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为何兵多将广而失败,失败后袁绍有无翻盘希望

思君朝与暮 2022-05-19 12:06:56

官渡之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袁绍率领七十万大军,曹操率领七八万,其实,这些都是艺术加工。真实的历史上,当时袁绍哪来的七十万大军,袁绍最高峰的时候也就坐拥十几万军队,官渡一战虽然袁绍拿出了大部分家底也就是十万军队,毕竟还要留一些军队在自己的大本营防守。不过袁绍十万大军进行官渡之战已经很可观了,毕竟三国初期,人口都比较少,像后续的赤壁之战,双方加起来都也只有十万人左右。

袁绍十万大军挺进官渡,打算在此把曹操一举击破然后进军许昌,曹操当时只能率领两万左右的军队前往抵抗。并不是说曹操不想多带军队,只是当时曹操手下加起来也就三四万人,而且汉献帝本人也在许昌,总得留足够的兵力以防其他诸侯趁火打劫吧。

袁绍总兵力是曹操的四五倍,但最后为什么曹操能击败袁绍?其实,里面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用心思考。首先,袁绍用人的眼光真是有所欠缺。我们就拿乌巢这个地方来说,这可是袁绍军屯粮的重地,照理来说,这么重要的地方,应该让张郃或者高览其中一人来防守吧,可袁绍偏偏派了淳于琼来驻防。

淳于琼是什么人?他是个天生的酒鬼,只要有酒就会喝的酩酊大醉,哪里管其他。淳于琼嗜酒如命袁绍军上下皆知,可袁绍还是派他去防守乌巢,这就令人对袁绍这个谜之操作捉摸不透。淳于琼也果不其然在乌巢照例喝的酩酊大醉,结果被曹操亲自率军击破乌巢并且放火烧了袁绍军的粮草。手中无粮,再多的军队也是摆设。

其次,袁绍不善于听取意见。虽然说,无论每个阵营,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向君主提供,这很正常,不可能每个谋臣提出的意见都是一样的。而袁绍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性听从意见,而那些忠言逆耳的话那几乎是一句都听不进去。

像田丰、沮授、许攸等人都对袁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但袁绍愣是一句话都没听进去,结果,田丰、沮授两人被下狱,这两人的才能可不比曹超阵营中的荀彧等人差,可偏偏袁绍在如此重要的战役把这两人放弃了,这相当于自损一臂,而许攸最后时刻的叛逃成为了压垮袁绍的最后一棵稻草。

袁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失利,但是他仍然坐拥河北四州之地,军队还是有将近十万,手下谋臣将领还有不少追随者他。但是袁绍自己一蹶不振,而且在立储问题上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就是他不按照立长的传统,坚决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后继之君,造成了袁绍几个儿子互相征伐,袁氏自己的内乱才给了曹操可乘之机,最终,袁氏一族覆灭,曹操统一了河北,为曹丕建立魏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 阅读:138

思君朝与暮

简介:思君朝与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