次都想要进行整治,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当时地主的利益。为了解决当时的生计,因此便接连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扩大八旗弟子入仕的名额,而这也大大的损害了当时地主的利益。

就在乾隆在位的时候,突然加强了言论控制的力度,而这也让很多知识是分子被进一步的整顿,当时也让很多地区与清廷有很大的矛盾,所以为了缓和这样的矛盾,乾隆决定进行采取其他的措施去巩固当时地主与上层之间的合作。于是乾隆14年,他下定了主意,决定去往江南。

经过精心的准备他开始了第一次的下江南,这一次历时五个月,之后又连续出行,而且前四次都是太后的指令,而第六次下江南的内容也基本上是与之前相同的。首先就是为了安定当时的社会,毕竟当时那个地区地主还是相当有权利的,为了稳定民心。其次就是因为欠款的问题,因为朝廷的钱款不足,需要当时江苏欠的钱粮还有安徽所欠的钱财进行补贴。然后就是关于教育的问题,为了能够选拔更多的人才授予官职,毕竟当时浙江地区,是出了名才子地区,能够召罗各种各样的人才为国家所用,于是他便直接授予举人和进士的头衔。

0 阅读:19

思君朝与暮

简介:思君朝与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