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恨一个姓,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这是有多大仇?

陋室文史 2024-04-29 16:48:42

来源:中国知网

根据避讳的总原则,如果和皇帝撞名了,改名就是必然的选项。

不过要是和皇帝撞姓了,且不说五百年前都是一家,就说天下不过也就百家姓,所以,皇帝也不较真。通常就和其他异姓一样,都当子民一般对待。

然而,据《宋元通鉴》《闽书》等记载,朱元璋却特别痛恨泉州蒲氏。

朱元璋憎恨“蒲姓”,其实只是因为一个宋朝人。

虽然跟他隔了一个元朝,但朱元璋还是对他痛恨至极,甚至还要开棺掘墓鞭尸才能解恨。

甚至下诏: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世代为娼,且世世代代不能入仕为官。

这个人是谁?他到底干了些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儿,才让朱老板这么厌恶他呢?

一、迁居泉州

此人名叫蒲寿庚,本是绍兴末年的一个富商。

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孙子岳珂,曾经跟随父亲岳霖前往广州居住。

他记录说,广州城内有很多蕃商,其中以蒲姓最为富豪。大多担任管理南宋与当地的贸易事务之职。

宋室南迁后,管理皇族的南外宗正司也移至泉州。

皇亲国戚的强大消费能力,让泉州市场瞬间被激活,成为外商争相进驻的热门商圈。

到了绍兴末年,泉州市舶司的进账竟然占到了南宋朝廷总收入的2%!

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这位原本在广州做买卖的阿拉伯商人。

商业眼光不错,就在这时带着家族迁居泉州。到泉州以后,蒲开宗就开始政商两手抓,而且两手都挺硬。

他不但担任过安溪县秘书长。还因海外贸易生意做得大,被南宋朝廷赐予承节郎的官职。职位不高,但是却为蒲家涉足官场开了好头,打通了关节,积累了人脉。

二、官商一体

蒲开宗过世后,生意就落在了两个儿子,蒲寿庚和他哥哥蒲寿宬的肩上。

蒲寿宬是蕃人汉化比较彻底的一个人,他喜欢爱写诗,而且水平还不错,他和刘克庄是朋友。

从其诗序:因思旧从戎吏,可以得见,他早年应该有从军经历,而且至少还是军官。

他出任梅州市长的时候,性俭约,于民一毫无所取。但有人说是因为因为他有个有钱的兄弟,所以可以任性“视富贵如浮云”。

蒲寿庚却是和他哥哥的成长路线完全不一样,从小就和街头的混混们打成一片。

长大后,他靠着父亲的关系,进入了官场,还在市舶司泉州海关找了个好工作。

元朝大将董文炳评价蒲寿庚说:素主市舶。

也就是说,蒲寿庚不是市舶司提举,但却实际控制着市舶司的大权。

据载,南宋灭亡前的三十年,泉州港的海外生意,都是他说了算。故有“擅蕃舶利三十年”之说。

三、初露头角

当时因走私盛行,南海海盗闹得特别凶。

海盗几乎与宋一代相始终。咸淳十年(1274年),海盗再次袭击泉州,驻防的宋军水师左翼军就是个摆设,根本干不过他们。

海盗疯狂出没,也危及蒲家的生意安全。

因此,蒲寿庚和他大哥蒲寿宬站了出来。这对兄弟是海事专家,家里还有强大的船队和众多家仆作为后盾。对他们来说,收拾几个海盗,就是小菜一碟。

海盗被击退了,南宋朝廷很高兴。

因功封蒲寿庚做了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

相当于福建省长兼海警司令。而蒲寿庚官场高光的时刻,距元军攻破临安(1276年),还有大概两年的时间。

给阿拉伯商人一下包了这么大个红包,可见此时的南宋政府的财力和军力已经见底,根本没有余粮再去南海剿灭海盗。

而蒲寿庚的出现,刚好替他们填了这个坑。

只是从蒲寿庚之后的行为来看,他击退海盗的举动也不单纯,并不是出于忠君爱国,而更多是出于维护家族的商业利益。

但已经陷入绝境的宋廷,也不顾上鉴别蒲寿庚的所谓“忠心耿耿”了。

四、摇摆之间

蒲寿庚摇身一变成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军政首脑。可惜板凳还没坐热乎,两年后元兵就突袭临安,7岁的宋恭宗赵㬎带着文武大臣,在祥曦殿向蒙古大军投降。

