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天天吼也养不出主动学习的孩子?这个回答,直接圈出了答案

兰妈谈育儿 2025-04-26 20:10:25

文/兰妈谈育儿

有位妈妈曾向我求助说:

“兰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主动学习的孩子?为什么我天天吼,一点效果都没有,孩子反而觉得我很烦,对学习也直接摆烂,根本就不愿意学了呢”

对此,兰妈想了很久,也总结了很多

直到,我听到一句话:“一个能把学习学好的孩子,一定是他自己头脑处于轻松、无负担的状态,每天也知道自己去主动学习,不用提醒就能积极完成当天的所有作业”

是的,任何时候孩子都不是催出来、吼出来,而是有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写作业”的良好态度与意识

只要做好这一点,孩子的学习也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什么了

兰妈认识的一个姓刘朋友就是如此,虽然她曾经是一名高龄产妇,在兰妈认识的妈妈圈里也是年龄比较大的一位,但她的认知和领悟却是很多年轻妈妈们都比不上的

比较明显的一点,每次一聊起孩子的学习问题,身边其她妈妈都叽叽喳喳地说:“我家孩子每天都要催无数遍才肯写作业,明明就是半个小时的作业量,却偏偏写了三、四个小时,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然而,当大家都在情绪烦躁、怨天尤人的时候,这位姓刘的妈妈却告诉我们:“我没有太大的期盼,只要我女儿健康、平安就够了,至于学习,她每天也很努力上进,只要她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我相信她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出色的”

讲真的,一听到这里我的心情瞬间都变得大好,在积极能量下,再回头去想想自己女儿叛逆的种种行迹,也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反应

很明显,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与心态,也干扰着孩子的成长

特别是学习方面,越催孩子越叛逆不动,原因也是催促的过程中恰恰让孩子情绪变得糟糕了

而一个满脑子都抗拒父母说话的孩子,又怎么会专心投入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呢

所以,当你天天吼孩子也培养不出主动学习的孩子时,就要及时改变教育思路了,先调节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后面的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特别是以下几个能保持好情绪的方法,对于那些脾气急躁、又经常和孩子争吵的妈妈们,就大有帮助:

01

如果妈妈教育不过来

那就把这件解决不了的事交给爸爸

听过一段话,给我的感触一直很深:

“妈妈们,你为什么感到教育很累、很崩溃?因为你一个人管得太多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分为三大类:第一,智商归学校管,第二,情商归妈妈管,第三逆商就归爸爸和社会管”

“所以,妈妈要做的就两件事: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只要做好这些事,再多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身上转变真的很大”

讲真的,这一点兰妈自己可是深有领悟

想起曾经那段时间,每天起早贪黑,一边照顾家里大小事务,另一边还要兼顾着事业的心酸,我时常累得挺不起腰

面对孩子们的学习,更是经常被气得破口大骂,我以为只要我催得足够勤,提醒得足够多,孩子就能受影响,然后成长为我想象中的样子

可结果呢,事情完全不按预期效果发展,明明是一门心思为了女儿好,她们却一点都不当回事,对我的话漠视不理,私底下还经常嘀咕说“妈妈真烦人,每天都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

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正在慢慢厌恶我、嫌我烦时,心中的委屈感油然而生,我不停地和她们辩论过去那些年的不容易

不料,女儿却直接关上房门拒绝沟通

那段时间也是我过得最焦虑的时间,经常会抑郁地无法安眠,甚至还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糟糕、很失败

直到,我听到开篇说所的那句话,瞬间有些悟懂了

是呀,教育从来都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也不应该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意识到这一点后,兰妈只做了两件事:

•第一,告诉爸爸:你可以不管女儿的学习,但你不能不和她们建立感情,每天再忙也得给女儿打个电话,聊聊吃了什么饭,再聊聊孩子喜欢的话题

•第二,告诉女儿:我们每天晚上21:30是标准入寝时间,作业没写完的就不能再写,第二天自己去学校给老师交差,家长工作没做完的也一样,第二天可以早点起床再补

就这样,在各司其职,各有各的事情可做情况下,兰妈不再天天追着孩子要作业,女儿们也不再对我摆着臭脸、满脸不开心

最重要的是女儿的成长有了爸爸的参与后,整个家庭的气氛、和谐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特别是女儿跟爸爸抱怨一些负面情绪时,基本上在爸爸那里就消化了,等再到了孩子那里也就最大程度减少了情绪化的冲突

02

如果爸爸拒绝靠不住

那就让孩子每天给爸爸打一个电话

有人说:

“嫁个好老公,不如有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婆婆,夫妻吵架的时候能把你当亲闺女一样维护,心暖了、也软了,那架就吵不起来,如果没有好婆婆,有个好老公也是幸运的,至少在面对鸡毛蒜皮小事、和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坏情绪时,在丈夫那里就得到了包容和疏导,也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迁怒孩子的机会”

