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理想中的智慧家居生活令人向往:下班归家的瞬间,手机内容自动无缝投屏至85英寸电视,扫地机器人同步启动并智能避让活动区域,各类家居设备如精密齿轮般高效协同,将贴心服务融入生活每个细节。
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老人常因操作复杂,找不到智能电视的频道而向年轻人求助;扫地机器人清扫时,因无法与窗帘联动,每次都需要手动关闭。这些繁琐的操作不仅没有带来便利,反而让“智能”成了生活的负担。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暴露出家庭智能化发展的核心瓶颈。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家电厂商、终端厂商等,都想主导智慧家庭,打造各自的系统,导致许多用户的家庭出现割裂的、碎片化的连接技术与生态并存局面。
麦肯锡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将有3.42亿家庭配备智能设备并具备服务功能。然而,从拥有设备到实现系统互通的关键跨越,却因连接技术的碎片化问题严重受阻。各设备如同信息孤岛,彼此孤立,难以构建起系统级智能生态。
剪不断,理还乱。智慧家庭发展多年,碎片化问题依然没解决。业界如何突破这一困局?笔者发现,星闪技术深度发展,并与开源鸿蒙的深度协同,正为家庭智能化发展勾勒出全新的破局路径。
家庭智能化大势所趋,需跨越生态割裂难题
在市场需求与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家庭智能化发展正步入深水区。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家庭智能设备联网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消费者对无感化智能服务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老人期望通过语音指令让电视直接切换频道,宝妈则希望空调能根据婴儿房的温湿度变化自动调节。这些应用场景都高度依赖设备间的实时数据交互,促使家庭智能化从单一设备功能向系统协同方向升级迭代。
在政策层面,"十四五"数字家庭规划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家庭设备的全面互联与智能化。工信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电视机顶盒一体化"等重点工程。华为、海尔、美的等行业领军企业也纷纷调整战略,从传统的单一设备销售模式,转向提供整体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标志着行业竞争已进入生态化发展新阶段。
但当前的技术现状却制约着家庭智能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连接技术难以满足系统级智能的需求:Wi-Fi虽然普及度高,但在智能手表、传感器等低功耗设备上存在续航不足的问题,且信号穿墙后传输速率明显下降;蓝牙连接稳定性欠佳,在多设备集中环境下容易出现断连,导致游戏手柄延迟、遥控器失灵等使用体验不佳的情况频发。
更为突出的是生态割裂问题。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之间往往存在兼容性障碍,比如A品牌电视无法识别B品牌机顶盒的信号,C品牌音箱与D品牌空调的通信协议互不兼容。用户常常需要为每个品牌的设备单独下载专用APP,此前"买5台家电后被迫下载4个APP"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广泛共鸣和吐槽。
面对这些行业共性难题,星闪技术与开源鸿蒙的深度合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二者的强强联合,有望为家庭智能化建设打造高效统一的技术底座,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星闪构建家庭智能化底座,2024年出货量7000万
在Wi-Fi、蓝牙等传统短距无线连接技术之后,星闪技术作为行业新势力,正致力于构建家庭智能设备互联的“第二张网络”。
相较于传统方案,星闪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功耗降低40%,数据传输速率提升至6倍,时延缩短至1/30,组网连接设备数量可达传统方案的10倍 。截至2024年,星闪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商用,出货量突破7000万台,市场潜力巨大。
星闪技术不仅性能卓越,还能通过复用现有节点,灵活融合SLE(星闪低功耗接入技术)、SLP(星闪高精度定位技术)等感知模式,使设备集成通信、定位、感知功能于一体,为用户带来更安全可靠的全场景智能体验。
目前,星闪技术已在多个领域落地:在网络设备方面,华为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款星闪网关路由——凌霄子母路由Q7,该设备兼容星闪、蓝牙、Wi-Fi三种协议,可同时支持300台设备接入,为智能家居场景提供强大支持。
在交互设备领域,凭借星闪SLP厘米级定位与抗干扰能力,指向遥控功能可以实现手机般顺滑操作。海尔卡萨帝推出的星闪遥控器上市三个月便收获用户100%满意度,带动百寸大屏销量同比增长300%。在笔者看来,星闪的通感一体和室内定位强大功能,可以实现更安全更可信赖的应用,未来还会用在室内其他场景。
