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周总理唯一的“儿子”,隐藏真实身份50年,父子俩只见过一面

奇史怪谈 2025-04-30 16:57:20

他,周总理唯一的“孩子”,默默无闻了五十年,父子俩一生仅有一面之缘。这个人,虽然是周总理心中的独子,但他从未炫耀过自己的身份,而是选择低调生活,五十年间从不张扬。他和周总理的相见次数,少得可怜,仅仅只有那么一回。

退休以后,大家才知道他真正的身份。

【唯一的“儿子”】

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别提跟总理有啥关系,更别去显摆自己。

周总理立下了一条家规,王戍一直牢牢记在心里,这一守就是五十年,从未间断。

大家都没料到,这位外表平平常常的小学老师,其实是周总理唯一的“孩子”。谁也不会相信,这么一位不起眼的基层教育工作者,竟然是周总理的亲生“儿子”。看上去如此普通的一名基层教师,谁又能想到,他是周总理唯一的“血脉相连之人”。真没想到,这位基层教师,虽然看似平常,但他却是周总理唯一的“骨肉”。

得知道,周总理的伴侣邓颖超,早些时候因为忙于革命事业,身体受了损伤,再也不能生孩子了。所以,周总理和邓颖超一直到他们去世,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对于深爱着周总理的老百姓而言,这肯定也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要是周总理有孩子,想必也会像他那样,既聪明又能干,长相还帅气。

周总理和邓颖超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他们或许是想填补这份空缺,所以收养了不少孩子。这些孩子都很亲热地管他们叫“周爸爸”和“邓妈妈”。

周总理亲自确认过,他有三位干女儿和一个干儿子,而这个干儿子,就是王戍,独一份的存在。

王戍和其他作为烈士后代被周总理收养的孩子们不太一样,她跟周总理之间有着一层特殊的亲戚纽带。王戍的奶奶,名叫周桂珍,是周恩来的亲堂姐,这样一来,王戍在辈分上就成了周总理的表侄子。这种关系在周总理的养女中,王戍可是独一份。

王戍和周总理的故事,得追溯到1939年那会儿。那时候,周总理正忙着在浙江一带进行抗日工作,就趁着这个机会,回了趟浙江老家去祭拜祖先。

王戍和周总理,都是同一家族的人,在这次祭祖的大活动里,头一回碰上面了。

王戍来自一个书香门第,他老爹王子余,那可是个满怀爱国情怀的有志之士,年轻时候就一股脑儿地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受老爸的影响,王戍很早就接触了不少先进的思想观念,因此跟周总理挺能聊到一块去,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交流起来特别顺畅。

以前,王戍只是在报纸文章和人们的闲聊中,得知了周总理的非凡才能和英雄事迹。他对这位从未见过的长辈,心里满是好奇和憧憬。

在这次直接对话里,十七岁的王戍真心被周总理那非凡的人格力量和智慧给深深打动了,心里头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变得越来越强烈。

在他看来,周总理就像是个啥都会的能人。每碰到啥难题,王戍都会直接找周总理问,周总理呢,每次都特别有耐心地给他说明白,让他长了不少见识。

周总理心里头特别瞧得上他那爱学习、思想又先进的表侄儿王戍。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等周总理忙完了祭祖的事儿,打算回队伍继续革命时,王戍自个儿找上门来,说他想跟着周总理一起干革命,上战场打日本鬼子去。

周总理瞧着王戍那单薄的身子骨,还有那张带着点孩子气的脸,心里头真不舍得让他去战场上遭罪,那可是个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可能丢掉性命的地方。于是,总理就对王戍讲:

给国家出力啥时候都行,不必非得赶在这个时候。你现在头等大事是专心学习,用知识把自己变强,这样以后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出力,等将来长大了再去参与国家建设也不晚。

王戍这孩子挺明白事理,他懂周总理的心思,可心里头还是免不了有些难受。毕竟,他这么多年一直梦想着能上前线,为国家出一份力,但现在这梦想破灭了,脸上自然就露出了失望和沮丧的神情。

