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去世,留下续命的娃哈哈

视觉志 2024-02-27 17:20:31

又一个时代标签变成黑白。‍‍‍‍‍‍

昨日,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逝世的新闻登上热搜。

消息一出,全网哀悼,评论区里都是对他的缅怀和感念。

“一位真正的企业家,而不是投机的商人。”

“娃哈哈是我的童年,也是大家的童年。”

“小时候能喝上娃哈哈真的感觉很开心,老先生一路走好。”

…..

作为国民品牌,娃哈哈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至今仍是不少人的心中最爱。

因此当“娃哈哈之父”离开人世时,才会引发这么多人感慨。

而逝者已逝,我们能做的,除了缅怀,还有记住。

1945年,宗庆后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

如今回看,他是绝对的名门之后。

祖先是宋朝名将宗泽,祖父曾在张作霖手下做财政部长,父亲宗启騄毕业于中国大学化学系,就职于国民党政府,母亲王树珍则是满族镶黄旗。

但这样的家庭背景,反而在建国之初举步维艰。

父亲因为过往身份找不到工作,全家就只能靠母亲四十余元的月薪度日。

但物质匮乏,父母对宗庆后的教育品质却不减分毫。

17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宗庆后本可以凭借优秀的成绩报名师范大学,但还是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最终辍学。

同年,宗庆后随父母迁往杭州,为减轻家庭负担,宗庆后在杭州看过大门、卖过爆米花、干过农活,想尽各种办法谋求生计。

1963年,宗庆后选择上山下乡,前往了舟山马目农场。

但当地农场不仅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做的事也都是挖沟修坝,拉土堆石等超负荷体力劳动。

很多知青都接受不了,晚上偷偷躲在被窝里哭,甚至还有人当了“逃兵”。

但宗庆后却选择坚持下去,甚至还曾被评为“上山下乡积极分子”。

之后,他又辗转前往绍兴茶场,同样的体力劳动,不过是从挖渠,筑海塘、挑盐变成了种茶、割稻、烧窑。

而这一干,就是14年。

在很多人看来,最美好的年华都困在了农场,不免感到遗憾。

但宗庆后却不这样想,他后来回忆说,“我在农场待了 15 年,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吃饭,然后干活吃饭,然后睡觉,看起来好像荒废了,但这 15 年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斗志,同时也能吃得起苦,也练就了比较好的身体,所以为我 42 岁以后再重新创业打下了比较雄厚的基础”。

时间走到了1976年,文革结束,知青也得以陆续返城。

然而,因为城里单位没那么多接收名额,宗庆后迟迟没等到调遣。

在漫长的等待中,母亲王树珍逐渐失去了希望,想着儿子已经30多岁了,不如先在绍兴安家,于是买了套家具托人带过去了。

没想到宗庆后在收到后又原封不动给退回来了,还让人捎回了一句来自《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的语句。

“人活着必须干一番事业,不能碌碌无为,过完此生”。

1978年到了,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城镇职工退休后,如果子女在乡下插队,可以返程顶替自己。

身为小学教师的母亲立马提交了退休申请,就这样,33岁大龄未婚男青年宗庆后终于回到了杭州。

然而,由于文化程度太低,宗庆后最终被分配到了上城区邮电路小学校办纸箱厂当推销员。

名曰推销员,说白了就是个蹬三轮送货的。

母亲心疼宗庆后,说这工作风吹日晒的,远没有在讲台上讲课舒服。

但宗庆后却不这么认为,这点苦累,跟农场一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而宗庆后也不仅吃得苦,还能看得远。

改革开放后,社会迅速发展,宗庆后发现人们的用电量与日俱增,而生产电表的厂家却很少。

于是他找到老板,提出了开电表厂的想法,就这样,杭州市胜利电气仪表厂开张,宗庆后也从一个销售员摇身一变成为电表厂负责人。

事实证明,宗庆后慧眼识风,电表生意越做越好。

自这之后,周围人对宗庆后的印象也从农村回来的乡巴佬,变成了敢想敢干、有脑子有魄力的能人。

1986年,宗庆后42岁了,杭州市上城区文教局决定开放校办企业经销部的承包经营,并公开选拔经销部负责人。

宗庆后抓住机会,主动提出每年可以上缴10万元利润的保证(文教局只要求4万)。

于是,两名退休教师连带宗庆后的三人校办企业经销部正式成立,主营代销。

“这纸委任状应该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等于说是我们上城区教育局给了我机会。”

