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又一条“战略级产品”呼之欲出。
近日,“顺丰城市服务”平台上线,系统显示,该服务包含“同城半日达”同城时效快递服务和以配驱仓的仓配一体服务,满足商家仓配、快递等经营需求,也能够为大众消费者提供更快时效的同城快递服务。
细心的老铁们可能发现了,顺丰此次推出的“顺丰城市服务”并非是“横空出世”,而是在之前“同城半日达”的时效快递服务基础上,叠加了以配驱仓的“仓配一体服务”,有点“双剑合璧”的意味。
不过,放大视角来看,其真正的价值远不止简单的产品叠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归纳为:始于“同城半日达”,兴于“顺丰城市服务”,归于“大同城”。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顺丰城市服务”的相关布局和动作,以及它背后有着怎样的“局”和“谋”?
专攻:求“同”存“异”我们先来看“顺丰城市服务”平台的定位:
基于对“大同城”范围内快递物流需求的洞察,顺丰依托自身“高频中转、多班次配送”的底盘优势,推出了“顺丰城市服务”,旨在打造360分钟美好城市生活圈,服务城市生产生活。
从上述定位来看,“顺丰城市服务”平台有两个显著标签——
一是求“同”
如果说以往的快递江湖是大鱼吃小鱼,那么现在就是快鱼吃慢鱼。明白了这个逻辑,我们就会明白近期为何顺丰、菜鸟以及京东物流会密集掀起“半日达”服务争夺战。反正,有卧龙的地方,必有凤雏。你有,我有,大家都可以有。你快,我快,就比一比谁更快。
但快递快不快,服务好不好,消费者商家会用脚来投票,数据更有说服力。据顺丰官方消息,至2023年10月,顺丰“同城半日达”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为商家和个人用户提供“上午寄下午到,下午寄当天到”的寄递服务。不仅覆盖全国重点大型城市及省会城市,像温州、珠海、中山等城市的消费者也能体验到顺丰半日送达的快递服务。截止目前,顺丰“同城半日达”已服务超过2000万个人用户和100万商家。
二是存“异”
与以往不同,此次推出的“顺丰城市服务”,和顺丰短兵相接的不是菜鸟、京东或者通达,而是供需双方的相向奔赴——
需求端,链接商家和个人,既服务城市生产,也服务城市生活。
对于B端商家,顺丰可提供仓配一体或者快递服务,由商家灵活选择,叠加顺丰一贯稳定优质的服务,“顺丰城市服务”成为众多商家提升客户体验、塑造品牌形象的优选方案;对于个人消费者,只需一键下单,就有顺丰小哥1小时内上门取件,同城范围内平均360分钟送达,极大提升了城市生活的便利。
供给端,顺丰也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应势应时升级。
众所周知,高时效性、强稳定性、需求多元化是大同城物流服务的几个最大特征,同时也是素有快递企业拓展大同城物流业务时必须要解决的最大难点。
而解决这些难题,恰恰是顺丰最擅长的,也是顺丰的优势所在。
一方面,与其他同行的“一派”、“二派”最多“三派”不同,顺丰独特的高频次中转配送班次更加灵活,派送的频次更多,一天三、四、五个…多频次都有,讲究的是快进快出,速战速决。
另一方面,除了“高频中转、多班次配送”的优势明显之外,过去多年,在品牌溢价、网络规模以及场地资源等方面积累了绝对优势的顺丰,经过顶层设计的全新打造和各个战线的分进合击,包括顺丰冷运、顺丰同城、顺丰供应链…均战力不俗,形成自己的闭环,逐渐向平台型网络渗透。
具体到这次“顺丰城市服务”为商家提供的以配驱仓的“仓配一体服务”,就独具顺丰特色。
如果把城市服务比作一棵树,仓储是根基,配送是枝叶。那么,“顺丰城市服务”既有顺丰全国范围的场站资源为基础的根基,可以配置顺丰在商家经营区域的场地资源和配送网络,满足商家办公、仓储、配送于一体的经营需求。也有以顺丰快递生态圈为主干的枝叶,合作模式开放灵活。
比如:商家可选择顺丰托管、顺丰自提、商家自运营和自送中转枢纽等多种模式;再比如:仓储场地上,提供常温、冷藏、冷冻等多温区资源;时效上,提供每天多至5个波次的城市服务频率,更晚截单,更早到达,时效可选。对于商家来说,不仅日常销售活动中的快速订单交付能力大大提升,在业务高峰、预售等场景下,也能快速履约。
