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天翼云如何以息壤之力,筑牢国产算力根基?

海峰看科技 2025-04-30 20:59:03

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应用加速经济繁荣,AI+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催化剂,国产化AI技术与智算基础设施建设迎来爆发期,打造全栈自主可控的智能计算体系,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协同与深度应用正当时。

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天翼云自主研发全栈云技术和产品体系,并积极布局智算产业,建设全国“2+3+7+X”公共智算云池,推动千行百业在智能时代实现算力普惠与创新突破。

在夯实全栈自主可控技术底座、织密智算基础设施网络的基础上,天翼云已迈向生态共建。助力构建国家智算生态体系,天翼云有哪些新动作?

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举办了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上,天翼云系统呈现了其智算服务能力体系升级、国产根技术布局,以及众多新产品,为数字中国建设递上一份可落地的答卷。

扎扎实实听了一下午会议,笔者深刻感受到承载着"国云"使命的天翼云,正在以一场智算与国产化的双重变奏,奏响数字中国建设的最强音。

算力产业如何破局,三大挑战值得重视

当前,我国智算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等技术应用对算力规模、效率和国产化水平提出指数级需求。同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三大挑战,值得引起重视。

首先,智算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算力调度效率待提升、异构算力协同困难和能耗问题凸显等问题。以算力调度效率为例,现有编排系统在跨主体协同、跨地域调度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存在技术与机制壁垒,导致算力资源平均利用率不高,形成算力孤岛与资源闲置并存。

其次,在国产化技术生态的部分领域仍面临挑战。从硬件层面看,国产芯片的良率优化与制程突破仍需时间积淀。软件生态方面,在大规模模型迁移的效率优化、复杂算力场景的调度协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最后,产学研协同与行业落地存在障碍。一是数据要素流通不畅,央国企数据开放率不足,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匮乏制约AI模型训练;二是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不足,某些985高校实验室算力利用率不足40%,大量科研资源未能转化为产业动能,十分可惜。

为应对上述挑战,天翼云有哪些新突破?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胡志强在会上介绍,天翼云聚焦平台架构、国产化根技术以及AI应用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并升级息壤能力,打造国家云AI基础设施。具体有哪些升级?我们一一拆解。

平台架构Triless,构建高效、易用的AI开发体系

如今大模型很火爆,如何降低大模型应用开发门槛、释放创新活力成为行业焦点。在此背景下,天翼云Triless架构应运而生,其通过借鉴云原生Serverless理念,实现资源、框架、工具的全面解耦,让开发者得以专注业务逻辑创新,有效降低大模型应用服务门槛。

首先,Triless依托先进算力调度技术实现“资源无关”,其将分散的物理资源整合为统一逻辑资源池,实现全局化、智能化管理与弹性调度,提升资源利用率。同时,用户仅需以任务形式提交作业,即可享受标准化算力服务。

其次,面对计算效能和性能两大挑战,Triless通过自研异构讯推框架达成“框架无关”。Triless可实现一次开发、多框架运行,消除开发者对AI框架选择的困扰。

最后,Triless以标准化AI开发流水线实现“工具无关”,息壤对AI开发全流程工具链进行抽象与封装,提供可编排、预集成的流水线服务,使用户能够专注于业务创新,大幅降低AI应用构建门槛。

在笔者看来,Triless架构大有可为,其通过“资源无关、框架无关、工具无关”,在业界构建起了一套高效、易用的AI开发体系,为大模型应用开发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国产化根技术布局,展现全栈攻坚能力

国产化根技术布局作为筑牢数字基础设施安全底座、破解“卡脖子”技术困境、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的核心支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了解到,天翼云正以系统性突破构建自主可控的智算基础设施底座,展现出从底层硬件到核心软件的全栈攻坚能力。

一是操作系统:筑牢算力调度的智慧大脑

作为算力运营的核心枢纽,天翼云CTyunOS系统已通过国家安全可靠测评,自主可控能力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

二是数据库:打造国产化替代的核心载体

在数据库领域,天翼云TeleDB数据库全面升级,打造“超融合”数据库,支持应用系统平滑迁移,为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库国产化替代方案。

TeleDB数据库已支撑中国电信内部用户的业务运行,说明其稳定性与可靠性已经经过实战验证,有望成为金融、政务等领域的优选国产化方案。

三是基础硬件:夯实自主可控的底层基石

作为国家云,天翼云以服务器国产化为牵引,致力于加速国产芯片及元器件产业链成熟,已推出计算型、智算型、存储型等多类型国产化服务器。天翼云将推出100%国产化的服务器,真正实现基础硬件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

四是DPU技术:破解算力效率的关键密码

针对AI时代算力成本与效率难题,天翼云自研的紫金DPU4.0技术在网络存储加速、虚拟化全卸载及高性能网络协议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通过大规模应用自研DPU解决方案,天翼云在保障算力性能的同时,节省服务器数量,降低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成本。

天翼云通过操作系统、数据库、硬件、DPU等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坚,既解决了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更通过规模化实战验证了国产技术的成熟度,推动国产技术从可用迈向好用、耐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业界做出表率。

AI应用生态,推动AI从工具层迈向价值层

先说天翼AI云电脑,这是中国电信天翼云面向千万级用户的拳头产品,此次升级的天翼云第二代AI云电脑最大亮点是构建零门槛AI服务接入能力,用户无需更换硬件设备,即可通过云电脑平台无缝调用文档处理、代码生成、数据分析等服务,打破技术应用的设备壁垒。

大模型正在大火,智能体又成了新宠。天翼云推出政务办公、科研教育、研发效能、标书助手四大智能体产品。笔者获悉,上述智能体可实现政务文件智能生成、科研数据清洗分析等功能,有效解决办公场景中的效率痛点。

从AI应用生态布局可以看出,天翼云已经不满足于做技术提供者,而是要升级成为生态构建者,无论是AI云电脑还是智能体,都是在构建“技术下沉有载体、行业深耕有抓手、生态扩张有张力”的立体化 AI 应用生态,推动AI从工具化赋能走向生态化共赢。

笔者观察:让国产智算从能用走向好用

在AI浪潮席卷的当下,笔者见过太多单点突围的热闹,却鲜见像天翼云这样全栈织网的扎实,每一步都踩着技术落地的节奏,让国产智算真正从能用走向好用、耐用。

天翼云从架构层、根技术层和应用生态层,为智算产业搭建了一条从0到100的完整跑道,既让底层技术有市场化验证的土壤,又让行业应用找到国产化落地的支点。

站在数字中国建设新起点上,天翼云的探索和突破为行业带来宝贵借鉴。可以预见的是,当算力真正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当全面国产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笔者相信,一个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安全的数字中国,正在向我们迎面走来。

0 阅读:1

海峰看科技

简介:关注5G、手机、AI、云等技术和产业发展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