那之后,宗庆后更加积极地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送货上门,因为打通了上城区4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渠道,宗庆后卖的也都是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等学生爱用的产品。‍

而在一众商品中,一个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卖得最好,甚至厂家都有些供不应求。

‍‍

于是宗庆后发现商机,说服杭州计委筹建起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并征得原厂同意后,加上了一条灌装生产线。

果然加大产量后,当年销售总额直接达到了436万元,上缴利润22.2万元,比10万元的创利指标足足超出了一倍多。

眼见着人生走上了巅峰,宗庆后也用这条经销线赚得盆满钵满,但没过多久,宗庆后忽然断了与保灵公司的合作。

众人都表示疑惑不解,原来,当时社会上都在传闻花粉液含有性激素,会影响孩子发育。

宗庆后询问保灵公司能不能研发新产品,结果被拒,但为了不伤害孩子,宗庆后还是毅然断了这条康庄道。

而此时的他忽然在《杭州日报》上看到一则新闻,“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日前的一次研讨会上透露,全国3.5亿儿童和中小学生中有1/3的人营养不良,仅浙江省 8 岁至 12 岁的儿童中,就有 47% 的人营养不良”。‍

“47%”这个数字让宗庆后十分震惊,而他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吗!

据他分析,因为当时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全家的娇惯下,反倒会因偏食导致营养不良,那能不能做一款专门针对儿童的营养液销量呢。‍

于是,宗庆后人生第一次创业正式开始。

他先是花了5万科研经费,聘到了中医世家出身,浙江医科大学营养系的朱寿民教授研制配方。

然后又三顾茅庐请到了“胡庆余堂”做中药提取工作的技师张宏辉主持制造原液。

而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因为宗庆后的公司是一个小工厂,而“胡庆余堂”却是家百年老店,因此为了留下张宏辉,宗庆后不惜把上城区教育局分给他的一套90多平的三室一厅送给张宏辉,而自己一家三口仍挤在十来平的旧房里。

从这也能看出宗庆后的高瞻远瞩。

产品研发成功后,就要给品牌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在公司内部讨论许久还是没有得到满意结果后,宗庆后另辟蹊径,登报有奖竞争。

只要产品名称和商标被采用,就奖励500块钱。

最后,上城区少年宫主任朱松龄推荐的新疆儿歌歌名《娃哈哈》被宗庆后一眼选中。‍‍

因为他认为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不仅朗朗上口,好读易记,而自己的产品也是专门服务孩子的,因此十分契合。

于是,1988年,一款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天然食品为原料提炼而成的儿童口服液“娃哈哈”正式上市。

但推出产品只是创业的开始,为了打响名号,宗庆后又将目光盯上了当时在社会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广告营销上。

他先是委托科研机构对3006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得出1336名患有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症,缺硒、缺钙、缺铁等营养元素的占比44.4%的结论。

然后将调查报告放到各大媒体上广为宣传。

与此同时,即便公司流动资金只有10万元,他还是借钱凑到了20万元,前往电视台打广告,而广告语也是直戳家长心思,“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

而这还没完,虽然电视广告打出去了,但作为孩子的入口之物,家长在选择时肯定十分慎重。

于是他又在报纸的大幅版面上展现一些专家对娃哈哈产品功能特性、科学原理、营养配方的介绍。

多方努力下,娃哈哈上市首月销量酒突破了15万盒。

之后更是风靡全国,从1988年到1991年的4年时间里,娃哈哈的销售收入达到了4亿元,净利润达7000多万。

勇往直前是胆气,激流勇退也是胆气。

和宗庆后一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保健品的制作门槛,产品利润高,因此蜂拥而至。

从1992年到1994年间,全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增至3000多家,年销售额增长12倍,达到了惊人的300亿元。