几乎同一时刻,自知水战是软肋的元军也向蒲寿庚伸出了橄榄枝,派使节亲临其府。

元军心里明镜似的,要搞定东南那片儿,海上霸主蒲家兄弟可是关键。

蒲寿庚的标签不仅是东南军政长官,同时,他主要是个商人。待价而沽,不仅是此刻的最好选择,也是商贾基本的操作。

面对元军使者,蒲寿庚既没有爽快答应,也没有一口回绝。

局势不容乐观,当时在泉州,主降的声音可是舆论的主流。

一把手知州田真子,和官殿前司左翼军统领夏璟都主张投降,至于和蒲家穿一条裤子的豪商大族,更是希望泉州能远离战火。

自己父子两代,受朝廷恩宠,靠宋廷混饭吃,投降也说不过去啊?

何况赵家宗室在泉州已有数千人。这些人即使是死,也绝不会同意降元。就算蒲寿庚有心投降,这些人反抗怎么办?

蒲寿庚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五.流亡的小朝廷

小皇帝无奈退位。

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却不甘心江山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在临安破城之前,他们就护送益王赵昰和信王赵昺退守福建。后来又在福州拥立益王为帝,改年号为景炎,这就是端宗。

就在蒲寿庚骑墙犹豫的时候,1276年端宗的船队开到了泉州。

当蒲寿庚前去迎驾,并希望请端宗驻跸泉州的时候。蒲寿庚要扣留端宗,献给元人的小道消息也不胫而走。

听到传言的张世杰拒绝了蒲寿庚的建议,而且毫不客气的把蒲寿庚赶了回去。

有人劝张世杰扣住蒲寿庚,一旦胁迫蒲寿庚成功,以他的号召力,“凡海舶不令自随”。张世杰也否决了这项提议。

当初为了拉拢蒲寿庚,端宗一上台,就大方地给他官升一级。封他为福建广东招抚使,掌管海舶,成为海上总管。

虽然,当时的情况,广东蒲寿庚也去不了,但是,即便就是虚职,听上去也很美。

张世杰与陆秀夫、文天祥可是宋末三杰,是因为他们忠节毋庸置疑。不过要说到张世杰政治手腕,从拒绝蒲寿庚开始,那可真是有点看不懂,因此后世说,是他把蒲寿庚给逼反了,也不冤枉。

六、弃宋投元

兴冲冲而去,灰溜溜地被怼回来,蒲寿庚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不安定的心又开始在宋元之间摇摆。

然而张世杰的接下来的动作,让他直接下定了决心。

因为要准备对抗元军,而且流亡政府的人员也太多,舟船严重不足,张世杰下令征船,其中掠取蒲寿庚的商船四百艘,并没收船上的金银财物。

商船被抢,那还只是钱的事儿。蒲寿庚能扛得住。

但此刻让他更为焦虑的是,泉州城里那些皇族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如果任由他们和张世杰来个里应外合,控制泉州,自己的小命可就悬了。

爱国还是爱自己,此刻对热锅上的蒲寿庚来说已经不用选了。

1276年12月,蒲寿庚在田子真等人的支持下,宣布叛宋降元。

他紧闭城门,把南宋流亡政府的船队直接赶出了海,然后开始屠杀城里的赵宋宗室,计3000多人,暴行之惨烈让习惯屠城的元人也为之侧目。

两年多后,蒲寿庚又亲自率领蒲家船队,随元军南下,参加崖山海战,宋军战败。

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十万南宋军民也跟着纷纷投海殉国。

后来日本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

这其实都和蒲寿庚的恶行,脱不了干系。

六、显赫的家族

如果当时有财富排行榜的话,泉州首富的头衔绝不会落到别人头上。刘克庄把蒲寿庚比喻为春秋末期的巨商陶朱公。蒲寿庚的富有程度,可见一斑。

有元一代,蒲寿庚和他的儿子们都身居高位。

三代皆出平章,地位无比显赫。

长子蒲师文,还代表元廷祭祀妈祖,赐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开创了官方册封航海女神妈祖的先例。

蒲家统治泉州达数十年之久,长年经营海舶,垄断和操控了香料等进出口海上贸易,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首富家族。

就连蒲寿庚的女婿佛莲也是一个巨商,他拥有大型海船80艘,家藏珍珠130石。

1973年,在后渚港发掘出一艘南宋远洋货船,载重量200多吨;船上香料遗存丰富,有降真香、檀香、沈香、乳香、龙诞香、胡椒等。一些学者认为,这艘海船可能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