周总理看到这个情况,心里头不由得软了下来,于是话锋一转,很体贴地提出想让王戍做他的干儿子,好给他一些慰藉。

能拜周总理这么了不起的人物做干爹,王戍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一下子愁云就散了,脸上立马绽开了笑容。

王戍的爸爸站在旁边,思想挺开放,他很高兴地拽着王戍,连着给周总理鞠了三个躬,还当着大家的面,直接喊了一声“干爹”。

仪式结束后,周总理心情很好,他挥毫泼墨写下了一行字:“好好干,等抗战赢了,咱就能尝到甜头了。”这句话是为了鼓励王戍的爸爸王子余,让他继续为国家抗日出力。

从那以后,周总理在公共场合就直接叫王戍“干儿子”了。

之后,周总理亲自给王戍寄了一张他年轻时身穿军装的照片,照片背面还附上了一句话:“愿你像长风破浪,勇往直前,周恩来赠给敬爱的表侄留念。”另外,他还附带了一封信,在信中鼓励王戍要刻苦学习,为了咱们中华的强盛而读书。

没想到啊,那年他们在绍兴的初次相见,竟然就是俩人的唯一碰面。绍兴分别后,就成了永别。周总理寄给他的那封信和照片,竟然是周总理给这位养子寄出的唯一,也是最后一封信。这是咋回事呢?难道说,周总理把这位“干儿子”给忘了?

【只见过一面的父子俩】

王戍特别崇拜周总理,一直把他当作自己的标杆。周总理的话,他一直铭记在心,学习上那叫一个用功。

不过,因为抗日战争的局势越来越紧张,和周总理分开后不久,也就两年光景,日本鬼子就打到了浙江绍兴。

王戍一家因为战争,只好搬到福建去住。为了养家糊口,家里人给他找了个活儿,在银行当职员。

不过,王戍在工作的时候,也没落下学业。他一直牢记周总理的话,边工作边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就这样,到了1945年,他成功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

这里有个小故事,说的是1946年那会儿,王戍的老爸王子余,被国民党政府拉去做了绍兴越王镇的镇长。但王子余看不惯国民党那些反动做法和贪污乱搞,立马就决定不干了。到了1949年快解放的时候,他还和当地县商会的各位头面人物一块儿,搞了个绍兴临时救济委员会,一块儿盼着解放的到来。

王戍1949年一完成大学学业,就紧跟父亲的脚步,加入了革命行列,跑去了解放军的南下服务团,一门心思扎进了新中国的建设大潮里。

他最开始在福建的政府部门做事,后来被安排到福建的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教书。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在这个教育圈里待着,一晃就是好几十年。

自从王戍成了周总理的干儿子,他就老给周总理写信。但奇怪的是,他从来没收到过周总理的回信,一封都没有。

一开始,王戍琢磨着,也许是革命时期局势太紧张,信件都被拦下了,所以周总理才没收到他的信。但新中国成立后,情况还是没变,王戍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难道周总理真的把自己这个干儿子给忘了?当年收自己做干儿子,只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点,其实并没往心里去?

尽管心里已经种下了疑惑的种子,王戍还是决定信任周总理的品格。在他看来,周总理绝非那种无情无义之人,背后肯定有着什么难以言说的苦衷。

直到有一天,老爸带来个消息,他心里的那些疑问才算彻底搞清楚了,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其实,除了王戍经常给周总理写信,周总理还有个表妹叫陈秀云,她也在不停地给周总理寄信。不过,陈秀云写信的初衷和王戍可不一样,她并非只是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关心,或者向周总理讨教学问。

陈秀云多次致信,试图借助与周总理的亲属关系,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期望周总理能为自己提供便利,安排一份理想的工作。

周总理一直以来都是公正不阿,从不追求什么特殊照顾,因此他就写了封信,礼貌地回绝了这事儿。

没想到,陈秀云竟然拿着周总理的回信,硬说自己是周总理的亲戚,非要政府部门给她安排个工作。为了这事儿,她跑到政府大楼里,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还拿周总理的名头来吓唬工作人员,非要人家给她个职位不可。

