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却不愿看医生,家长“催债式付出”,让子女不敢对自己好

言浔梦说数码 2023-12-03 09:02:50

古人曾说过“养育之恩大过天”,自古以来,家长的心都是为了自己的后代着想。上天如果有苦难可以替代,那么我相信一定有很多家长愿意替子女承受。

可是有一个名词叫“中国式父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样是家长,人和人都是不一样的思想。家长对学生的爱,我们都会铭记于心。可一些家长们却认为儿女不懂得感恩。

家长催债式的付出,让子女生病却不敢看医生

学生明明知道家长养育我们有多么的不容易,可以感恩。但是有些事,如果被催促,人终究要逆反。家长们偏偏要像催债一般,只要付出过什么,一定百般强调,让学生记住。

很典型的例子,高中生放假回家,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长很开心,提前打电话询问想吃什么菜。他说想吃红烧肉。

但是在饭桌上家长却要求他:下次必须考试要进步10名。这就是家庭拿出什么支持,就要求学生要以另一种形式“还回来”。如果任何付出都要这样,那何苦歌颂父母之爱呢?

无独有偶,有网友发表评论说“我在我家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她牙齿坏了大半年,却不敢去看医生,就是因为怕欠家长的。

他们会怪子女“为什么不去看”。但是一旦你真的去看病,家长又会说:给你花了这么多钱看牙,以后我们有病了你也得知道我们现在对你的好。

可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人怎么有底气去看病呢?这些例子让许多人看了都会想起自己的相似经历,这样的“催债式”付出真的能让家庭和谐吗?

家长变成“债主”的原因,往往含有两点

债主,顾名思义,是被欠钱的那一方,现如今为什么称有的家长是“债主”呢?因为现在许多人发现,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像债主与欠债人之间的关系。

那么家长成为“债主”的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学生在家长眼里,是他们一点一点含辛茹苦养大的,花了很多的钱和精力。

家长追求回报,迫于让后代知道他们的辛苦和不易。殊不知学生也会害怕父母的任何付出,这样搞的家长在子女生命前期的所有帮衬,都好像早已标好“价钱”。

子女会担惊受怕,时刻记住在未来要去偿还。这类家长其实很愚笨,明明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可就是因为他们过度想要回报,让后代与他们的距离拉的很远。

第二,“债主式”家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认为养育后代就是为了“防老”。这样的思想就远离了是因为“爱子”才生养的本意。

这样自私的思想,使得他们也会对自己的子女缺少信任,存在着莫名的提防心态。就好比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员工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会和老板打开心房说心里话。老板的福利,也总是要求员工“铭记”。这样的利益关系不应该出现在家庭中,没有真诚交流怎么会感受到爱意呢?

还不完债的子女,终究会疏远原生家庭

有人认为国内的家长从概率上,别具一种特色。尤其是上代人,可能深受封建的思想。可是他们越想用“孝道”绑架后代,往往适得其反。

有大批人在生活中,把好日子过的鸡飞狗跳。在后代面前,什么事都要强调“感恩”;什么都要上升到“教育”。

最后越是催促和提醒学生“还债”,子女越想早日远离这个家庭。为什么有些人,在外地遇到多大困难,宁愿找同学想办法,也不告诉家长?

别怪他们冷血和见外,因为在过往的家庭成长环境中,这类人体验到的是:家长的帮助也是要“还人情”的。

无奈的是,这种“人情”在催债式父母的眼里,可能“一辈子还不完”。他们像“放贷人”一般,让子女望而却步。

【结语】养育之恩自然伟大,普通家庭家长确实付出很多辛苦。但是如果“裹恩挟报”,这就不是家长跟后代的关系了。

底层家庭的子弟,有个很无奈的处境,自己可能真的没能在原生家庭中获得多少资源。但仅仅是被“养大”,有些父母会要求子女一辈子“亏欠”。最后很容易导致家人越发疏远。

话题:你身边有这类家长吗?

0 阅读:0

言浔梦说数码

简介:关注我,每天更新有趣有料的s资讯!数码