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的“新起点”

驿站老鬼 2023-12-31 11:55:04

20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29日),中通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行业也刷新了一项纪录——

12月29日17时57分,2023年中通快递业务量突破300亿件!成为首家年业务量超300亿的快递企业。

意料之中,中通又讲了一个高增长的故事。即便如此,年业务量突破300亿件仍是相当炸裂的存在。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业界传遍开来,又一次被震撼了。中通人也纷纷转发,喜悦、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自2016年,中通业务量规模首次跃升行业第一起,原以为只会稳固一阵子,没想到中通这个“后浪”一路长虹,至今已经连续8年保持行业第一。如此庞大的规模优势面前,中通的“霸榜”似乎也在持续验证一个观点:

纵有价格止战,规模依然为王。

当然,“大规模”不是“大锅饭”,更不是业务量的简单堆砌,而是性价比、高品质、创新力等内在价值的集合体。

那么,稳居业务量规模“铁王座”多年,该如何看待中通300亿的新起点?先来说结论:

不可高估现有的规模,也不可低估未来的潜能。

正如赖梅松所言:“快递是一场马拉松,从未来看今天,300亿很渺小。面对新的挑战,中通人要更加清醒、更加信任、更加努力,奋斗我们共同的事业、践行我们共同的使命、奔向我们共同的未来。”

01300亿件,不仅是规模

2023年,不仅是中通300亿件征程的新起点,更是中通第2个20年的开局之年。

今年的2月7日,在中通2023年全国网络工作会议上,赖梅松作了题为《胜利是中通人坚定的追求》的动员讲话,希望全体中通人要以饱满的状态,鼓足干劲实现2023年市场份额、盈利能力、服务质量的稳健提升,确保发展安全,扩大领先优势,提出要做好“四个努力”,全面迎战未来,分别是:

➧努力做大业务规模,攻过兼备,高低并进,确保体量优势足够明显;

➧努力提升服务能力,用户体验,时效安全,确保服务溢价足够明显;

➧努力做好基础管理,打磨工具,触达终端,确保网络底盘足够稳健;

➧努力建设末端门店,立足揽派,服务多元,确保中通事业足够长远。

从赖梅松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市场份额依然是中通2023年工作目标中的“第一位”要求。“四个努力”更像是四场关键战役——体量之争确保规模领先,体验之争追求服务溢价,管理之争打造极致成本,末端之争重投兔喜门店。这“四场战役”,关乎中通未来,也决定着中通的未来。

站在2023年的尾牙,我们再来总结中通这“四场战役”的阶段性战果。

体量之争:从2016年起,中通快递业务规模连续8年保持行业第一。2019年,中通年业务量首次超过100亿。此后,中通业务规模连续保持跨越式发展,4年内连上两个百亿台阶。根据各家发布的财报数据,综合2023年前三季度包裹量来看,中通的市占率已经达到23.09%,领先优势明显且持续拉大。

体验之争:中通之“稳”不只在业务规模,同样也体现在服务端。国家邮政局定期公布的满意度调查和时效测试通报显示,中通在满意度和时效方面的排名均位居前列。

性价比高、时效快的体验优势对于大多数客户,尤其是电商客户来说,是很有杀伤力的。目前,中通服务商家超388万家,其中县乡镇商家超79万家,全链路时效提速3.72小时,全年超80%包裹实现次日达、隔日达。

管理之争:中通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业务规模,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数智化管理和精细化运营,中通单票运输和分拣成本同比再下降11%(2023年Q3财报数据)。请注意这11%的降幅,如此大的规模,还能大幅度下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末端之争:为了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同时赋能末端网点,各大快递公司都开始着手自建末端门店体系,但中通兔喜的布局力度之大,成长速度之快,相当亮眼。仅2023年,中通新增末端门店“兔喜生活+”超30000家,目前高达11万多家,未来的潜能释放,不可小觑。

综上可见,体量(规模)、体验(溢价)、管理(成本)、末端(兔喜)四方面的全面提升,中通的“稳”和“进”确实让人钦佩,形成了一个“巨大单量-规模经济-成本降低-价格优势-持续扩大单量”的良性循环,而极致成本和管理带来的极致规模效应,绝对规模带来的绝对领先优势,已经成为中通最强大的护城河。

但规模优势的影响仅限于此吗?