“所以,教育孩子、经营好家庭这两件事,一定需要夫妻齐心才能其利断金”

当然了,现实生活可不是所有妈妈都那么幸运,可以遇到那个疼你入骨、关心你情绪的好丈夫

更多时候都是婚前如胶似漆、婚后各奔东西,说起婚前婚后的前后变化时,还能理直气壮地说“都老夫老妻了,还那么腻歪干什么”

这个时候是不是心情瞬间就变得更加糟糕了呢?你会胡思乱想,你会暴躁争吵,紧接着还会把负面情绪牵连在无辜的孩子身上

认识的一个妈妈就是如此,结婚之前是一个温柔的小女人,打扮起来满眼都透露着阳光自信

可结婚之后,曾经的温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满眼无光了

特别是聊起生活的鸡毛蒜皮小事时,她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同样话说的次数多了就没意思,该心疼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几句抱怨话就心疼你,婚姻里最怕的也不是吃苦,而是一边付出一边受气,另一边还被辜负了…”

听着这些话,我能明显感受到她对婚姻、还有丈夫的满眼失望

可日子总归是要继续过下去的,舍不下孩子,也做不到看到孩子没人管教

在那种无助、又无力改变什么的情况下,妈妈只好继续负重前行,每天压力太大忍不住发脾气,冷静后又后悔对孩子的情绪伤害

看到那里,我忍不住劝导:“这样下去可不行,孩子可不会理解你的纠结、明白你的难处,只会在一次次情绪冲突下和你之间的感情一次次变差”

为了帮她尽快解决目前困境,兰妈想了很多方法,最终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丈夫靠不住,那就让孩子死皮赖脸地多缠着爸爸,身为爸爸的责任感,总不会把孩子赶出去吧”

是的,当妈妈按照我的提议去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每天给爸爸打一个电话聊聊天,父子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之后,爸爸身上的被需求感爆棚后,对家庭的关注度也越来越细腻有责任性了

这就是所谓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当面对面沟通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要及时转换策略:被需求是一种成就感,更是显示地位的标志性代表,基本上就没人能拒绝得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学会这种策略去和孩子相处、和丈夫相处,那家庭的和谐程度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了

03

如果孩子不愿打电话

那就趁着假期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

千人千面,每个孩子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秉性特点,我们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只影响、不干涉

如果妈妈教育不过来的时候有爸爸接住,如果爸爸拒绝靠不住的时候有孩子缠着爸爸激发责任感,那身为人妻、身为人母的幸运就已经胜过很多妈妈们了

当然了,如果这两点很遗憾并没有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也不要沮丧,更不要给自己找不愉快

深呼吸,再想想过去那些快乐时光,然后趁着假期、或者孩子有时间且愿意的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之前就看过一个例子:

一个读一年级的小男孩,为了不上学,离家出走到去世外婆的老屋躲了一天一夜,好不容易找到后还放狠话说:“我就不上学,除非你打死我”

没办法,妈妈打电话给远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希望他能发挥父亲的角色和儿子好好沟通

可丈夫只是简单地批评几句,儿子情绪更激动后,就无奈地说句:“你这妈妈说了都不听,我的话更是白搭,更何况我离你们那么远,我能怎么办”

在希望靠不住,儿子也张牙舞爪地叛逆得管不住情况下,妈妈索性心一狠,直接对孩子说:“好吧,不上学就不上学”

紧接着,她就请假一个星期,说是带着孩子出去旅行散散心,实际上兜里只有刚好买车票的钱

特别是母子俩乘坐火车来到目的地后,没钱吃饭、没钱买水喝,甚至连买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

为了自食其力,他们沿途拾荒捡瓶子卖水换钱,那次“历练”路程高达9公里,还费时六个多小时

在“吃过苦”、也懂得“单闯”并没有那么好混之后,儿子再也没有嘴硬和妈妈做对了,好不容易攒够回家的路费后,更是对离开几天的家激动得不行,对曾经嗤之以鼻的学习也难得地积极主动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带孩子旅行的教育目的并不是消费,而是让孩子透过身边的很多人和事去增长见识

如果孩子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性格,那就少带钱,通过适当的吃苦方式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经商能力

有个6岁的女孩就是如此,出去玩儿的时候吵着闹着要买玩具,妈妈为了锻炼女儿,就打开后备箱,让孩子把好几箱没喝的矿泉水拿去卖了换钱

在一次次吆喝声中,矿泉水卖出去了,可孩子最终居然放弃买玩具了

原因是:“好不容易挣来的血汗钱,可舍不得乱花,我要省着以后慢慢花”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没有天生秉性劣质的小孩,只有缺乏锻炼,还没有开窍的等待区域

悟懂这一点,对孩子多一些成长历练,在一次次的成长和改变下,很多糟糕、焦虑的事件也就没那么大的情绪了

那么,关于为什么天天吼也养不出主动学习的孩子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