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战役被俘的老兵,87年首回大陆探亲,他们在台湾生活如何?

栩说历史 2024-04-10 12:10:43

三年的解放战争对于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才让我党最终有机会建立新中国,并且在新中国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最后成为今天这个屹立于世界的大国。

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尽善尽美,尽管势如破竹统一了整个大陆,但是我党最后还是在台湾的问题上折戟沉沙,没有能够成功收复台湾,恢复祖国领土的完整,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其实来源于1949年10月24日到27日这场为期三天的金门战役的失败。

金门战役的失败,不仅让我党和我军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最佳机会,而且也让不少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改变,其中就包括一名解放军的老兵陈书言。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但是却在金门战役中被国民党俘虏,来到了台湾生活,这段经历让他的人生充满了命运的戏谑和愚弄,一直到了1987年,他回到大陆探亲,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才重新被人所知。

1930年,在江苏兴化的一个普通农家,一名男婴呱呱坠地,这个男婴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农家,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个孩子,而新生命的降生,还是让这个家庭多了几分喜悦之情,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代。

说起来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还在一片兵荒马乱中,即使相对比较安定的江苏,其实也少不了各种兵匪横行、欺行霸市的存在,普通农民家庭自然也不例外,生活条件也不会太好,尽管如此,这家人还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学堂去读书,说来也巧,这个小孩子很聪明伶俐,什么东西一学就会,先生很喜欢他,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陈书言”,也同样对他寄予厚望。

只不过,天有不测风云风云,陈书言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帮着家里种地买菜讨生活,某次在街上卖菜的时候,遇到了兵痞抢劫,不仅把他卖菜的全部抢走了,还把他暴打了一段,陈书言是读过书的人,看到这个情况,当然心生不忿,他感觉这个世道实在是太坏,好人一点出路没有,只有参军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和亲人。

就在这种情况下,陈书言开始深思熟虑,去想当时到底哪些军队是真正能够为人民群众服务,或者说真的是奔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努力的。

思来想去,陈书言听到了一支部队的名字:新四军,这只由共产主义武装起来的队伍,很快让陈书言感受到一种希望,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或许真有一支部队,心里想的是老百姓,也愿意为老百姓做事,能够做到为了人民和国家付出。

于是后来新四军来到他家附近招兵的时候,陈书言果断参与了进去,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而且陈书言惊讶地发现,原来一支先进的军队,是没有上下等级观念的,官兵平等,大家互帮互助,甚至于作战的时候,军官比起士兵更加主动冲锋在第一线,这些细节都深刻影响了陈书言,也让他对于我党的认知提升了一个层次。

后来的陈书言,经历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次大型会战的磨炼,已然成为了一名非常合格的解放军,此时他意气风发,倍感期待,希望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在战争结束后建设崭新的祖国,给国家带来另一种清新的风气。

但是命运却在这个时候开始转动了。

1949年9月末,陈书言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开始全面向福建的金门一带前进,首长们也没有隐瞒作战的意图,那就是直捣台湾,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陈书言想到自己也能够参与其中,更加兴奋和开心了,这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未来自己都会经历怎样的人生。

24号的时候,陈书言登上了登陆的小船,但是出师不利,这天金门附近的海域刮起了大风,震动着小船摇晃,陈书言和自己的战友,挤在小船上,天昏地暗地晕眩,好不容易才勉强找到了登陆的滩涂。

但是上岸后陈书言发现,情况更加不妙,原来国民党军早已经在这个区域提前做好了布置,很多武器装备和机枪都围了上来,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陈书言找了地方先隐藏了起来,跟战友一起对国民党军进行还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更糟糕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因为风暴突然袭来,自然环境过于恶劣,解放军后勤的补给根本跟不上,一波又一波的浪潮让新的增援兵力被迫搁浅,而国民党军的地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却被发挥的淋漓尽致,最后无可奈何之下,陈书言的子弹打光,最终再也抵抗不了,跟不少战友一起被国民党军俘虏了。

被俘虏后的陈书言,倒也没有被直接枪毙,因为国民党对这些解放军官兵要采取所谓的“心理攻势”,对他们进行“训导教育”,试图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被“毒害”了,在常年的训导过后,陈书言终于被送回台湾,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国民党军,在后来退役,分配到了一所工厂,当了一名工人。

而即使如此,国民党政府也始终没有放弃对陈书言这类原解放军的监视,时常对他们进行“诱导谈话”,以此来确定他们内心没有什么“亲共倾向”,在台湾的社会,陈书言这类人,生活的非常憋屈,苦不堪言。

一直到了1987年,两岸恢复了相对正常交流后,时隔多年,陈书言才重新有机会回到大陆,回到他的故乡,去看一看现在的风景。

当陈书言再次踏上故乡土地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悲怆感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带给他的,最特别的感受,经历了漂泊与动荡过后,普通人看到的故乡,就这个样子,也有这种质感,他终于走上了几千年前的回乡之路。

0 阅读:71

栩说历史

简介:栩说历史,你身边的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