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进封魏王,刘备自称汉中王,他俩封王是否合法?还是刘邦高明

小遇说历史 2024-03-21 10:56:24

公元216年与219年,两颗耀眼的星辰相继升起:曹操进封为魏王,刘备自称汉中王。

这两个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在后世的历史学家和爱好者中引发了无尽的争论。他们的封王之路是否合法?与汉高祖刘邦相比,他们的行为又体现了怎样的智慧与策略?

魏王曹操:权势与野心的交织

公元216年,曹操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经过多年的征战与权谋,他已成为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

对于这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来说,成为魏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衣带诏事件的曝光,让曹操与汉献帝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他果断地诛杀了董贵人及其未出生的孩子,这一血腥的行动让汉献帝深感震惊和无助。曹操的权势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他不再需要维持表面的和谐与尊敬。

随后发生的伏皇后密信事件,更是将曹操的野心彻底暴露无遗。他逼迫汉献帝废后,并杀害伏皇后及其子嗣,这一行为无疑是对皇权的极大挑衅。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被封为魏王,实际上是他自己意志的体现,而非汉献帝的真心封赐。

汉中王刘备:血统与野心的碰撞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蜀地,刘备也在酝酿着自己的封王计划。

公元219年,经过艰苦的汉中之战,刘备终于击败了曹操的军队,夺取了汉中地区。在群臣的拥立下,他自称为汉中王。

尽管有《汉中王劝进表》作为依据,但刘备的封王行为同样缺乏合法性。

这份劝进表,虽然列出了刘备的功绩和血统,但并未获得汉献帝的正式批准。更重要的是,刘备虽然有刘氏血统,但与当朝天子血缘关系疏远,他的自封行为无疑也违背了法理。

刘邦时期,制定的白马盟誓明确规定,非刘氏不得封王,这一规定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法律效力。即使是吕后尝试封吕氏为王也未能成功,最终吕氏被诛杀。刘备的自封行为,无疑也触犯了这一禁忌。

历史的审视:合法性与权力游戏的较量

曹操与刘备的封王之路充满了权谋与阴谋,却都忽略了合法性的重要性。

他们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政治智慧和雄心壮志,但却都未能逃脱历史的审视。

相比之下,刘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建立了严格的封王制度,并通过白马盟誓加以巩固。

他明白王位的传承与封赐必须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才能长久维持。

曹操与刘备虽然都是一代英雄,但在封王这个问题上却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短视和急功近利。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每一次重复又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在权力的游戏中,合法性与正义性同样重要。只有遵循法理、尊重传统、顺应民心,才能真正地实现长治久安。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 2024-03-21 11:30

    有人有地盘就能封王。守得住就是真王,守不住就是假王,打出去统一全国就是皇帝。

  • 2024-03-21 13:40

    不管再怎么样曹魏也是得禅让的,蜀就跟吴一样,哄自己高兴,除非能统一,不然哪来的合法

小遇说历史

简介:讲历史故事,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