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陈小鲁病逝,曾交代子女要有尊严的死,却因病发突然未启用

虹摄库满天飞 2025-04-14 16:09:01

提到陈小鲁,您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的老爸您肯定知道,大名鼎鼎的陈毅元帅就是他的父亲。

陈小鲁,身为陈毅元帅的幼子,在老爷子晚年时一直陪在他身旁,直到亲眼目睹了父亲生命的终结。那一刻之后,陈小鲁心里头就种下了一个想法,他琢磨着得把尊严离世和提前立遗嘱这事儿给推广出去。

【陈小鲁,陈毅元帅的小儿子】

1946年,陈小鲁在山东呱呱坠地,他是大名鼎鼎的陈毅元帅的第三个儿子。那时候,陈毅元帅正好在山东鲁西南的根据地里忙活着。一听说儿子出生了,他特别高兴,灵感一来,就给儿子起了个名儿,叫陈小鲁。这个名字是从孔子的一句名言里取的,原话是“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意思就是说站得高,看得远。

陈小鲁打从出生起,就跟父亲见面不多,因为那时候陈毅元帅正忙着在前线领军打仗呢,他主要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直到解放战争胜利,陈小鲁这才和老爸重新聚到了一起。作为陈毅元帅的幺儿,陈小鲁在家里那可是备受宠爱。

不过陈毅对儿子总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会亲自检查儿子的作业,而且陈小鲁每个月的零花钱也被他管得很紧。在陈毅看来,管教孩子和带兵打仗一样,都得纪律严明,所以儿子们打小就接受了军事化的训练。陈小鲁记得,他们很少有机会穿新衣裳,通常都是捡哥哥或者亲戚家孩子穿过的旧衣服来穿。

在北京念书那会儿,陈小鲁长相平平,穿着也很简单,每天都是挤公交去学校,跟北京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没啥两样,压根儿没人会想到这小子竟然是陈毅元帅的小公子。

在学校那会儿,陈小鲁特别用工读书,成绩总是排在班级前头。但那时候政策有规定,他没能参加高考,只能跟着政策走,去了沈阳军区的一个农场干活。这落差让陈小鲁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不过周总理给他打气,说在农场好好表现,以后还有机会去当兵。听了这话,陈小鲁就安下心来,在农场卖力干活,结果还真让他在沈阳军区得到了参军的机会。

进了部队后,陈小鲁特别活跃,啥活动都抢着参加。在防洪救灾那会儿,他干得特别棒,被评为“优秀士兵”,还顺利入了党。在部队那两年,陈小鲁总共才花了16块钱,吃住都在军营里,手头紧得很,不乱花一分钱。这啊,都是受了他老爸陈毅的影响。

【父亲陈毅病逝,陈小鲁打击很大】

陈小鲁小时候常伴父母左右,但自1968年他踏入军营大门后,回家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差不多一年才回一趟。转眼到了1970年,陈毅被查出直肠癌,这事儿让陈小鲁大吃一惊,心里直想回去看看老爸。可那时候情况特殊,陈小鲁的申请愣是没被批准。

这时候,陈毅心里特别惦记他的小儿子,他清楚记得沈阳军区的头儿是陈锡联上将,以前是自己的老战友。有次开整顿风气的会,陈毅碰见了陈锡联,就跟他讲:“锡联啊,我的小儿子现在你那儿呢……”陈锡联一听就懂老领导的心思了,赶紧跟陈毅打包票,说不用多久,就安排他回来看看你。

陈小鲁真的得到了许可,回到了北京去看望老爸。一到中南海,陈毅看到自己的儿子长得又高又壮,心里别提多乐呵了,还跟他逗趣说:“哟,这不是指导员大人嘛,回来啦!”陈小鲁起初被老爸的话弄得有点懵,但转念一想,自己现在已经是连级干部了,就赶紧指着自己身上的军装,笑着说:“您看,这军装上有俩兜呢。”

回到家,陈小鲁这才晓得陈毅的病重得不轻。那时候,陈毅已经挨了一刀手术,原本壮实的身子骨瘦得皮包骨,陈小鲁瞧见了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只能守在陈毅身旁,给他解解闷,说说话,好让他心里舒坦点。

1972年那会儿,陈毅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大部分时间都迷迷糊糊的。但神奇的是,每当陈小鲁走到他面前,陈毅就能使劲睁开眼,他的手用力抓着陈小鲁的手,好像有好多话想说,可就是张不开口。那时候,陈毅元帅浑身上下都插满了管子,每呼吸一下都特别费劲。看到父亲这么难受,陈小鲁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除了紧紧握住父亲的手,频频点头,也不知道还能做点啥,只能这样给陈毅带去最后的一点宽慰。

1972年1月6日那天,陈毅大将军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虽然战场上从未败过,但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陈毅一走,陈小鲁心里特别难受。后来,他的妈妈还有岳父岳母也因为受不了那种治病的痛苦而离世。这些事让陈小鲁开始琢磨,他觉得应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知道并接受有尊严地离世。

【陈小鲁最早在大陆倡导尊严死】

尊严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美国人给它的定义是:医生协助病人平静离世。具体来说,就是医生在获取病人的书面许可后,使用药物适度加速病人的离世过程,以此来减轻他们的痛苦。这种方式在国外常被称作安乐死,并且在西方社会较为普遍地被接受。然而,在中国,这种观念还未被广大民众所接纳。

生前预嘱呢,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清醒的时候,可以自己决定啥时候走,这样走的时候更有面子,也少遭点罪,更看重活着的时候过得咋样。但这事儿吧,跟咱们中国老传统里的孝顺不太对付。按照老说法,只有那种拼尽全力救爹妈的孩子,才算是孝顺。可这么做,很多时候反倒是让快不行的人更难受了。

2013年那会儿,陈小鲁拉上几个铁哥们儿,一块儿搞了个“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开始在国内推广这事儿。他还直接跟家里的晚辈们说,到时候可别让自己走得那么遭罪。陈小鲁这一嗓子喊出去,立马就在国内炸了锅,好多大腕儿都站出来力挺。

举个例子,就像大名鼎鼎的作家琼瑶阿姨,她曾在网上跟儿子和儿媳妇讲,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不希望做大手术,也不想被推进ICU,更不愿身上插满管子,她希望能保留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但是,在陈小鲁忙着推广尊严死理念那会儿,2018年的某一天,他突然心肌梗死,医生全力抢救也没能救回来。他老婆粟惠宁,就是粟裕大将的女儿,后来提起这事儿,说陈小鲁平时特别在意身体,吃喝拉撒、运动锻炼都很有规律,谁也不会想到他会因为心脏病说走就走。

陈小鲁走的那天,本来啥事没有,结果晚上他去上了趟厕所,没想到在厕所里摔了一跤。等救护车赶到,把他送到医院,人已经没了呼吸。

尽管我们国家现在还没建立起关于尊严死的正式制度,但陈小鲁无疑在这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了这个理念。我有信心,随着时间推移,尊严死未来定能获得制度上的支持,真正成为可能。

0 阅读:49

虹摄库满天飞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