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7岁被划为“右派”,48岁被罢免职务,73岁副国级,享年95岁

拾光说历史 2024-05-19 18:44:52

费孝通,这位生于一九一〇年的江苏苏州才子,可谓是书香门第的杰出代表。自幼便沐浴在文化的熏陶之中,接受着优良的教育,怀揣着高远的志向和抱负。中学毕业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顺利考入东吴大学,立志要用自己的学识为社会作出贡献,悬壶济世,造福苍生。

然而,费孝通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九三〇年,他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深刻影响,毅然决然地转入燕京大学社会系继续深造。三年后,他又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院,并在一九三五年顺利毕业。这一连串的学术成就,不仅彰显了他的才华和努力,更预示着他未来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辉煌成就。

毕业后,费孝通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宝贵机会。然而,在出国前夕,他却与妻子一同前往广西进行实地调查,不幸在山中受伤。这一意外让他暂时搁置了出国计划,返回家乡休养。但正是在这段养病期间,他深入开弦弓村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考察,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撰写《江村经济》一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灵感。

新中国成立后,费孝通担任了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和社会学教授的重要职务,继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九五二年,他调至中央民族学院担任副院长,致力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然而,好景不长,一九五七年,他因发表《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一文而受到错误批判,被划为“右派”,次年更是被罢免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尽管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但费孝通却始终保持着豁达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坚信真理终将战胜谬误,自己的学术追求和社会责任不会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动摇。在逆境中,他依然坚持学术研究,不断思考和探索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深层次问题。

一九六六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费孝通再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批斗。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些磨难击垮,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毅力继续前行。公元一九七二年,他重新复出,与同事们一起在中央民族学院翻译《世界史》和《世界史纲》等资料,为国家的学术事业留下了宝贵的文献。

粉碎“四人帮”后,费孝通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致力于重建我国的社会学学科。一九八〇年,他恢复了名誉,并参与了“两案”审判工作,为公平公正审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费孝通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社会影响力。他一边任教于清华大学等高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学和人类学人才;一边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的费孝通主要居住在北京,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喜悦和荣誉。他的著作颇丰,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还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他当选了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的荣誉院士,这无疑是对他一生学术成就的最高肯定。二〇〇五年,费孝通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离世让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哀悼。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学术遗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推动我国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事业不断发展而努力奋斗。

0 阅读:41

拾光说历史

简介:一杯浊酒喜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