远远不是。

02中通的未来,不仅是快递

“规模”是一个有趣的命题,总会引来了各种争议讨论,有些人固执地将其“妖魔化”,诸如“大而不强”、“外强中干”等字眼散发着浓浓地“鄙夷”和“不屑”。

但不可否认,大和强是互相关联的。

大家都知道,快递是规模效应非常明显的一个行业。遥想一下顺丰和极兔的发展路径,同样也是规模为王。虽然他们各自的业务逻辑、商业模式不尽相同,但若细究起来,都直指同一个趋势:规模优势。

只不过,顺丰的规模优势在时效件市场,没有高溢价的时效件规模,撑不起顺丰航空的高投入。极兔的规模优势在东南亚市场,没有在东南亚的“统治力”,烧不起进军国内时的价格战。

正因如此,做大规模,强化底盘,最大化利用自身的规模化效应,以不变应万变,成为各大快递企业必须要坚守的根基。且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再来看中通的“规模优势”,不仅让中通坐稳行业的龙头位置,也有增添了不少面向未来的底气。

1、融入生态,协同作战

众所周知,快递行业竞争有着它本身的复杂性——同质化严重。

而在日益拥挤的赛道上,规模优势的资源积累,也为中通的生态圈业务“扩张”,打下了坚实地基础。因为在口碑、客户、资源、协同力量等方面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搭载、叠加各类业务场景,打出了一套市场组合拳,占领市场高点。

举个例子,中通生态圈在末端门店、快运、云仓、冷链、国际等生态板块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且具备一战之力。那么,理论上中通的任何一项业务打入某个市场,后续就可以挖掘背后的商机,顺带着扩展其他生态圈业务,不仅可以资源重复利用,实现成成本与效益的最大化,还能为其综合物流服务能力,提供极大助力,实现从规模优势到综合优势的跨越。

这样的打法,能最大化的利用中通生态圈已有资源优势,再结合市场实际需求进行资源匹配优化,扩大市场总盘子。

2、赋能一线,提质增效

“好的绩效管理是让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这句话,也是中通规模效应的精辟解释。

例如:同一个小区里,中通100票里面可能有50个派送单元,平均每个单元有2票,而同行可能有80个单元,平均每个单元只有1.25票。同样的工作量,派送过程中的成本付出也不尽相同,且派件收益和效率是完全不同的。

受益于上述优势,如果再叠加中通正在加强的末端建设和末端直链,让中通小哥的收入比同行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3、量变积累,质变创新

长远地眼光来看,有了规模积累的量变,能更快的实现质变,也有更多的实现方式。

再举个例子,2021年,当其他同行还在纠结是否需要“放价抢量”的时候,中通却踩了一脚刹车,主动选择休战,强调要“韬光养晦,固本强基”,将目标锁定在了有效盈利件量与提升快递服务管理及运营能力上。在同一年,中通标快正式上线试运营,在价格、服务、场地和末端网点扶持等方面与普通电商件的规划均有不同,上演了一场“加速跑”大戏。

值得一提的是,中通2023年度的第300亿个包裹,正是一箱在内蒙古通辽市揽收的生鲜羊肉,由中通标快承运。

有舍即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中通敢于“止战”,且敢于“出新”的底气和勇气,仍是中通规模优势体现。因为,规模越大,不仅可以摊薄产品创新的成本,抗住短期的成本承压,还能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强化竞争底气。

结语

2023年即将成为过往,站在300亿新的起点,中通总是被寄予很高的期待。

正如前文所说,“大规模”不是“大锅饭”,一味地强调规模至上,也是不可能长久的。按照“马太效应”,在行业拔得头筹、多年业务规模登顶的中通,接下来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势必越来越大,最终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无数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这一效应偶尔也会“失效”。有时候,规模越大,意味着压力越大,管理更难,如履薄冰。有时候,规模效应也不一定全是规模经济,凡是总有个度,过了临界点,利用不当反而也是拖累。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今年中通的一系列重大布局,无论是末端、航空、国际、或者是中通支付,都在指向一个目标——从“规模效应”向“协同效应”进化。“一超多强”的多元化协同能力,才能撑起中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释放未来的长远价值。

2024年,中通的故事如何书写,亟待新的篇章和笔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