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频繁释放中美谈判的消息,却被中方多次打脸之后,美国开始放风称,与其他国家的关税贸易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正与15至18个“重要贸易伙伴”谈判定制化协议。
(贝森特透露美印即将达成贸易协议)
根据贝森特的说法,美国与日本、韩国等国的谈判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而印度很可能是首批与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之一。不过,这很可能是美国的挽尊手段之一,因为日本和韩国都已经明确表示,不急着与美国推进谈判或者达成协议,而且美日的第一轮谈判下来几乎毫无成果。唯一有一定可信度的大概就是印度了。
特朗普上台后,印度频频向美国示好。今年2月,印度就主动表示将降低对美国的关税。莫迪访美期间又向特朗普承诺,印度愿意对55%的美国进口商品削减或取消关税。美国副总统万斯上周访问印度后,也表示双方在达成贸易协议的谈判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印度)
而且,中美贸易战的升级,也被印度视作自己的机会,认为印度可以趁机取代中国,扩大对美国的出口。所以面对被美国加征26%的所谓对等关税,印度宣称不会报复,甚至还特别在美国副总统万斯访问当天,宣布对中国钢铁加征12%的关税,很明显是向美国纳的投名状。在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印度有可能被美国拉拢,加入到对抗中国的阵营中时,中方这边也有所行动了。
4月29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印度快报》刊登了名为《挺身反对华盛顿的霸凌》的文章,并在文中表示,“我们欢迎更多高质量印度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补贴纪律和市场规则,不会在与美国贸易战的情况下将本国商品倾销到其他国家,也不会扰乱他国产业和经济发展。
(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
徐飞洪大使还表示,一些国家不愿正面与美国对抗,希望能够通过妥协换取美方的优待。但事实一再证明,在经贸问题上单方面对美国让步,无异于与虎谋皮,只会让对方更加得寸进尺。
中国大使的这番表态,一方面是在向印度抛出橄榄枝,表明我们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印度,不要被美国利用对抗中国。虽然印度雄心勃勃地想要取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但是印度目前在制造业规模、产业链完整性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与中国存在明显差距,也就注定了相关目标很难达成。
(印度制造替代不了中国)
而且莫迪政府应该比谁都清楚,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有多严重。所以莫迪连任以来,印度方面接连放出信号,希望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欢迎中企赴印投资,解决中国技术人员签证问题,让中国继续帮助印度发展经济。
面对特朗普想要拉拢各国孤立中国的图谋,商务部已经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否则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话印度也应该听进去,与邻为善才是正路。如果为了讨好美西方就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中方绝对有能力维护自身权益,但代价只会让印度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