但各方的加入,也让市场越发狂热,各大品牌的广告宣传开始怎么邪乎怎么说,从健康养生变成包治百病,甚至是治疗癌症。

目睹市场乱象后,宗庆后认为保健品行业不再有未来,于是转而开辟新的战场。

而这一次,他将目光瞄准瓶装水市场。

不过,此时的瓶装水市场也是强敌并峙,国内有已经站稳脚跟的乐百氏、健力宝等饮料厂,国外还有虎视眈眈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两巨头。

而宗庆后的进军战略一句话总结,将产品以最便宜的售价,最快的速度推向全国。

当时瓶装水的销售模式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部分饮料厂都实行的“批发制”。

工厂负责生产产品,批发商随时购买,但这样一来,一旦出现商品滞销,存货风险、营销压力就全部堆积到厂家身上。

而另一种则是可口可乐等外企实行的“直营制”。

不需要批发商,省略中间的渠道流通环节,直接将商品送到终端销售,但这种模式不仅建设成本很高,而且也难以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

而在决定入局后,宗庆后为娃哈哈想到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联销体”。

先让一级经销商给出接下来一年预售额,然后再以此为准线进行生产,这样就不会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但同时为了防止经销商“不靠谱”,还会要求经销商提前支付预售额的10%作为“保证金”,等到销售结束后再返还给他们,当然,同时也会返利。

此外,为了保证每级经销商都有钱赚,宗庆后还制定了精准的价差体系,要求经销商们都必须严格执行对应的销售价格。

这样一来,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能获益,精妙的策略还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引用为中国渠道创新案例。

也正是这些踏实研制产品,创新进行销售的做法,让宗庆后一次又一次获得了行业传奇的称号。‍‍‍‍‍‍‍‍‍‍‍‍‍‍

再之后,AD钙奶、非常可乐、营养快线、爽歪歪等产品都畅销全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而2010年、2012年、2013年,宗庆后也在四年间三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宝座。

虽然因为电商的冲击、渠道的变化、行业的竞争等多重因素,自2014年后,娃哈哈的业绩开始下跌。

但这并没有影响宗庆后在行业以及中国人心中的印象。

因为从某种角度讲,宗庆后的一生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业家的代表。

他们历经苦难,却还是敢想敢干,坚守良心,在时代的大潮中,他们激浪争先,为国人创造更好的产品,也在获得财富后回馈给社会。

宗庆后曾多次说过,自己一开始创业是为了谋生,但后来的经商,就完全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

宗庆后认为“办企业就要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所以我们会看到,2008年南方大雪,娃哈哈一共向灾区捐款291万余元,汶川地震,娃哈哈一共向灾区捐款捐物超过1500万元。

从2009年成立起慈善基金会至去年年初,娃哈哈已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赠超7亿元。

而除了用财捐钱,他还会用心待人。

1990年,宗庆后事业刚起步时,就曾先后拿出570万元改善教师待遇、修缮校舍,而他自己的企业办公却十分简陋拥挤。

1994年属于娃哈哈事业正式开展,宗庆后立马想到去一些少数地区建立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娃哈哈已在17个省市,投资87亿元建立76家分公司,无一不促使当地产业和市场的高速发展。

而汶川地震中,除了捐钱,宗庆后也承诺为灾区群众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在访谈节目《鲁豫有约》中,鲁豫问他:“你认为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他回答:“我把这一瓶水卖到全国各地,现在农民伯伯都在喝这个瓶装水,这个应该是有蛮大的成就了。”

而鲁豫问他,“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他回答:“我感觉事业做成功了,把一些事情做好了,就比较快乐。”

这样看来,宗庆后应该很满意自己的一生。

事业有成,付出有应。

所以我们如今对他的产品的喜爱和对他精神的传承,或许就是对他最好的缅怀。

1 阅读:52

视觉志

简介: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