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女儿后,就听到很多人跟我说:生女孩好,女孩多贴心,以后你就轻松了,不需要买房子了……
在很多普通家庭看来,养女儿没压力,不用像儿子那样费尽心思铺路,也不用像养儿子那样准备车房。
你看,从这里,很多父母就给女儿贴上了“性别标签”。

普通人家的女儿,从小就有个“隐形婆家”:你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以后你婆婆嫌弃;你这么懒,以后被你婆婆骂;你脾气差,以后婆婆天天跟你吵架……
我从10岁开始,我妈就教我做饭,说不会做饭嫁不出去。
真的很讨厌这种教育方式,我童年的阴影也来自这些话。
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是在暗示女孩:你是弱势,你是依靠别人的附属物。
我现在当妈妈了,也有女儿,也会让她学做饭,但不是说做给别人吃,至少不能饿着自己,而是让自己能力独立生活,有绝对的资格为自己骄傲。
这只是一项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并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学习的。
反观有钱人养女孩,往往无性别培养。该给的资源,该给的教育一样不少,把孩子当成一个继承人来养。

认识一个家庭条件很好的女孩,她就觉得:雌竞就是小猫打架,没意思,和雄竞赢了才刺激。
确实,有钱人家的女儿,能继承和担当,才是真了不起。
之前看过一句很犀利的话:有钱人在为自己养女儿,但穷人永远在为别人养儿媳。
小时候家长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后来依然选择了常人口中“女生不占优势的理科”。
之后,在慢慢的了解、实践中发现,造成常人口中这类“所谓差距”的原因,的的确确是教与养上的巨大差距!
很多时候,外界的刻板印象真的会毁掉一个女孩的天赋。
事实上,没有人应该被性别所定义、束缚。作为女孩,一样可以很优秀、很成功、很聪明。

普通家庭,给女儿最好的托举是什么?不是房子车子票子,而是这2个字:独立。
养女儿,最怕你给她一座金山,却忘记教她怎么自己挖金矿。
应该重视孩子精神独立和自我意识的培养,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不要成为谁的附属品。
前两天,给女儿讲睡前故事《灰姑娘》,因为她喜欢公主,当讲到国王为了给王子挑选伴侣,而邀请全国的姑娘参加舞会这一部分的时候。
我女儿说:每个女孩都这么漂亮,为什么要被挑选呢?
我女儿才不到5岁。

确实,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当今社会对女性都是不友好的。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才更要摆脱性别的刻板印象。
我觉得,生孩子是为了给予爱和欣赏生命,不希望孩子有多完美,也不需要她为我争光,只希望孩子能健康的生活,能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尽情的体验一次人生。
对女孩真正的托举,是让她骨子里刻着,我有能力去爱别人,也值得被爱。
网友@绵一绵自述:
我就是从小被我妈教育,要听话、要温柔,要多做家务,不然以后被婆家嫌弃。我谈恋爱谈不好,慕强却又找不到真正强的。
父爱缺位,小时候有恋父情结,总觉得应该有一个强大的男性去填补那个空缺,可找到的都是强势而非强大的男性。
后来对父母、弟弟以及身边男性祛魅之后,结合现实自身的条件,现在过得还算比较自洽。

起码精神上不会觉得,我一定要依靠一个男性。
普通女孩想要独立,就是要摆脱对任何人的依赖。虽然做不到富有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儿那么自信,但你起码可以不卑微。
更多正向反馈之后,你会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就更没有人可以随便拿捏你了。
真好,恭喜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富养,不是用钱堆砌,而是用富人思维去养育孩子,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引导她拓宽自己人生的边界。

真正的富养,是滋养孩子的内心,充实他们的精神,这样他们才会更有能量和勇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平时跟女儿沟通时,也经常跟她强调要乖巧、懂事,才能讨人喜欢。现在想想,为什么要把别人的评价,凌驾于她的想法之上呢?
总是活在他人的评价里,这样的孩子早已失去自我,内心缺乏力量。
我的女孩,不用她乖巧懂事,温柔细心,她可以是任何样子!其实无论男女,我们都不该被定义!
如果你有女儿,如果你想让她过得幸福、过得好,一定要告诉她:
闺女,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值得你去取悦,如果一定有的话,那个人应该是你自己。
独立,才是父母一定要教会女儿的人生道理。

养育女儿,不是为了防老,更不是为了让她好嫁人,只希望她强大而自由,活出价值,活出自我!
但愿我们都能如愿,将女儿培养成一个自信强大的人,飞向更加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