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当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竞选辩论中高呼“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威胁”时,全世界都震惊了!
要知道,在不久前,加拿大刚刚从中国手中接过了,价值上亿加元的石油大单。
加拿大为何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却对中国恶语相向?这场“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闹剧背后,究竟隐藏什么样的政治算计?

要说起这件事,咱们还得从特朗普对华施加关税说起。
3月底,自从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上台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就打得如火如荼,其中能源领域更是首当其冲。
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对等关税”,这让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能源进口策略。毕竟,石油和天然气是工业的血液,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就在中美贸易战打得难解难分之际,一个国家却悄悄从中获利,那就是加拿大。

根据英国沃泰克萨咨询公司的数据,3月份,中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总量飙升至730万桶,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加拿大仿佛一夜之间,成了中美贸易战的最大赢家之一,从中国获得了巨额石油订单。
正当加拿大企业,还在为拿到中国的大订单而欣喜若狂时,加拿大总理卡尼却突然“变脸”。

4月17日,卡尼在竞选活动上公开指责中国,称中国是“加拿大面临的最大外部威胁之一”。
卡尼对中国的指责,首先瞄准了北极地区。他声称,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对加拿大构成了“严重威胁”。
事实上,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活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克制和透明。中国是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参与北极事务是基于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北极的科考活动,以及对北极航道的合理利用,都是在国际法和相关协议框架内进行的。
相比之下,加拿大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和资源开发活动,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加拿大近年来,不断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甚至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这难道不是对北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更大威胁吗?

卡尼对中国的另一项指责是台海问题,他声称,中国在台海问题上的行为“威胁到了加拿大的安全”。
这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台海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加拿大作为一个域外国家,有什么资格对中国的内政指手画脚?
那么,卡尼究竟为何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又大肆发表这种抹黑中国的言论?

表面上看,加拿大拿了中国订单又对华放狠话,像极了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的矛盾体。
但往深里扒拉,就能发现这背后藏着不少 “难言之隐” 和 “小九九”。

先说说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系,那简直是 “相爱相杀” 的典型。作为美国北边的 “忠实小弟”,加拿大这些年没少被大哥 “薅羊毛”。
特朗普当政时,曾口出狂言要 “吞并加拿大”,这话听着像玩笑,却实实在在戳中了加拿大的软肋:
在军事、经济上高度依赖美国的加拿大,根本没有说 “不” 的底气。

就拿美加边境的能源管道项目来说,美国说改路线就改路线,加拿大除了陪着笑脸点头,连个反对的屁都不敢放。
这种 “被欺凌” 的处境,让加拿大心里憋着一股邪火,可又不敢朝美国发作,咋办呢?
加拿大只好把气撒到中国身上,试图通过对华强硬来向美国 “表忠心”,活脱脱一副 “受了欺负找软柿子捏” 的怂样。

再往深了看,加拿大的 “反华表演” 还有着浓厚的 “政治正确” 滤镜。
作为美西方阵营的一员,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态里,对华强硬早就成了一种自带流量的 “人设”。
不管是竞选拉票还是塑造 “国际形象”,骂几句中国似乎就能彰显 “立场正确”,就能赢得国内保守派和美国主子的欢心。

卡尼在竞选时抛出 “中国威胁论”,说白了就是为了收割选票玩的政治投机。他这是把 “反华牌” ,当成了竞选舞台上的 “流量密码”。
你想啊,加拿大国内政治版图就那么大点地方,各党派为了抢选票早就杀红了眼,卡尼要是不整点 “刺激” 的言论,哪能在选民记忆里刷出存在感?
尤其是近年来加拿大经济增长疲软,老百姓对民生问题一肚子怨气。
这时候抛出个 “外部威胁” 转移矛盾,既能掩盖自己施政无能,又能煽动民粹情绪——瞧瞧这算盘打得,比商人还精。

更有意思的是,加拿大对美国的 “恐惧” 已经深入骨髓。
自从美国喊出 “重返亚太” 的口号,整个西方阵营就跟得了 “恐华症” 似的,加拿大作为美国在北美的 “贴身跟班”,更是把 “紧跟大哥脚步” 刻进了DNA。
美国天天在耳边念叨 “中国威胁”,加拿大要是不跟着喊两嗓子,万一哪天大哥觉得 “这小弟不够忠心”,断了军事保护或者掐了贸易链,那加拿大不得哭晕在厕所?

这种对美国的 “恐惧依赖症”,早就让加拿大的对华政策变了形:
明明是主权国家,却在中美博弈里自动矮化成 “美国的传声筒”,连说句真话都得看大哥脸色。
更可笑的是,加拿大还犯了 “拎不清现实” 的老毛病。
他们打心眼里觉得中国是 “脾气好的冤大头”,觉得不过是 “打打嘴仗” 而已,中国不至于跟自己较真。

说白了,加拿大的对华政策就像 “踩着两条船的投机者”:
一边想从中国这儿赚得盆满钵满,一边想在美国那儿刷 “忠诚值”,结果硬生生把自己搞成了 “里外不是人” 的尴尬角色。
这边拿了中国的能源订单,转头就跟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指手画脚;那边收着中国市场的红利,又在北极事务上给中国泼脏水。

加拿大这种 “既要又要” 的贪婪做派,最后大概率只能落得个 “竹篮打水一场空” 的下场。
毕竟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谁能永远靠 “变脸术” 混下去,尤其是当你试图在老虎嘴里抢肉吃的时候。
信息来源: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极目新闻】【观察者网】等(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