蒲寿庚的宅邸在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方圆约三百亩。

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蒲家府邸大约是紫禁城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蒲寿庚喜欢下象棋,不过他的棋子是32位美女。

姑娘们着红黑二色衣裙,听口令在大棋盘上移动对弈,泉州至今仍有三十二间巷,相传是姑娘们住过的地方。不得不感叹,有钱人真是会玩。

七、崛起的泉州

从宋室皇族的角度看,蒲寿庚无疑是罪不可赦的恶人;然而,若是以泉州老百姓的视角来评判,他却是个对当地颇有贡献的土豪。

1279年,忽必烈决意远征日本,敕令江南四省制造战船600艘,其中泉州造船200艘。

1281年,蒲寿庚进谏忽必烈,称“今成者五十,民实艰苦”,忽必烈于是下诏停止。

蒲氏家族在海外诸国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南海蛮夷诸国莫不畏服”, 因此可以迅速将因战乱而避走的外国商人招徕回来。

在蒲寿庚管理下,市舶司管理的海船数量一度有15000艘之多。

他还在泉州至杭州之间,专门设置了“海上站赤”(即海驿)15站,每站备有海船5艘,水军200人,专门运送从泉州入口的番货及贡品。

元代的泉州因为遍种刺桐树,被外国人称为刺桐港。

繁华程度空前绝后,泉州与上百个国家形成了贸易关系,货物贸易十分繁忙,与亚历山大港并列为当时世界最著名的两大海港。

八、历史的清算

《清源金氏族谱·丽史》是一本明代言情小说,主要记述了14世纪泉州城内穆斯林的真实生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蒲家到了第三代,蒲师文子蒲崇谟已经应举入仕,家族管理市舶事务的主要是蒲师文的女婿那兀纳打理。

据它记载,元朝末年,战火四起,元朝就让各地组织义兵抵抗起义军。在泉州,藩商成了义兵的主力。

但本应受市舶司节制的义兵头头们,却仪仗兵权,把上级领导蒲家直接当成了空气。

至正二十二年,那兀纳不满蒲家被架空,趁泉州空虚之际,勾结色目人起兵反叛义兵,烧杀劫掠,惹得天怒人怨。

乱军被元朝陈友定强力镇压后,蒲氏家族被诛杀并掘坟戮尸。

明朝建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朱元璋,对蒲寿庚在国家危难之时,背叛国家的行为深恶痛绝。

他视蒲氏家族为出于私利,而忘恩负义之徒,因此下令将他们的后代永远贬为贱民。

明朝政府的这种举动,让蒲氏家族人人自危。

为了避祸,他们或离开了泉州,避居永春、德化、诏安,或改名换姓,如吴、卜、黄、苗等姓,所以现在的泉州,蒲姓非常少。

结语:

虽然,朱元璋严厉处罚蒲寿庚一族,在《明史》等正史中找不到出处。

但是如《宋元通鉴》、《闽书》等非主流史书、甚至《清源金氏族谱·丽史》等言情小书,却都不吝笔墨大肆宣扬。

蒲寿庚的选择,是他及其家族在历史转折中的无奈和被动,也折射出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命运多舛。

他是一个千夫所指的叛徒,但他在泉州港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同样不容忽视。

历史上从来都不缺叛徒,所以英雄才显的难能可贵。

历史也从来不会因为个别叛徒而大改,只是会给我们造成点挫折和狼狈。

所以,历史在若干拐弯的时候,记录一些歧义,这原本就是寻常可见的现象。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蒲寿庚事迹考》——毛佳佳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qeyU9EK6jSeBml8ZqzOL92LYhinslokrE09m8-DxII8jYzCQ-HJNmWU46DojcSpaChcF0_VwerjDJ-h2_zrFe94UF_5g6q97mfxow5bGcmhdjdzHWxylD69DoyWqTUvzRFucLXcXJ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中国知网《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魏德新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qeyU9EK6jRANag_lfv9CT4Dzzy8SZT-Pa9o9uZJsrXxpEy5tvUM5pc4C_NNm1_j6l6RPDRl1DMmbNvuCjkYPPVaPCoGtGh0mzw5Z5Bu5zY0ApojdNs5bUewg4Bazn3bJW0kHyEAWDsZ953l2Ihyo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1 阅读:128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