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一场久违的内娱狂欢

冷眼看电视 2024-05-18 16:03:56

阔别四年的《歌手2024》于5月初回归,上演了一出“熹贵妃回宫”的戏码。

原本《歌手2024》的首发阵容官宣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然而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热度一下子被拉满,不止综艺行业,就连冷寂已久的娱乐圈都被点燃。

从数据方面来看,《歌手》首期排名省级卫视第1、同时段所有上星频道第1,创下今年以来湖南卫视周五黄金档综艺收视率的最高纪录。

再看大众讨论度。音乐博主忙着分析选手特质、各路艺人则轮番下场毛遂自荐,这种许久不见热闹的场面让人生出文艺复兴的感觉,说它是Q2现象级综艺并不为过。

不知道4年前,何老师略带哽咽地宣布《歌手》将暂时与大家说再见时,有没有想到今天这全民狂欢的一幕。但冷眼确信,虽然《歌手》IP本身存在着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但至少它的回归宣告着长视频仍有机会,而机会或许就藏在细微变化之中。

《歌手》回归众生相

《歌手》IP,最初是采买于韩国MBC电视台的竞演模式,2013年在国内播出后一炮而红,许多宝藏歌手都是通过这档节目被观众所熟悉和喜欢的,比如邓紫棋就是典型。

2013年的综艺市场,真人秀在节目中的占比已经越来越重,《歌手》IP却反其道而行,靠精彩的舞台与激烈的赛制留住观众。它分为普通赛、突围赛、踢馆赛等不同赛制,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淘汰旧人与引入新人,激发“鲶鱼效应”,歌手们为了不被淘汰使出浑身解数,并且为了争夺最后的歌王而努力。

一般来说,阔别多年再重启的经典IP,往往会在模式上做升级调整,以示“我们和过去不一样”,这种“变”却多半成为败笔,因为观众就是冲着经典二字来的,而不是想去看一档顶着经典IP旗号的新节目。

《歌手》就做得很聪明,它基本保持了过去的经典模式,比如说赛制规则、歌手+经纪人的搭配,都没变,观众一看就知道《歌手》又回来了。

同时它又做出了一些很符合当下观众偏好的调整,比如把主持人串词部分、歌手之间互动部分、包括每个歌手出场前的VCR都做了简化。因为现在的观众耐心越来越少,他们是为了看舞台来看,那些舞台之外、可以通过衍生补足的内容,没必要占用太多正片时间。

这几年大众对全开麦live的渴求,以及短视频切片对长综艺造成的分流,也让《歌手》做出了另一个大胆调整——以直播方式做舞台。不同于录播,在one take模式下,每个歌手都只有一次机会。

这种调整,也是造成歌手首发阵容看起来“单薄”的原因。因为直播没有重来的机会,很多歌手害怕自己出错,继而影响到观众喜爱度和商业价值。

但“去芜存菁”后的《歌手》,出人意料地在第一期迎来大爆。通常节目播出结束后,才会陆续有话题出现并发酵,而《歌手》不同,在来自加拿大的摩洛哥裔女歌手凡希亚表演完第一个舞台后,社交媒体上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她实力的讨论。

第三个登场的那英,让观众看到了直播与歌手之间产生的奇妙化学感。因为不能重来,身经百战的那英也有在舞台上紧张,甚至嗓子发紧的时候,#那英 紧张#的相关话题正好又为《歌手》续航了一波讨论度。

美国歌手香缇默的表演,干脆引爆了舆论场。一部分观众震惊于她的实力,毕竟哨音这绝活儿会的人不算多,在内娱综艺上更是鲜有机会听到;另一部分观众则开始玩梗,造出了“五旬老太守国门”“英子大战八国联军”等话题,而且还搭配了相关表情包,玩梗的人多了,《歌手》热度上来了,加入这场狂欢的人也就变多了。

第一期表演结束后,香缇默不出意外地拿下第一周冠军,00后凡希亚则力压其他国内歌手拿下第二,实力唱将那英堪堪排在第三。这样的结果,也造成节目虽然播完了,但话题发酵却远远没有停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网友跑到多位乐坛唱将的评论区,要求他们“快去救救英子,撑不住了”,而歌手们也很懂得网友的需求,像正在隔壁参加《乘风2024》的袁娅维,就表示自己要写个请假条,而韩红则干脆发了微博,隔空喊话“你的红来了”。

内娱太久没有这么热闹的场面了,见到《歌手》已经成为流量来源,其他艺人也纷纷跟进,别管实力如何,先把话喊出去就对了,“请战”成了最近微博上的热门词汇。得益于这股隔空喊话请战的热潮,《歌手》的讨论度持续高居不下,观众对第二期的期待值自然也被提前吊了起来。

加上按照赛制,后面还会有补位歌手、踢馆歌手的出现,这一场“国际化混战”的热闹程度将会翻倍,《歌手》的火也一定不是开局一波流,而是持续到最终歌王的揭晓。

谁在点火,谁来添柴

《歌手》的火,看似泼天富贵突如其来,但也并非无迹可寻。通过拆解节目组的整体传播动作与后续发酵,冷眼认为《歌手》这把“火”,既有IP本身多年的积累,也有节目组恰到好处的宣传,当然还有一点天时地利的运气。