在家电领域,2024年,COLMO推出首套星闪厨电套系,涵盖烟机、灶具等多品类,革新智能家电互联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将在全国各地部署超过1000万套超高清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三模(星闪,蓝牙,红外)通用遥控器。该机顶盒搭配基于红外、蓝牙和星闪的三模通用遥控器,用户可用一个遥控器同时控制电视机和机顶盒,实现一键开关机、一键进直播等操作,提升用户看电视的体验。
在笔者看来,运营商通过配置集成Wi-Fi+星闪多模连接的家庭路由,为用户简化家庭组网和配置,统一全屋IoT生态,助力掌握全屋生态,在智慧家庭产业主导权争夺中占得先机。目前,三大运营商每年对家庭路由/机顶盒的集采量超数千万台,如果全部引入星闪技术,可实现星闪机顶盒与遥控器协同,提升用户体验,并创新打造智慧家庭场景信息服务终端。
未来,星闪技术的应用边界将持续拓展。比如2025年,业界预计将发布500多个搭载星闪技术的品类和设备。
此外,业界企业还在重点布局两大场景:一是星闪无损音频,未来所有耳机类芯片都将支持该功能;二是星闪数字车钥匙,鸿蒙智选车型已逐步搭载此功能,通过精准定位,车辆可在10米外提前感知车主并开启迎宾灯,带来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星闪与鸿蒙双剑合璧,从物理互通迈向系统共生
随着星闪技术逐渐普及,走进众多家庭,开源鸿蒙也已为大众所熟知。当这两者强强联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不难想象,一种全新的智慧家庭生态即将应运而生。
从技术架构层面剖析,星闪技术在物理层搭建起高速、低功耗的连接通道,有效解决了设备连接困难、数据传输缓慢的问题;而开源鸿蒙则在系统层面统一接口标准,攻克了设备间难以识别、操控不便的技术瓶颈。
二者相辅相成,从物理层的基础搭建到操作系统层的问题解决,实现了设备从简单的物理连接到语义层面的深度互通。
星闪与开源鸿蒙的深度融合,无疑将重塑产业生态格局。对于设备制造商而言,“星闪+开源鸿蒙”的组合极大地降低了产品开发难度,显著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了开发成本。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将彻底摆脱多设备间难以互通、操作繁琐的困扰,享受不同品牌设备之间无缝协同、一键式的无感交互体验。
在2025年AWE期间,上海海思与海尔、美的展开深度合作,基于星闪与开源鸿蒙技术,实现手机靠近家电设备时,能自动发现并拉起对应APP进行配网。这一融合技术简化了设备配网流程,为用户带来便捷智能体验,还促进了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加速全屋智能生态建设。
笔者注意到,中国运营商也纷纷加入开源鸿蒙社区,加快物联网生态与鸿蒙生态的融通互促。
在推动生态发展方面,作为开源鸿蒙生态的一员,上海海思积极布局,推出了“千帆计划”。目前,第一批5000个核心应用已成功上线,超过15.5万个应用能够基于开源鸿蒙进行拓展开发。
据悉,在推动星闪+开源鸿蒙方面,未来上海海思将聚焦三大重点领域:一是IoT终端设备,涵盖广域NB-IoT、CAT.1、RedCap以及短距星闪、Wi-Fi等多种连接技术;二是轻智能终端产品,如智能手表和耳机,目前已有超过20种应用和100多种表盘适配开源鸿蒙系统;三是泛媒体终端设备,探索在电视、机顶盒和商业显示设备上进一步拓展开源鸿蒙生态的应用空间。
笔者观察:星闪+鸿蒙树立智慧家居中国标准
站在2025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星闪技术早已突破“蓝牙、Wi-Fi替代者”的单一角色,蜕变为串联硬件、系统与应用场景的核心底层架构。它与开源鸿蒙的软硬协同,更标志着家庭智能化正式突破设备孤立的困局,迈入系统级智能互联的崭新阶段。
这一技术融合的深层意义,在于打破了Zigbee、Matter等海外协议长期主导的行业生态。依托星闪与开源鸿蒙的深度协作,我国成功构建起覆盖连接层、系统层到应用层的全自主技术体系,为全球智慧家居产业树立起安全可控的“中国标准”。这种从底层架构到顶层应用的自主创新,不仅增强了产业竞争力,更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当下正处于AI时代,AI for星闪与星闪for AI相互促进。星闪技术的高性能连接为AI应用提供基础,AI则进一步优化星闪的性能和应用场景。
比如在星闪空调,AI算法结合神经网络分析感知型号多维特征,通过蒸馏技术极致压缩AI模型尺寸,提供了更高的人感识别率和更低的误检概率,为用户打造风避人吹,风随人动,无感节能的智能交互升级体验。
而星闪与开源鸿蒙的结合,为AI在多设备智能互联场景中的应用搭建了广阔舞台,三者共同推动着智慧生活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让人们享受到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开启智能生活新时代。
随着三大运营商加快网络部署,众多终端厂商深度参与生态建设,星闪正从单点技术创新迈向多方协同的生态共建模式。未来的智慧家庭,将不再是零散设备的简单集合,而是一个由星闪技术无缝连接、开源鸿蒙赋予智能灵魂的有机整体,实现设备间的高效协作与智能响应。
当连接难题被彻底攻克,家庭智能化才真正回归服务本质——以星闪为笔,以开源鸿蒙为墨,用科技的温度勾勒更便捷、更舒适的美好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