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现在上班流行摸鱼,三国时人们就开始“打酱油”

丽莉说历史 2024-01-24 10:41:19

三国时期,众多杰出的将领纷纷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直至公元280年画上句号,期间共诞生了24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们被历史记载为“三国二十四杰”。这批将领各自展现出了不同的才华,从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战士到擅长策略规划的谋士,以及精通城防的守将。

然而,在这些英杰中,也有些人名声虽大,却未能在实际战事中为国君大展拳脚。至少有五位被认为仅是名义上的将领,他们的情况如下:

首先提及的是赵云,他作为一位屡次获胜的将军,名声赫赫,但其生涯令人深思。从200年起,赵云伴随刘备征战长达近三十年,直到229年,期间他始终担任翊军将军一职。

刘备去世后,赵云参与诸葛亮的北伐,但不久便逝世。他虽参与多次战事,大多数时间却在执行保护刘备家族的任务,从高级将领的角度看,赵云的确是大多数时间在执行非战斗任务。

接着是马超。他最初在西凉驰名天下,被曹操视为不亚于吕布的勇士。在潼关之战中,马超几乎俘获了曹操,这使曹操在返回许昌后下令灭绝其三族。这一行为深刻反映了曹操对马超的极度怨恨。

马超在潼关一役中虽然给曹操造成了巨大打击,但代价是自己整个家族的灭亡,并负有不孝之名。后来,马超不得已投靠张鲁,在张鲁那里也难得安宁。张鲁归顺曹操后,马超只得投奔刘备。尽管刘备封他为五虎上将,但实际上仅仅是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角色。自214年起,除了参与汉中之战外,马超极少再有战场表现。

紧随其后的是黄忠,他是在刘备的推举下才名声大振。直到关羽征战长沙时,黄忠才开始为世人所知。当时黄忠已年逾六旬,这说明他实际上荒废了大半生。加入刘备后,黄忠逐渐成名,尤其是在汉中之战击败夏侯渊后名声大震。

尽管后来被刘备册封为五虎上将,但关羽一直对他不屑一顾,认为他年事已高,不应与自己齐名。黄忠在汉中之战后不久即逝世,他的大半生前是在刘表处领取俸禄,后则在刘备处领取俸禄,总的来看,他确实是大部分时间在从事边缘工作。

第四位是夏侯惇,他忠诚于曹操,除了早期跟随曹操立下战功外,后来很少有显著的表现。《史记·谥法解》对夏侯惇的评价是:“身处危险之地仍忠于君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这显示了他作为一位忠心但战绩平平的将领。

公元194年,夏侯惇在对抗吕布时失去了一只眼睛。此后,他似乎开始过着安逸的生活。公元198年,他被派去援助刘备,202年抵挡刘备的进攻。虽然他参加了一些战役,但至233年去世时,夏侯惇并没有太多引人瞩目的军事成就,基本上是在享受曹魏政权的优厚待遇。

最后一位是张绣。在宛城之战中,张绣差点杀死了曹操,因曹操染指其婶母而激怒张绣。在谋士贾诩的策划下,张绣对曹操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即便如此,曹操最终接纳了贾诩的建议,收降了张绣,并封他为扬武将军,给予他丰厚的俸禄。

从199年至207年的八年间,张绣基本上在执行象征性的职责,他的待遇远超多数将领。即便是张辽、徐晃等名将也不可与之相比,可谓一次成功的职场跃升。

在这五位将领中,夏侯惇和张绣享有最高的待遇,工作轻松,待遇丰厚,并与曹操关系密切。而赵云、黄忠、马超虽然官职不显赫,却经常承担艰难的任务。

在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杰出将领中,还有其他几位也被认为仅是名义上的将领。例如颜良和文丑,这两位将领名声虽大,但实际战功有限。他们在袁绍手下的工资待遇一定不低,否则不会长期忠诚于袁绍。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 Davy 1
    2024-01-24 15:26

    《史记·谥法解》对夏侯惇的评价是:“身处危险之地仍忠于君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这里说的《史记》是那个正经的史记吗?

丽莉说历史

简介:做梦环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