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新时社网】【中央电视台】(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忍冬
编辑|忍冬
一提起武当山,怕是很多人就想到了一代大师张三丰,在武当山创立了道教武当派。
其实,早在张三丰之前,武当山便是道教圣地,并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
在武当山上,有一位名叫祝华英的道教高人,不仅仅修行道法,还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武当道医的传承人,一身中医学术深厚。

就是这么一位土生土长的道医大师,却为什么最终却将我们老祖宗口传心授留下的中医秘术,传给了一位法国人?
是我们中国人实在没有合适人选?还是大师老糊涂了分不清中国人外国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道医大师祝华英的人生一探究竟。
01踏上求医道路1938年,正值日寇侵略中华,国破家亡、战火漫天之际,外有强敌肆虐,内有土匪恶霸横行,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祝华英便出生于此时,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之中。
对于添丁进口的好事,祝家老两口自然是十分高兴,给儿子起了个“华英”的名字,寓意便是“中华英雄”,匡扶这乱世。
后来还真如老两口所想,祝华英成为了一位悬壶济世的大师,这都是后话了。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老百姓能吃饱饭饿不死就已经知足了,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能自己扛。

一方面是根本没钱去医治,另一方面好医生实在是太少了,有些学术不精的乡医开出的方子简直就是“糊弄事”,吃了跟没吃一个样。
可一旦病情凶险,只能忍受病魔的折磨,在痛苦中失去生命。
幼小的祝华英打小便目睹着这一切,内心深受触动,也树立起了学医治病救人的想法。
但祝家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读书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祝华英仅仅读过小学便辍学不上了,之后的日子里便帮着家里干农活,农闲时来到镇子上打零工贴补家用。
虽然没了上学的条件,但祝华英从未放弃过学习。
我国毕竟传承着上千年的中医文化,医书即便是在农村,翻箱倒柜的也能找出几本。
于是,几本破烂的《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便成了祝华英手中的读物,他日夜研读,去了解中医医理和处方。

渐渐地,祝华英对于医术也有了一个入门的了解。
后来,家里人有个头疼发热的,祝华英便会来到山上采草药。
还别说,祝华英虽然学的不多,但都能够理解透彻,一些小病在祝华英的手下都能够药到病除。
渐渐地,祝华英在村子里也有了些许名气,乡亲们有个小病小灾的,都来找他求药。
02武当山研习道医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病人在看完病后将一本《黄帝内经》送给了祝华英。

而这就是这本书,成为了祝华英求医道路上的转折点。
拿到医书的祝华英欣喜若狂,开始没日没夜地去钻研医书中的内容。
但《黄帝内经》中不少都是讲述的对于人体十二经脉的知识,这一方面正是没有经过系统中医学习的祝华英所欠缺的。
为了补齐这一短板,祝华英选择来到武当山,以道教方式来学习人体脉络学。

在修持道教全真派的内丹功法的过程中,祝华英不断感悟人体十二经脉运行的奥秘。
1983年,45岁的祝华英选择归隐于武当山,自从不问世事,潜心于人体经脉理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祝华英的道术也有了新的进展,达到了道家吐纳法中的最高境界——胎息。

顾名思义,胎息就是如同婴儿在母亲体内“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道教密宗绝学,一种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可以让气之精华为我所用,达到人体修炼的最佳境界。
在此之前的中医学者们将《黄帝内经》中《素问》和《灵枢》的理解仅仅止步于“正运机理”,将“经络学说”示威人体经络学的根本。
但在胎息中,祝华英发现,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并非单向,而是阴阳双向、左右对立,如同太极的阴阳往返旋转。

为了验证自己的研究,祝华英便开始专门收治疑难杂症,来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
两个年仅7岁的孩童,却被腰椎病折磨地连弯腰都成了奢望,她们的父母听闻祝华英道长有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于是便专程求医而来。
祝华英在经过一番检查之后,便将男孩带入房中,示意男孩躺下,以银针刺入肩胛处。
施完针后,向孩子父母解释道:
“人体的经脉处处相通,我施针的穴位虽然不在腰椎,但它们有内在的经络联通。”

果不其然,大概半刻钟的功夫,男孩的腰椎便产生了一丝丝暖意,痛感也开始减轻。
连续治疗三次之后,腰椎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自此之后,祝华英的名气也开始大了起来,每天都有络绎不绝地病人前来找他看病。
祝华英也丝毫不吝啬,1998年,60岁的祝华英将自己几十年来对于人体经络学研究以及治病的一些心得,整理汇总成一本《黄帝内经12经脉揭秘与应用》一书,公布出去来造福全社会。

至于说那位“洋学生”,则是一位中文名字叫“法理中”的法国人,来到中国后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留在中国学习中医,他卖掉了自己在法国的车子、房子等一切家产,来到武当山,想要拜到祝华英道长的门下。
或许是童年看过了太多百姓疾苦,祝华英道长一直从医秉持地便是仁爱之心,不吝啬于自己的医术,求医或是问术都慷慨大方。

看到这位如此有诚意的洋学生,祝华英道长也欣然收下了他当作弟子。
法理中虽然不是中国人,但对中医却有着极高的悟性和兴趣,还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为了学习祝华英的吐纳之法,还专门在山中建了一座林中小屋,修炼悟道,深得祝老真传。
不得不佩服祝华英道长的胸襟,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当初自己编写的书还自费印了5000册送给学医的人。
大师一生乐善好施,治病救人,许多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人,在大师手里都给救了回来,不仅在内地,在港台地区都有着极高的声誉。
也正是这样的大师,才推动着我国的中医文化越来越精进,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信源:
祝华英——新时社网
2.[远方的家]功夫的世界:武当道医——中央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