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特朗普强行对中国进行贸易战,彼时的他,已经看清了美国的“软肋”。
曹德旺表示:贸易是你愿意买我愿意卖,双方都有好处才能成交,但美国有需求却不生产,所以才去买,并不是美国在救济中国。
美国随便增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这一来一去,受伤的还是美国人!
临危受命,福耀崛起
1985年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
在福建福清,一个39岁的汉子站在破旧的高山玻璃厂前,眉头紧锁,他就是曹德旺,一个在商海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
他看着眼前这个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玻璃厂,眼中有坚定,也有疑惑,似乎是在考虑着什么。
不久后,他还是买下了这家玻璃厂,做起了汽车玻璃。
那时候的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完全被外国货垄断,一块普通的汽车玻璃都要几千块,比成本价高出好几倍。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进口玻璃不仅贵,还经常断货,修车换玻璃得等上好几个月。
曹德旺看着厂里老旧的设备和垂头丧气的工人,心里暗暗发誓: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玻璃,其他人不做,他来做。
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摆在曹德旺面前的困难,简直比登天还难。
技术上,国内玻璃制造水平跟国外差着十万八千里,要设备没设备,要人才没人才。
资金上,工厂本来就欠了一屁股债,哪有钱搞技术升级,市场上,客户早就习惯了用进口货,谁信得过国产玻璃啊?
但曹德旺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像打了鸡血似的,全国各地到处跑,求爷爷告奶奶地找专家请教,为了引进先进设备,他砸锅卖铁也要凑钱。
最拼的时候,他亲自带着销售团队,挨家挨户地拜访汽车厂,拍着胸脯保证质量。
有一次,为了见一个重要客户,他在人家办公室门口蹲了整整三天,在他的努力下, 福耀玻璃的名声逐渐打响,不仅质量好,价格也合理。
海外扬名,危机降临
福耀玻璃不仅在国内受欢迎,也往国外出口,宾利、奥迪、丰田都在用它的玻璃,到2016年,福耀都要向美国出口10亿美元的玻璃,全球每3辆汽车中,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
可就在这春风得意的时候,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
特朗普第一次上台后,就开始针对中国,他一纸令下,对中国产的汽车玻璃加征15%的关税,要知道,美国市场可是福耀的“钱袋子”,直接导致福耀的利润缩水一半。
曹德旺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这次的情况非常棘手:如果继续出口,关税压得喘不过气,但放弃美国市场,又实在舍不得。
思来想去,曹德旺拍板——去美国建厂,不仅可以绕过关税,还能开拓美国市场。
有人质疑,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豪赌,但曹德旺却坚信自己的判断。
赴美建厂,挑战重重
2014年,当曹德旺宣布要在美国建厂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他疯了,要知道,美国工人的工资高得吓人,是中国工人的8倍。
谁都觉得去美国开厂简直是往火坑里跳,但曹德旺这个老生意人,心里打的算盘和别人不太一样。
曹德旺发现,美国虽然人工贵,但其他方面优势很大,比如能源价格,美国的天然气只要中国的五分之一,电费也便宜不少,生产玻璃是非常耗电的,光这一块就可以省下不少钱。
更诱人的是美国政府的补贴,他在俄亥俄州建厂投了4000万美元,当地政府又直接补贴了4000多万,相当于白送一个工厂,还有10年的免税政策,这买卖看起来非常划算。
再说运输成本,以前,从中国把玻璃运输到美国,不仅消耗的时间长,运费也贵,在美国建厂,成本会大大减少,也不用担心海上运输把玻璃碰坏的风险。
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不能只看到美国劳动力成本高的一面,还要看到它在能源成本、政策补贴等方面的优势,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016年,福耀美国工厂正式开工,可谁想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美国的工人干活慢悠悠的,效率非常低,废品率一度高达30%,比国内高出一大截,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更让人头疼的是文化差异,美国工人到点就下班,周末也要固定休息,想让他们加班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复杂的是工会也经常找麻烦,美国的工会有很大的影响力,经常组织罢工、示威等活动,要求提高工资,搞得生产经常中断,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管理的困难,经常会发生不服从管理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曹德旺想了3种方法。
第一招涨工资,把时薪从12美元一路涨到了16美元,工人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减少了因为工资问题而引发的罢工和不满。
之后他又带领美国的工人到中国的工厂参观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厂房的积极性和严谨,美国人看到中国工人的干劲,非常震撼。
曹德旺还不惜花费百万美元,聘请了专业的反工会机构,对管理层进行培训,包括怎样和工会谈判、怎样维护企业的合益、如何化解劳资的矛盾等。
在曹德旺的努力下,福耀在美国的工厂逐渐走上了正轨,废品率大幅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到了2018年,工厂终于盈利,成为中美经济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但等到特朗普开启贸易战后,曹德旺就表示:美国要增加关税,20%不够就40%,50%我也支持,因为不赚钱的话我不会卖给你,我的底线在这里,我相信只要美国有需求,增税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曹德旺和玻璃的缘分
很多人好奇,曹德旺究竟为什么会去做汽车玻璃生意呢?这其实是个意外!
1984年,曹德旺去武夷山游玩,顺手给母亲买了一根拐杖,他肩上扛着拐杖准备坐汽车,却被司机训斥:你小心一点,别碰坏了我的玻璃,几千块钱一块呢,你赔得起吗?
当时的曹德旺也在玻璃厂上班,对玻璃还是比较了解的,并没有觉得汽车玻璃贵,他认为100块就差不多了,但他并没有计较,反而记在了心里。
等他回到福州后,去汽修厂进行咨询,才发现司机说的句句属实,更让他震惊的是,中国竟连一个像样的汽车玻璃品牌都没有,完全被日本、欧美垄断!
他认为,外国人卖这么贵,可能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做不出这样的产品,价格高也碍事,曹德旺下定决心,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玻璃,其他人不做,那我来做!
随后的几十年,他一直在为自己选择的事业奋斗着,成为了“玻璃大王”,响彻全球!
结语
如今,美国再次挑起“关税战”,中方也很强硬,对美反制,虽然这次他没有高调讲话,但他的态度应该不会改变!
曹德旺经常讲,我认为企业家要有良知,要学会感恩和感激,从一个辍学的放牛娃,到如今的“玻璃大王”,他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信息源: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美国随便增关税只要不赚钱我就不卖 澎湃新闻 2018-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