客观来说,这几年音综整体情况并不理想,偶有好节目出现影响力也只局限在圈层,观众难免怀念起当年《歌手》等S级音综的辉煌盛况,在此时宣布重新启动的《歌手》,戳中了观众对于“大音综回归市场”的需求。

像所有竞演类综艺一样,真真假假的猜名单时期,是节目积累第一波关注度的良机。《歌手》最先爆出的拟邀名单中,包括“火星哥”、BLACKPINK主唱朴彩英(ROSE)、陶喆等中外实力歌手,现役KPOP歌手大战华语乐坛,确实很有看点。但此时关于讨论节目的人,仍旧以音综受众及一小部分KPOP粉丝为主。

网传歌手拟邀名单

5月初,《歌手》正式公布首发阵容,这份名单其实观众并不满意。传说中的ROSE、火星哥、陶喆不见踪影,名单中的凡希亚、香缇莫两位海外歌手在国内认知度几乎为零,汪苏泷、杨丞琳虽有实力但的确与争夺歌王有一定距离、海来阿木是网络金曲歌手出身,唯一能让观众觉得有点看头的,就只剩下那英一个人。

#澳洲玫瑰变二手玫瑰#这个话题,恰到好处地出现。生于澳洲的朴彩英艺名ROSE,是时髦漂亮的KPOP当红女星;二手玫瑰,东北摇滚教父,土到极致就是潮,唱歌宛如做法现场,巧妙的人名梗与极致的反差,让这个话题迅速窜上热搜榜高位,许多路人也是因为这个热搜话题的出现,才知道《歌手》马上就要播出了。

不过直到此时,《歌手》的影响力还是局限在音综圈子里。因为对于观众来说,竞技比赛令人着迷的就是结果,但这份首发名单乍一看,“没人打得过那英”,多数观众都很笃定第一期节目就是那姐碾压四方的个人秀罢了。

一般来说,这样“一眼就知道结果”的竞演,观众甚至都不会去实时追节目,而是等着在短视频平台上看看切片。但《歌手》有个杀手锏——直播,人其实都有看热闹心理,神级舞台传播度不一定广,但舞台事故一定会引来很多人看热闹。直播不能重来的性质,也决定了在播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瑕疵,而这些瑕疵却恰好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之一。

冷眼在看社交平台相关评论时发现,很多观众认为“只有周五首播的时候是真直播,等到第二天第三天节目组就会悄悄替换音源”,遑论真假至少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选择死守放送的人变多了。

节目组把凡希亚安排在第一个出场也是妙笔,她游刃有余地根本就不像个才20多岁的00后,超强的音乐实力一下子逆转了观众的预判,那些原本打算“看看直播是啥样就走”的观众,因为悬念产生了也舍不得离开了。

不得不说,那英确实是天选综艺人,她看到凡希亚近乎满分的表演,脸上表情的变化以及肉眼可见的紧张,都让节目在舞台之外产生了更多延展方向。而且那英的认知度广,只有#那英 紧张#才会引来路人的好奇与讨论,如果换成海来阿木或者汪苏泷,就达不到当下传播的力度与广度。

巧合的是,网友最爱用的热门表情包之一“我要洋人死”出自《走向共和》慈禧太后之口,而那英又正好和慈禧太后有几分渊源,梗就这么造起来了。

至此《歌手》这把火算是彻底从音综圈子烧到大众视野,而这份热度是否能继续保持下去?冷眼认为是可以的,因为歌手的独特赛制。

第一期结束还没结束时,网上就已经出现了疑似海外补位歌手的消息,有人发现查理·普斯(断眉)和亚当·兰伯特的社交平台IP显示在湖南。断眉最近已经通过直播辟谣,自己近期没有到中国录制节目的机会,当然也可能是放烟雾弹了;而骚当这边目前还没有回应。

但别管最终来的外国歌手是谁,补位+淘汰的赛制已经让《歌手》成为一汪活水,永远有新鲜感,而且没有最强只有更强,观众想要的悬念感也拉满了。

此外听说因为报名歌手太多,芒果tv有意向启动周末“海选”,消息真假不知,如果成真了,冷眼也会关注并讨论这种“海选复活”的现象对当下的综艺市场是否有帮助。

这一季走“国际化路线”,给情绪营销提供了绝佳抓手。它能接地气,会诞生“五旬老太守国门”这种梗;也能上价值走深度,激发观众对“国内为什么能打的那么少”的探讨。

但情绪营销是双刃剑,最怕过犹不及,最近艺人纷纷下场大喊“请战”已经让事情有些变了味,好在节目组是清醒的,立刻发公告避免事情向激化的方向滑去。

《歌手》的成功不一定能被完美复刻,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件事:电视台时代的一些经验,并非过时了,如果结合当下的技术与大众需求,它还是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就像《歌手》,大众对于“瑕疵”与悬念感的渴望,配合直播的形式,以及新技术,最终成功把观众从短视频切片拉回到长视频。

冷眼始终相信,长视频是有它的不可替代性,与其靠拢短视频,试图在节目中插入更多传播片段和金句出圈,不如去考虑如何发挥长视频的优势势能,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0 阅读:74
评论列表
  • 2024-05-20 00:37

    强烈建议谭维维,云朵出战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