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青睐“搭子”式社交?

苏素日记 2024-04-23 09:10:54

Hello!我是苏素。区别于传统的中国式人际关系,“搭子”式社交在当下悄然兴起,它是一种基于个性化的轻社交关系,相比于人情世故的复杂繁琐,这种社交方式完全基于事件本身,双方只需要对共同感兴趣的目标、爱好能进行一同探讨即可,不会将彼此绑架在道德的十字架上进行审判,因其不需要长期费心劳神的精心维护而备受当下年轻人的青睐。

01.什么是“搭子”?“搭子”(da zi),就是“搭档”,方言里原指“一起打牌的牌搭子”。但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则是一种新型社交关系:饭“搭子”、学习“搭子”、游戏“搭子”、运动“搭子”、旅游“搭子”……可谓五花八门,万物皆可搭。

02.“搭子”式社交的利弊在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搭子”存在的好处就在于进退皆宜,它与亲密关系的概念并不是相互违背的,短期建立的“搭子”关系是有长期发展为亲密关系的可能的,其存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身随心动,摆脱传统道德伦理的束缚,随时“搭伙”、随时“散伙”,相互陪伴,互不打扰,浅尝辄止式的交往使生活更自洽。在这样的关系中,由于是基于自身需求建立起来的精准陪伴、价值共享的“搭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精进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快地实现个人提升。当然也有很多保守人士认为,“搭子”过于随便,更容易让本就佛系的年轻人滋生更深层次自由心态,对生活的态度过于随意,陷入盲目滥交的圈子中,成为堕落的借口。在这里,小编需要纠正一点,“搭子”并不是痞子,“搭子”式社交虽然是短期行为,但是对临时“搭子”也要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当然是基本条件,大家仅仅是因为同一个兴趣或目标走到一起,何德何能上升到堕落的范畴。

03.存在即合理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们经常会说成年人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日积月累终有厚积薄发之日。把这种思考方式放到社交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代年轻人采取碎片化的“搭子”式社交策略来找到适合自己多方面沟通交流需求的流动性人群,与长期和固定人群维持关系相比更为简单纯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你因为不同的需求找到各个领域的“搭子”之后,朋友圈自然会不断拓宽,茫茫人海当中,通过这种方法也可以找到在各方面匹配度最高的知己乃至伴侣。有人会觉得“搭子”这个概念过于随便,因为不需要精心维护人际关系,与我们之前常说的“酒肉朋友”类似。确实,“酒肉朋友”可以作为饭“搭子”,只是过度饮酒还是不提倡的,而且在小编看来,““搭子””一般指的是1V1的深度“搭子”,成群结对的那叫群体活动,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搭子”。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长达42.195公里的距离一个人坚持跑下来太难了,也许在前十公里与你同频的跑步“搭子”,跑着跑着就散了,但是在后面的路程中你还会遇到与你节奏相同的“搭子”继续前进,抱团取暖,持续前行。与身边不热爱跑步的朋友聊运动,会让人视你为异类,而找到同频的“搭子”坚持下去,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才不会孤单。您的每一次驻足,都是我坚持每日更新的动力!感恩遇见!感谢有你!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评论!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