在多兵团作战的生态圈格局下,正是根基扎实,才能促使顺丰发掘新的增量场,无论是卡位仓储稀缺资源,还是弥补同城配送痛点,顺丰都游刃有余。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独立第三方的”的角色定位,也让顺丰成为电商巨头之外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王卫此前所言:
顺丰坚持独立第三方定位,在流量渠道分散化的趋势下,保持中立、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才能更有效支撑客户在全渠道运营。
这意味着顺丰始终保持中立的“基于物流的合作伙伴”第三方定位,更有利于获得那些有实力可以不在电商平台竞争中选边站队的大客户青睐,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在细分场景、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的空间和想象力更加巨大和可行。
谋势:“大”而不“同”那么问题来了,顺丰此次推出的“顺丰城市服务”,到底是一时风浪还是长期大势?
答案显然是后者。顺丰推出顺丰城市服务,不是一朝一夕的波动,而是多方合力推动的“必然”大势。
这个“必然”就是驱动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和竞争主线——
一方面,行业增速放缓,甚至存在“见顶”的可能,这意味着以“价格”抢流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以“价值”来激活“流量”的时代正徐徐走来。
另一方面,价值服务也依赖于外力助推,也要求或者说倒逼快递企业必须从同质化的产品困境中突围,以差异化谋生存,靠品牌和服务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显然,同城物流服务就是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一是:同城即时物流(外卖配送社会化、全品类化;众包与跑腿直送业务完成初期洗牌,进入业务深耕期)的崛起和成熟;二是:即时物流背后本地生活类电商(小程序、商超配等)的快速发展。
谁能掌握城市服务市场,谁就能拿下增长的基本盘,就能吃透同城快递市场红利。可以想象,一旦顺丰在城市服务这块“沃土”的模式成型和成熟,并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将打开多重想象空间。
横向,在各领域进行纵深延展,持续拓展服务的覆盖面。
这么一来,顺丰以“快递”为轴心的生态体系势必再次扩容,延伸快递服务的价值链,进化为“大同城”生态体系,涵盖生鲜、药品、酒水、鞋服等多种品类的商家,既助力生产也服务生活,从而拥有更广阔的商业应用场景,明显比简单的产品堆砌更有耐力。
纵向,不断扩充产业服务边界,激活顺丰的生态活力。
人们常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还有人说:“商流促进物流,物流助推商流”。
这其中,都离不开快递物流服务的加持。前文中我们提到,顺丰城市服务是在满足商家基本的物流需求的同时,也挖掘多元业务场景,捕捉商家的痛点,和服务对象一起去挖掘场景背后的商机,进而实现共赢。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顺丰城市服务”能力的持续升级,在实现以物流驱动产业服务的基础上,在城市内还有望形成以物流枢纽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这是一种新的多赢。
结语思想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
仅从商业角度看,顺丰要想实现“城市服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不停地探索、创新,甚至不惜试错之后的经年积累之作,不然很难在短期见效,但这正是顺丰发展到如今的“成功密码”——算大账、顾大局。
外部,守得云开见月明,行业竞争环境正逐渐好转,全直营、高时效的顺丰,先胜一局。内部,对服务价值的坚守使顺丰稳步向前的内生力量,终将获得市场奖励。
总而言之,顺丰从时效服务迭代到城市服务,由同城快递叠加仓配一体,挑战更大的“大同城”赛道,完成从裂变到蜕变的升华,这一过程对长期价值的追求从未发生改变。
这,或许才是顺丰最大的竞争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