政府的人没办法,只好给那姑娘找了份工作。但这事儿后来让周总理知道了,他特别生气,立马就让当地政府把陈秀云给辞了,还公开表示跟她不再是亲戚了。

陈秀云的事情给周总理提了个醒,为了防止这种事重演,周总理直接对外宣布了一条家规,那就是:

不管周家的亲戚还是朋友,都得自己靠自己,毕竟共产党人是给全国老百姓办事的,绝不是给自家亲戚捞好处的。所以,我希望周家的亲戚朋友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别提跟我有啥关系。

因此,收到养子王戍的信,周总理心里头挺高兴的,可他又不敢随便就回信,就怕这信一写,又闹出像陈秀云那事一样的麻烦来。

另外,周总理心里还装着对养子王戍的保护,他特别担心,要是敌人知道了他们像父子一样的关系,会拿王戍的命来威胁他,把王戍当成对付周总理的筹码。

所以,周总理得为王戍的安全着想,还得防着他仗着自己是义子的身份,想要特权还不努力。最后,他决定把王戍是义子这事儿给瞒下来,让王戍就踏踏实实当个普通人,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地过一辈子。

肯定的是,为了让王戍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周总理专门找上了王戍的老爸,让他帮忙传达自己的意思。王戍一听周总理的打算,之前因为没收到回信那点小失落立马就没了,反而更加敬重周总理那正直无私的品格和为人,觉得自己能有这样一位品德出众的干爹,真是越来越骄傲了。

【隐姓埋名五十年】

从那时候起,他就一直牢记周总理在《告亲戚朋友》里定的那十条规矩。不管啥时候,他从不提跟周恩来的关系,也从没炫耀过自己,更不会借着是周总理义子的身份,给自己捞啥好处。他就是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

平时过日子,王戍都是照着周总理说的“勤俭节约”来,啥事儿都讲究简单,不张扬,也从不乱花钱。因此,大家压根儿想不到,这样一位看似平平常常的小学老师,竟然是周总理的干儿子。

当然,周总理不是那种为了追求名声就刻意和亲朋好友保持距离,显得“冷漠无情”的人。对于那些没有带着功利心来看望他的亲戚,周总理还是非常乐意接待的。

他不仅自己出钱负责他们的吃饭住宿,好好款待,对于那些确实家里遇到难题、有特殊情况的亲朋好友,周总理还是会大方地伸出援手,帮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

比如说周恩来的侄子,周恩溥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爸爸。而且,他妈妈王兰芳以前参加革命时受过伤,这老毛病一直让她身体不太好。

周恩来看到这对母子生活艰难,又没个依靠,而他们还是为革命献出了亲人,于是他就主动站出来,说要帮忙照顾这对母子。

这对母子,因为是烈士的亲人,原本该由国家来照顾。但周恩来考虑到新中国那会儿经济挺不容易的,他为了帮国家分担点压力,就自己出钱给这对母子补助,这样一来,王兰芳就成了头一个不靠国家工资生活的老干部。

说到侄子周荣庆,他一直牢牢记着周总理定下的规矩,从没跟任何人说过自己和周总理的关系。就连对他的未婚妻,他也是守口如瓶,从没提起过这事儿。

后来,未婚妻无意间从旁人那里得知,周荣庆竟是周总理的侄子。这一消息让她瞬间慌了神,连婚都不想结了,心里直嘀咕,生怕自己配不上周荣庆。

不过周荣庆却坦言,尽管他是周总理的亲戚,但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从没感觉有啥不一样,叫未婚妻别往心里去。这么一说,未婚妻才放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跟周荣庆结了婚。

王戍是周总理隐藏身份多年的养子,那他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真实身份的呢?

那是在1978年,距离周总理逝世已有两年时光。国家在整理周总理生前的各种文件资料时,意外地在他的日记里翻到了他认王戍做干儿子的这段经历。

2008年的时候,86岁高龄的王戍,跟记者聊起往事,心里头还是满满的怀念。他说:

义父走了三十多年,但他的好品德和模样,一直记在我们心里。就算到现在,我还是把义父看成我的榜样。

8 阅读: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